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朝对蒙古地区的立法 ,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探索 ,顺治康熙雍正朝的发展 ,至乾隆、嘉庆朝逐步完备、定型 ,其代表作《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相继修订编成。之后经道光朝两次增删 ,至光绪朝底定 ,《理藩院则例》成为清朝对蒙立法的集大成之作。它体系庞大、内容丰富、适用范围广泛 ,不仅在清代影响甚大 ,其中许多规定 ,至中华民国时期 ,仍在沿用。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将“以德治国”的思想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我们必须落实这种思想。要落实“以德治国”,就必须切实弄清“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要认识到“德治”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要落实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与顾梁汾的交往是其词扬名的催化剂,纳兰词以金缕曲为代表的中长调在感情上较其小令更打动人心;纳兰的情感世界简单凄美;其贵族的出身与哀感顽艳的词调形成鲜明反差有家族、情性、经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纳兰是满族中笃好汉文学的较成功的学人,但还不致被提升到清初第一的位置;因其词本身的风格与缺陷和本人志趣的改变,纳兰日久未必能开宗立派;虽有传承关系,纳兰词在内容、风格及心理接受上与后主词仍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由魏永征教授著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三版)中的几个观点——新闻报道披露未成年犯罪人资料属于"新闻审判"、婚外性生活是非法的、著名演员在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一切场合有权拒绝任何打扰、新闻单位有决定其发布的时事新闻是否可以被他人转载以及是否收取报酬的权利,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耿明明 《考试周刊》2012,(71):128-129
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每个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如果学生学得糟糕,教师教得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笔者注意对以下问题的处理。1.注意文化教学中国古时候儿童入私塾读书,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6.
刘立志 《文教资料》2014,(36):41-42
《关雎》一诗《诗经》中的名篇,教学之中要注意语言训解、诗旨、评论与影响等不同环节的设计,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中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韩愈哲学思想中几个充满矛盾而又历来评价不一的问题,如信天命与疑天命、辟佛道与信鬼神、以唯心主义批判唯心主义等,联系儒学传统思想、结合中唐社会实际和韩愈本人的社会经历、学识文章和修养,进行多方面剖析,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其中如被引用在柳宗元《天说》一文申的有关议论,历来被看作韩愈唯心主义天命论的确证,是韩愈思想上的“弱点”和“污点”。本文经深入剖析,得出了相反结论。认为这是韩愈对天命已失去信心产生深刻怀疑的反映。其表达方式是激愤寓于平淡,反话故作正说,其逻辑形式属于反驳中的归谬法,用结论的荒谬来暴露前提的不可靠,用以加强表达效果。对于韩愈哲学思想中矛盾根源则在第四部分中集中分析,突出历史和时代因素。宋儒讥讽韩愈并非“醇儒”,从这方面说,确道出了他的思想特点,但不是他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敦煌儒家经籍中只有九经,而无<仪礼>、<周礼>、<公羊传>、<孟子>等四经,本文从唐代经学发展及科举制度层面探讨了敦煌写本中无此四经的原因,并兼及<谷梁传>及<尔雅>写本所存极少的原因,得出了敦煌本儒家经籍的佚存与唐朝全国基本同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10日,日本向中、美、英、苏四大盟国发出紧急乞降照会,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为交换筹码,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同一天,盟国围绕日本乞降照会交换了意见,盟国军民举行了首次胜利狂欢,延安总部下达了日本已无条件投降形势下的进军令,侵华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以上事态表明8月10日应为日本的投降日。基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形成的关于处理天皇制问题的既定方针以及有利于减少美国伤亡和战后占领日本的考虑,8月11日,美国经过与各盟国紧急磋商,在所拟的复电中颇有保留地接受了日本的乞降要求,日本的投降并非无条件。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日本军队停止作战、缴械投降。《终战诏书》为战后日本官方的历史认识终战史观提供了依据。在日本战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重新判读《终战诏书》,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行大专小教《形式逻辑》教材在概念、判断方面的观点阐述和要点分析都比较清楚明确,但在推理、思维规律和论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疏漏与不妥。从提高教材质量、完善教材建设之目的出发,旨在阐释和分析不相客选言推理的规则、归纳推理的例证、自相矛盾与虚假理由的逻辑错误以及间接反驳的分类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宋人音释中包含有各种不同性质的音切 ,应进行甄别、离析 ,取同一性属的音切进行考察。宋代通语音不仅存在 ,而且对当时文人的影响甚深、流播甚广 ;现代吴方言、客赣方言语音上的一些重要特点 ,宋时已经存在。宋代通语音中有比《中原音韵》更接近今音的因素。据宋人音释 ,可证宋代韵书中有许多反映“时音”的音切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教学首先必须在绪论部分解决古代汉语的概念、性质和对象,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和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这三个问题。