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在进入新世纪之际,面对学习化社会发展的挑战,在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过程中,随着课程的变化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课程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本质逐步显露出来了,作为新的课程形态的学习化课程(curriculum for learning)也逐步地孕育起来了。本文拟就学习化课程的特征和形态问题发表看法,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学习化课程刍论:文化哲学的观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化的本质是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及其活动。课程是进入教育领域的特殊文化 ,其特质是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人类发展史和个体发展史孕育了课程的学习化特质 ,当代社会的转型展现出课程的学习生命关联的内涵 ,而教育改革创新则赋予了课程以许多学习“活动”样式  相似文献   

3.
学习化社会人类的知识生存方式及知识观的演变要求确立一种“知识就是快乐”的知识价值观。“知识快乐观”的实质是人的学习本性的实现和超越,表现为知识作为结果的快乐与知识作为过程(即求知)的快乐。与这种知识价值观相对应的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习化课程。学习化课程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其内容是整合各种有利于增进人的幸福的知识,其方法是“主体学习”与对话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课程改革要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在终身教育的新理念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终身学习者。所谓终身学习者是指学习者在一生当中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活动来求得思想、意识和行为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社会经验和从业能力,以达到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品味,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目的。终身学习者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习本性的解蔽与张扬催生了学习化课程。文化哲学视域下的课程理解,推动教授化课程向学习化课程的转向。学习化课程一经发轫便冲击着中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产生了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如何整合的新问题。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皆需要保持开放态势,通过不断吸纳与整合实现自身发展,实现二者的融合共生。为此,建构民族经验中心课程、民族学生中心课程与民族活动中心课程是民族地区学习化课程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自1993年至今,我从事中学数学建模和课题学习的相关实践与探索已有十七年,期间亲身经历并参与了课题学习在我国中学数学课程中,从引进模仿、点滴渗透逐步发展到写进国家课程标准、并逐渐向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张慧 《上海教育》2008,(3):73-73
课改涉及到课程、教材、理念、教育行为,其中关键是新的理念。要引导教师将课改新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的学习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学科经验学习、案例研究学习、专题感悟学习是学校几年来持续坚持并着力做好的一项工作。如在刚过去的2006年上半年,学校结合区情、结合校情为教师摘选资料的学习有:3月份《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的学习,为本校拓展型课程的逐步铺开提供可操作的理论依据;4月份《理论与行为为什么会脱节》的学习,为教师教学现状的改变提供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师白 《云南教育》2004,(20):28-31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以下简称“行为变化”)是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一门通识性培训的公共课程。这门课程已经开考了两次。为了深入学习“行为变化”这门课程,并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就2004年2月“行为变化”的试题的学习导向作如下解读。一、试题的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和操作的重要手段,是属于老师和学生自身的、变化的、创造的课程。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呼唤着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教学,积极地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中小学教育师继续教育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以下简称《变化》)列为一门课程已经两年。现将先期参加学习此课程的教师如何学习这门课程的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中小学教育师继续教育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以下简称《变化》)列为一门课程已经两年。现将先期参加学习此课程的教师如何学习这门课程的经验归纳如下。一、掌握学习《变化》的目标和考试题型要求学习目标的功能是导学、导教、导测评。学习《变化》的目标有:1.能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除内容上实现综合性,还强调以活动(经验)模式开发。"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开展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实施活动化教学,通过与儿童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可以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并体验关于世界和自我的直接经验,并使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顾丽娜 《教师》2019,(10):121-122
课程游戏化强调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为此,我们充分挖掘园本资源,从幼儿熟悉的环境入手,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水平的内容。在实践与反思中重新认识儿童,通过学习、实践、研讨、再实践、再学习等,不断明确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内涵,将课程游戏化精神从理念到行为,逐步进行优质落实。  相似文献   

14.
针对讲听式学习的弊端,合作活动学习作为教育硕士课程的一种新的教学样式得以创生,并形成了学生经验驱动型、学科经验驱动型和教师经验驱动型三种具体类型。经过实践探索,合作活动学习效果显著,具有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以及活跃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除内容上实现综合性,还强调以活动(经验)模式开发."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开展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实施活动化教学,通过与儿童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可以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并体验关于世界和自我的直接经验,并使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数学研究性学习和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极大改变了传统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本位”特征.本文是针对高一数学思维训练课时的一个教案(两课时),设计意图是,把研究性学习和数学建模的思想综合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中的“由数学到数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扭转当前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着实施主题情境探究学习的课堂样式。主题情境探究学习,是指师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选择由某一主题贯穿课堂学习始终的主题情境,并将主题情境一以贯之。师生在主题情境的引领下,以问题为纽带,随着"子情境"的逐步发生、发展、变化,相应生成问题、即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主  相似文献   

18.
王娟 《考试周刊》2012,(29):184-185
"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适应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而,新课程的建构方式、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儿童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的途径、师幼关系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新的课程以崭新的形态走进幼儿园,展现在广大教师的面前时,犹如一股巨大的冲击波,冲击着教师们的观念,冲击着教师们的教育行为,冲击着幼儿园固有的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在新课程观念的引领下,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克服困难,解决难点,积累了一些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办学行为的日益规范,课程设置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为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业务素质,还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研上下功夫,向教研要质量,向教  相似文献   

20.
一、课程改革要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在终身教育的新理念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终身学习者.所谓终身学习者是指学习者在一生当中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活动来求得思想、意识和行为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社会经验和从业能力,以达到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品味,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目的.终身学习者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终身学习者是学会了学习的人.所谓学会学习,是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学习,从而促进自己的持续发展与不断完善,学会学习是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