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有进化论文学史观、启蒙主义文学史观、阶级论文学史观、现代性文学史观、通俗文学史观、女性文学史观等多种文学史观。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人的文学"是其发展中或隐或显的整体线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因此,以"人的文学"文学史观来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既符合文学史的史实,又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缘起八十年代,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变化,雅文学(或曰纯文学)的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而以故事情节曲折惊险为特点的通俗小说,以揭示社会生活矛盾为主旨的法制文学,以高举"纪实"为旗帜的纪实文学这些明白易懂,读者众多的通俗文学,却异军突起,向雅文学、纯文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使文坛上出现了有趣的现象:雅文学知音日少,渐趋冷落,独霸文坛的局面正在丧失;通俗文学却畅销不衰,日  相似文献   

3.
类型文学     
"类型文学"是近期文坛正在热议和研讨的一个新词,它大抵是指在传统的"精英文学"和"纯文学"之外的、更广泛和宽阔的文学形式,主要以"类型小说"为主,拥有众多读者。据有关统计,2009年全国出版长篇小说约3000部,其中"类型小说"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4.
"类型"是民俗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围绕着"类型"的争论贯穿于整个民俗学的历史之中。从静态的"类型"研究转向动态的"类型的互文性"研究,不仅是新世纪国际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也是民俗学与文学、历史学、语言人类学等学科建立对话关系的新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民文学"是在各个"民族文学"发展、融合、凝聚的基础上,在"国家"这一现代性民族共同体中所形成的新的文学形态。"国民文学"只能包括、凝聚,而不能替代和覆盖"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的发展必然指向"国民文学"。当今世界各国,民族身份的现代化就是"国民化",传统"民族文学"的现代化就是"国民文学"。"民族文学"已经或正在被"国民文学"所吸收、所融汇,文学的"民族"分野日益模糊化,而文学的"国民"分野则日益明朗化。从"民族文学"发展到"国民文学",再发展到"区域文学",最后发展到"世界文学",是人类文学史横向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应顺应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大势,强化"国民"及"国民文学"的观念与意识,促使"民族文学"向"国民文学"的进一步转化与凝聚。  相似文献   

6.
面对九十年代以来严肃文学被大众文化,通俗文学挤占生存空间的严峻现实,不少人忧心忡忡,倍感失落.严肃文学作家不必怨天尤人,不能惶惑迷乱,他们必须克服"唯我独尊"的孤高心理在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寻求与通俗文学合流、与大众传媒牵手的契机与良策.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研究,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于从清末至民国的断代史研究。虽然有学者也曾追本溯源,但多从某一文类进入,对于近现代通俗文学整体的发生、发展以及流变少有贯穿古今的分析。本期范伯群先生的《古今市民大众文学的"文学链"》一文,将近现代通俗文学的发生、发展、流变的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他提出"冯梦龙—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小说"是一根从古至今的市民大众"文学链",将冯梦龙的"情教"反映的农业文明下的古代都市生活以及市民意识增强的市民图景、鸳鸯蝴蝶派作家反映的现代工商文明大都市的生活面影以及当下"网而优则纸"、"网优则‘触电’"的"网络类型小说"一以贯之。这根文学链条的发现以及梳理为自成一体的"通俗文学史"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该观点范先生在去年的武汉会议上首次发表,承蒙不弃,将此文修改补充整理后赐予本刊发表,深致谢意!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文化传媒所拥有的"文化霸权"条件下,传媒对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不断地挤压与改造异质文化,几乎参与、影响了现代和后现代的所有的文学活动,在对文学解构的同时又以其巨大的影响力重构文学,使其不可避免的带有传媒的烙印,使当前传媒影响下的通俗文学创作呈现出文学媒介化即杂体互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研究中的“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类型"最初意指文学"文体",在大众文化研究中则指"遵循各种程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得到创作者、观众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的生产模式".本文从分析"类型"概念及其内涵变化入手,梳理"类型研究"如何从文学批评发展成为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研究独特方法的过程,彰显大众文化研究与传统文学批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上海沦陷区女作家苏青以其独特的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书写了沦陷区作家"边缘写作"的新的一页.本文用历史的眼光,从乡土文学、女性文学、通俗文学三种"边缘"文学形态对苏青的边缘写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读,并进而探讨其深远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语境中的雅俗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扩张、媒体革命等构成的全球化语境中,通俗文学膨胀,纯文学萎缩。面对这种新的文学格局,我们应该正确处理雅俗文学的关系。要更新现念,给当代通俗文学重新定位,以人文精神给予积极引导;纯文学要在坚守自我的前提下,主动走向读者走向市场;雅俗文学要互补互促,在全球化时代重建新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 由《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原《赣江文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通俗文学论坛”征文评奖,于今年7月在赣州揭晓。 此次征文开始于1988年底,旨在围绕通俗文学的历史和现状,从理论上进行扎实而富有新意的梳理、探讨,倡导通俗文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水平,并沿着健康的方向继续发展。征文共收到全国各地来稿数十篇。主办者评定《论小说“通俗”与通俗小说》(伦海)、《从小说的演变看通俗小说的正宗地位》(万陆)、《新派武侠小说渊源与魅力初探》(罗岗)、《当前侦探小说的误区》(李意清)、《文学的俗性和通俗文学》(顾智敏)、《商埠文化与通俗文学》(周海波)等6篇获“优秀论文奖”;《雅俗共赏:一个文学乌托邦口号》(周启志)、《通俗小说的价值形态三题》(魏家骏)、《我看  相似文献   

