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星星点点一大片”的语文教材,在研究性阅读中如何选择、设置研究专题是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小学生姓“小”,所以有个研究的“度”的把握;小语也姓“小”,具有研究的独特个性,既不是对教材内容和语义进行理性的分析,也不是研究中心思想的概括、段落结构的划分、写作特点的归纳等,而是研究语言———在达到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调动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联想、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去触摸和体验语言的形式美和精神美。故而,这种个性化研究性阅读,决定了它的研究专题的形成是灵活多变的。一、紧扣“文章主旨”,形成研究专题…  相似文献   

2.
阅读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素养,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形成较大的古今差异,给我们带来了阅读的困难。但只要潜心其中,由流溯源,就一定能觅得学习文言文的津菜,汲取古代经典的智慧。高中语文苏教版专题四是一个工具性很强的引导寻觅文言学习方法的专题,“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合贯通”三个板块则分别从“读”、“解”、“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寻觅“津梁”,三个模块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循序渐进,每个板块阅读、训练和梳理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所谓课内外一体整合,专题读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一组课内外的相关的章,通过说写等形式,自主获取信息,并自主分析、加工、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提高语能力和创新素质的读写训练形式。我们把这组相关章叫做“模块”,把要解决的问题叫做“专题”。阅读“模块”,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是解决“专题”的基础,解决“专题”是对“模块”阅读的检验,是提高写作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陈恩花 《考试周刊》2023,(30):18-23
文章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专题教学为课题,分析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与专题教学的概念;以部分高中语文教育实例为参考,浅谈了现阶段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专题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对专题教学的实施展开了思考;并以统编版高三语文教材为例论述了实践教学案例,以期提升高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专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们不断地探索、总结,便愈知语文内涵的丰富、教师职业的美丽。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幸福指数呢?积聚“胸藏万汇凭吞吐”的能量——阅读。语文教师应成为博学的智者,她的“胸藏”与智慧,来自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积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语文教师要多阅读,深阅读,不仅要读教育专业类书籍,还要多读文学类作品以及天文地理、经史子集之类的大文化书,从而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研读,是指以专题研究为中心的阅读活动。它既是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过程,又是凭借语言文字进行自我探研和自我感悟的过程,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更多地关注阅读过程,大幅度提高阅读质量。研读活动的运作,关键是研读专题的设计,笔者以为设计研读专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整合教材的方法教师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重新整合教材,使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模块”,然后再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创新素质的角度,设计出能够促使学生认真研读“模块”所有文章的“专题”。专题…  相似文献   

7.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对于写作而言,其借鉴作用不言而喻。我国著名的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能力跟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还是技能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阅读的基础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相似文献   

8.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8,(22):F0003-F0003
从2008年7月起,《高考语文》全新推出一系列新栏目:“名校学案”、“主题读写”、“考场作文”、“创新试题”等。“名校学案”分8个重点专题,一期杂志一个专题,分别是语言基础知识;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上、下);现代文阅读(上、下);古诗文鉴赏;语言实际运用;考场写作。学案结合学科复习备考实际,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行动研究从教师的深度教研、小课题研究和深度阅读三条实践路径总结促进教师深度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并逐步总结形成“确定专题、自主研修、专家引领、教学改进、交流分享、固化成果”六步法推进深度教研;形成“选题立项、开题指导、行动研究、交流分享、总结展示”五步法推进小课题研究;形成“推荐·自读、共读·分享、实践·提升”三步法推进深度阅读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立科之本,审视语文教育中的阅读教学问题,形成富有建设性的语文阅读教育观。两位先生的语文阅读教育观给我们最深刻也最具矫正力的启示是,当下的专题阅读、群文阅读、项目式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名目繁多的教学样态,不管是“精读”还是“略读”,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是否科学有效,至少要有两个相关联的指标:一是其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否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二是其着眼点是否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形式”,着力点是否将“形式”与“内容”始终相融合。  相似文献   

11.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注重“活动·探究”单元任务,将阅读、写作结为一体,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教材,宏观建构‘读写结合’的体系”“注重以专题上溯,将群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打通”“建构微观思辨,形成自我阅读的意义”。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谈一谈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也有一个由“知”到“识”的过程。……“知识”是先知而后识,“学识”是先学而后识,“见识”是先见而后识。——华罗庚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是培养核心素养宝贵的课程资源。《诗经》的“整本书阅读”可以采取专题研读的方式进行,以专题概念为载体整合内容、方法、目标和评价,引领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在学习共同体读写互动中促进深度学习。“草木之歌”专题教学以草木切入,由认识草木,到感受先民情怀,到品味手法,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操作支架,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群文阅读的形式开展微专题教学是落实“2017年版课标”理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基于单元,依文开发,还是突破教材壁垒,实现课程重组,都是对语文教师专题开发能力的巨大挑战。笔者以“柳宗元传记文学”微专题教学为例,从抓“疑”,创设情境因生定教;重“思”,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善“比”,对比阅读提升认识;多“写”,创意表达素养旨归四个方面加以阐释,探索了微专题教学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说明】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以“自然情怀”为主题,共有五篇散文。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按照新课标建议“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针对本单元我设计了“中国文人的治愈良方”专题教学,探索几位作者在各自的生命困境中不同的心路历程、积极主动自我治愈的态度与方式以及体现其生命的韧性和精神品性,进而了解中国文人的“治愈”方式所传递出的诗意的审美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应小明 《文教资料》2007,(17):141-142
为了如期顺利完成我们申报的市“双百工程”青年重点研究课题——《文学作品阅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笔者已于2006年2月启动了“文学作品专题阅读”,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学生在“精神等级”和“能力层级”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和提高。现据在初中阶段开展“文学作品专题阅读”的实践,将其操作过程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当下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课的一般做法是“分文体,练专题”,这是伪阅读,淺复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应从“文本阅读”“能力训练”“思维发展”三个维度重构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课,让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8.
覃章俊 《江西教育》2002,(24):23-24
面对“星星点点一大片”的语文教材,在研究性阅读中,如何选择、设置研究专题是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小学生姓“小”,有个研究“度”的把握;小语也姓“小”,具有研究的独特个性,既不是对教材内容和语义进行理性的分析,也不是研究中心思想的概括、段落结构的划分、写作特点的归纳等,而是研究语言——在达到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调动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联想、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去触摸和体验语言的形式美和精神美。故而,这种个性化研究性阅读,决定了它的研究专题的形成是灵活多变的。  相似文献   

19.
"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能力是在有效阅读中形成的,每一次阅读形成的能力都奠定下一次的阅读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考生备考的需要,从本期起,将刊发全套高考阅读试题评析改为刊发专题高考试题破解。本期特约浙江宁波中学纪勇老师撰写“社科文阅读高考试题破解”,此后将陆续刊发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文学作品阅读等专题的高考试题破解,以供考生备考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