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的可贵     
理性是人的一种本能。可这种本能并不强大的,它要在后天得到发展。“理性”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通常指人类独有的属于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理智活动,跟感性相对。所谓理性认识就是指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君 《政治思想史》2011,(1):128-143
在霍布斯的思想中,与古典传统相比,理性概念的位置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但理性概念与激情概念一起构成了霍布斯探讨公民哲学的逻辑基石。通过梳理在霍布斯的著作中出现的自然理性、技艺理性、私有理性、正确理性及最高理性等词语,本文认为,霍布斯理性概念的内涵相当丰富。它是以自然理性为主干、以语词理性与工具理性为“知”、“行”机能的有机体,它追求自我保存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3.
“自律”的实质就是充分认识到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本质及规律;反之,“他律”就是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结果。通过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结构”理论而引申、发展出“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相结合的认识基本功能单位。并通过“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这一认识结构的构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修养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4.
理性的可贵     
理性是人的一种本能。可这种本能起初并不强大,它要在后天得到发展。“理性”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通常指人类独有的属于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理智活动,跟感性相对。所谓理性认识就是指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  相似文献   

5.
先秦的人性学说,如果从善恶评判来说,基本上可分为三派:告子主性无善恶论,孟子主性善论,荀子主性恶论。三派的争论表现出感性情欲与道德理性的关系和道德起源上的深层对立。告子以人的自然本能为性,主感觉论;孟子以人的道德本有为性,主理性论;荀子既以自然本能为性,又强调理性对情欲的制约和对“本始材朴”之性的加工改造,带有综合感性与理性的特征。从伦理倾向上说,孟子表现出绝对的伦理主义,而荀子则表现出相对的伦理主义。不过,由于对“性”范畴的含义理解上的差异,人性善、恶之论又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探讨孟荀人性学说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于准确把握先秦人性学说,也许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象征着“理性”与“自由”,都是古希腊艺术精神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在古希腊的艺术中既能感受到理性的力量,也能感受到对人的本能的一些情感的描述,无论是理性的成分还是情感的成分,在古希腊艺术中都没有过度地表现,而是相互制约,达到和谐与平衡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理性的可贵     
肖川 《教师博览》2007,(10):44-45
理性是人的一种本能。可这种本能并不是强大的,它要在后天得到发展。"理性"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通常指人类独有的包括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  相似文献   

8.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似本能”概念是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似本能”在某种程度上是遗传的,但它是一种潜在的能量,它的表现和发展需要后天的社会环境及教育,由“似本能”需要”出发,马斯洛建构了自己的“需要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和“高峰体验理论”,从而强调了人的潜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有助于我们用人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统一的观点来考察人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一、西方素描观念的嬗变1.古典主义绘画理念古典主义绘画是在欧洲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古希腊时期“艺术摹仿自然”的理念,通过摹仿自然去创造“现实中可能有的”和“应该有的形象”。艺术摹仿论的创始者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摹仿本能,这是因为人的天生就有摹仿的本能,其二是人在摹仿中能体验快乐感。但艺术不仅摹仿了自然事物的形象,而且艺术作品还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它摹仿的是现实世界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照事…  相似文献   

10.
川瑞康成以纤细的笔触,表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美质,并因此赢得世界声誉,川瑞获得成功后,评论家对其艺术魅力及美学思想作了大量研究,但川端文学中的“非理性”因素与川端透过“非理性”因素对“理性”的思索则极少有人问津,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这里的“非理性”是相对心理学中的“理性”而言的。在心理学中,理性是指与感情相对的理智。它是社会制度及现实理性生活原则在个人心理上的投射和积淀,起着抑止本能冲动、保持心理平衡,使人顺应社会常规的作用,并能有意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理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识。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性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唐诗与宋词。在理性文化中,“情”与“理”不相容,前者容易在反理性冲动中沦为“本能”与“欲望”,后者时常异化为一种与感性生命无关的抽象“范畴”与灰色“模式”。在诗性文化中,其“情”本质上是一种“诗化的感性”,其“理”则是一种“诗化的理性”。以诗性智慧为母体的中国文化心理,既不会走向高度抽象的西方逻辑系统,也不容易走向西方非理性的欲望狂欢。这是中国诗性文化最重要的现代性价值所在。在感性与理性之间除了西方的二元对立,还有一种更深刻的中国式的和谐关系。要理性就要压抑感性,或要感性解放一定要走非理性之路,只是西方民族的“一家之言”。维护诗性文化的利益与安全,既是我们对中华民族应该承担的伦理职责,也是对人类文化必须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天赋”的“语文”是指人天生具备获得语言的本能。作为“素养”的“语文”是指人在言语实践中逐渐习得、学得和内化的一种综合语言素质。作为“学科”的“语文”是一个系统培养综合语言素质——理性和艺术地运用母语的素质——的逻辑体系,它所强调的应该是“学得”。  相似文献   

13.
周益民 《人民教育》2011,(21):32-35
当民间文学与语文课程相遇,意味着什么?它首先击中了当下儿童阅读生态的缺憾。城市文化中长大的“塑料儿童”,与自然、山川疏离,失去了某些人类的“本能”。而民间文学正是记录着人类、民族文化密码的自然存在,如果让儿童亲近它们,便可能找回阅读和学习的本来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民间语文课程建设肩负着文化“寻根”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招生》2008,(12):56-56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15.
我的生活中,持续着一场关于“应该做什么”和“想做什么”的战争。上大学时,它表现为我“应该”选什么课和我“想”上什么课,进一步来说,就是我应该主修什么专业和我想学什么专业。“应该”,意味着人们对我的印象,有着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与压力。,“想”,意味着我基于本能和自然意愿而渴望做的事。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理性美的内在特征及其美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理性美的特征不同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它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其内涵在于“内在性”、“理智性”和“逻辑性”。科学理性美的构成要素包括和谐、统一、简洁、逻辑严密和对称等。在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科学理性美上能起到推动、启迪和科学预断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问题学生”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它的产生有极其复杂的社会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从伦理化角度分析,“问题学生”产生的主观因素是道德理性无法驾驭本能情欲而引起的“人性蜕变”;客观因素是伦理化冲突导致价值流变。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历来是评论者关注的焦点,它瓦解了温柔谦恭的东方伦理氛围。张爱玲特殊的人格心理决定了她的文化视角和她对人性的悲观,对人性、对爱的否定成为塑造曹七巧形象的心理感情基础;女性的自然体、自然本能、自然创造力被物化,是造成曹七巧“人性恶”的客观原因;对物化的认同,最终使曹七巧陷入“被食、自食与食人”的生存怪圈。  相似文献   

19.
理性的可贵     
理性是人的一种本能。可这种本能并不强大,要在后天得到发展。"理性"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通常指人类独有的属于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理智活动,跟感性相对。所谓理性  相似文献   

20.
芥川龙之介为了实践“没有完整情节的小说”理念,对其晚期创作的小说《梦》的叙事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借鉴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立体综合主义”理论,小说叙事由客观再现转向主观表现,用梦境、直觉、本能对抗与消解理性,具有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特征。但因其受困于“人工”与“自然”的悖论,导致其对主体性的追寻不够彻底。芥川龙之介的死是时代的悲剧,他的一生是“美神与宿命”互搏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