朱振家《古代汉语》的绪论部分,讲"古代汉语的性质和对象","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和"怎样学习文言文",其内容和观点都有可以商榷的地方。本文认为: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古代汉语的性质主要是语言性,工具性是次要的;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言,但不是文言文;2.朱氏绪论第二、三两个问题讲"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和"怎样学习文言文",将古代汉语等同于文言文,也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并不当然蚀空虚报注册资本行为的可罚根基,刑法上的虚报注册资本罪尚有存在空间.圈定虚报注册资本犯罪在立法上应当遵循公正性和经济性两大原则.从虚报注册行为的可罚本质和罪圈划定原则出发进行考量,结果犯模式或许是最好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优秀作品,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关于《木兰诗》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诗歌创作的背景、创作的意义、成诗的年代以及木兰本人的真实性等。下面依据史书记载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相关问题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朱熹的《春日》诗流传广泛。本文通过对几个相关问题的辨析提出笔者的观点:《春日》不是在曲阜或泉林写出的;诗中的“泗水”是朱熹家乡的泗水,而非源于山东的泗水;山东的泗水是淮河的支流,而非黄河的支流;《春日》是纪游之作,而非说理之诗。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生效,伴随着它的实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许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产生众多的困惑,甚至有人认为:《劳动合同法》是对《劳动法》的修改。许多用人单位认为:该法过多地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也有个别的用人单位全然不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当回事,现实中,违法用工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本文对《劳动合同法》做了几点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一、为什么同一人物的名字有不同写法?按照国际惯例.翻译外国人名一般采用音译法。这是因为人名的本意往往难以考查,有些虽然可以推究本意.但意译的结果反而不像人名,如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如果意译的话.就是“复活节后第一个星期日”。由于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所以音译后同一个名字经常有不同的写法,如高尔基《母亲》中的主人公,有的译为“尼洛夫娜”,有的译为“尼落夫娜”。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中考是莘莘学子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关口,如何使学生取得一个好成绩,这是我多年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对中考历史复习的几点想法,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是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指明了每个单元考试的层次和重点,是中考的范围,复习时一定要以此为度,切莫增加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梁衡的散文《晋祠》存在一些问题:梁衡所谓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是错误的,《史记》无"剪桐封弟"四字,梁衡所谓的"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与《史记·晋世家》的明确记载相矛盾,树干劲直与偃卧矛盾,梁衡所谓"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指晋祠)起兵反隋,得了天下"之说有问题,梁衡所谓"宋太宗赵光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在这里(指晋祠)消灭了北汉政权"之说是错误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历史事件的细节不真实、一些表述有缺陷、地点不准确等等,影响了《晋祠》的说服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作文”与“写作” “作文”与“写作”似乎是一回事儿,但深究起来,又不完全一样。可以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有联系,就是二者都是写文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文就是写作,写作就是作文。比如,人们常说的“赋诗作文”,就是指文学创作。说有区别,是说“作文”常常指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写作练习,“写作”是一般意义上的写文章,包括文学创作在内。从这个意义来说,“写作”似乎包含了“作文”,“作文”只是“写作”的一种形式。但是,在人们的语文实践中,“作文”与“写作”又是一对模糊概念,常常不易划清界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作文]①动词,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比赛,高考满分~。②名词,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写~/他的~被评为优秀。[写作]动词,写文章(有时专指文学创作):~技巧/从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2年级叫“写话”,3~6年级都叫“习作”,7~9年级和高中叫“写作”。高考语文试卷叫“作文”,而在《考试大纲》中却又叫“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