13.
古今市民大众文学的“文学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小说”,是一条从古至今的市民大众“丈学链”。冯梦龙所反映的是农业文明下的古代都市生活以及市民意识增强的图景;鸳鸯蝴蝶派作家反映的是现代工商文明大都市的生活面影,当大批新移民涌入大都会时,他们用文学的形式肩负“乡民市民化”的重任;而目前出现的海量的“网络类型小说”,将随着质量的不断提升,也会“网而优则纸”“网优则‘触电’”,必将凭借网络、书刊和银幕荧屏的“立体优势”,更吸引市民大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14.
<正>"文学欣赏"以欣赏对象即作品为中心。从20世纪70年代接受美学的兴起发展开始,"文学接受"渐渐超越了"文学欣赏",为更多的文艺理论研究者所推崇。"文学接受"主张以读者为中心,特别重视对艺术接受过程中阅读主体再生产、再创造,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如何让学生从"文学欣赏"转到"文学接受"呢?教师的"搭桥"工作十分重要。笔者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解析语文教师应怎样提供条件,以激活学生有意义、有深度的文学接受活动。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社会     
在大众文学等通俗文化的发展影响下,由历史及文学分析占据主导的传统学院学科受到了冲击。因此,对高雅文学或通俗文学进行社会学的解释就成为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应通过分析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寻找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方现代派文学,可以称之为"异化文学".因为"异化"现象是现代派文学的主要描写对象,"异化"论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而现代派文学本身,也是资本主义晚期"异化社会"所产生的一种文学的"异化"现象.一现代派文学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西方社会的"异化"现象.美国作家诺曼·梅勒在1959年就说过,过去八十年的美国文学是一种描写"异化"的文学.法国批评家多门纳施说:"异化几乎把全部现代文学吞没了."匈牙利文艺理论家卢卡契也说,西方现代  相似文献   

17.
一定时期的文学研究术语中总会出现若干高频词,高频词能体现某一时期文学研究的症候。近年来,"范式"被广泛使用并成为文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话语,使得文学研究呈现出表述的"范式转向":都用"范式"言说自己的理论创见。"范式"话语的广泛使用,除了与"范式"自身所具有的"革新"内涵、知识资源更新中"语词的迁移"现象相关之外,还与"范式"话语所形成的语境压力有关。由"范式"话语所形成的表述范式,不过是诸多关于文学解释中的一种,因而与传统的文学研究模式并未形成根本的断裂。学者们对范式理论的重视不仅反映了其重建文学"本质论"的企图,还表明了在价值失范的情形下重建价值体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上)》2011,(3):157-157
旨在奖励我国原创类型文学的“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近日启动。组委会主任、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赵和平表示,此次类型文学双年奖的筹办包括主办单位的选择,可以说是顺势应时的大手笔,藉此不仅可以推动国内类型文学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自从人类进入网络社会,有关网络文学及其与传统文学差异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网络文学是网络社会工业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文学比较体现着本质上的自由性与现代性,二者之间的差异可从创作模式、存在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比较探析。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通俗小说具有鲜明的类型化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类型小说几乎等同于通俗文学。但是“类型小说”的称呼并非与生俱来。如果以市民大众文学的脉络视之,到清末民初的鸳鸯蝴蝶派时期,类型小说才得以定型,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范伯群先生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以类型文学为标准,系统梳理了晚清以来主要类型小说如社会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等部分代表作品。随着时代和载体的改变,类型小说也悄然发生了流变,当下的网络小说主要表现为类型的细化,如武侠小说分成了玄幻、仙侠等,社会言情小说为都市言情、校园小说等取而代之,更有同人小说、女尊小说等和而不同的新文类不断涌现,这些类型小说皆与清末民初的中国通俗文学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