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学豫军的概念及产生背景着手,对文学豫军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文学豫军的实绩和阵容,阐述其取得辉煌文学成就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当代河南文学的发展流变给予观照: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河南的文学队伍初具规模,各类文学创作成果显著,但也存在着作品公式化、政治教化的局限性;80年代,文学大奖频频问鼎中原,文学豫军阵容已相当严整,并日益为全国文坛所关注;90年代以后的河南文坛佳作倍出,取得了优于任何时期的骄人成绩。文学豫军已经成为一支驰骋中国文坛的文学劲旅。  相似文献   

3.
段永建 《天中学刊》2022,(6):105-112
“文学豫军”的灾难书写在“十七年”和“文革”时期主要呈现出秉笔直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定胜天的灾难意识;在新时期则表现出以多元杂糅的手法对灾难生成原因的探究以及对灾难发生的反思与批判;进入21世纪,灾难叙事表现出由单一现实主义向多元杂糅、由宏大叙事向日常叙事、由人定胜天思想向生态意识转变的诗学特征。“文学豫军”的灾难叙事,不仅再现了创作主体心路历程及其艺术风格的流变,而且还勾勒出当下社会现实生活内容的变化及内在机理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文学豫军是继80年代文学陕军文学湘军等文学劲旅之后所出现的一支不可忽视上文学军团,她的崛起,是三代勤劳的河南作家不断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原悠久、坚韧、丰富、浑厚的文化沃土培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回顾了澳门文学的历史,论述了澳门新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分期,总结概括了澳门文学的主要特点;并着重论述了过渡期澳门文学空前繁荣和澳门文学形象开始树立的背景、原因及主要标志。在特殊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地理背景下,澳门文学形成了独有的审美特征,大体可以归纳为:第一,融历史感悟于现代意识之中;第二,浓郁的都市平民色调;第三,中正、温和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作为文学历史悠久的重要省份之一,在古代曾出现过杜甫、韩愈、李商隐、程颢、朱熹等为数众多的文坛巨匠和哲学鸿儒。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当代文坛又涌现出姚雪垠、李准、刘震云、周大新、阎连科、刘庆邦等一批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实现了"文学豫军"的中原突破。但是在现代文学时期,河南文坛只有冯沅君、徐玉诺、师陀、于赓虞、尚钺等为数不多的作家活跃于当时文坛,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河南文学中心地位南移、文学生产体系滞后、文学对外交流受阻等原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豫军”作家大多是农民子弟,浓厚的“乡土情结”使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刘庆邦、周大新、李佩甫、阎连科等作家作品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河南民间风情画。  相似文献   

8.
文学文本对地域形象的塑成和传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对本区域内的作家而言,这是一种"自我"形象的塑造,而从域外作家的视角来看,这又是一种"他者"形象.河南人形象在不少外省作家作品中多有呈现,在三秦作家的文学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在路遥、贾平凹和陈忠实的作品中.在其文学想象里,河南人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老百姓,一类是兵匪形象.尽管作家们所塑造的地域形象是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他者想象与他者书写的一种方式,并不一定是现实本身,但一定是所描写的地域人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9.
历代中西方文学作品都曾将众多的女性形象作为特殊的审美观照对象,文章对女性形象表现物质属性的美学意义,所反映出的社会善恶观念和女性形象具有的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双重含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纵观女性形象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对促进女权运动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研究中西方文学女性形象对于认识中西方文化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的角度来重新探讨文学形象的特性.文学形象的特性,应包括文学形象的客观真实性;文学形象的主观情思性,真诚性和进步性;文学形象的具体主动性,意向共鸣性;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有机整体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新西兰的土著民毛利人在新西兰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学形象。这些变化着的土著民的文学形象,反映了新西兰不同时期的政治生活和社会态度。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文学的科学性是指蕴含在文学形象中的理性认识,具体表现为审美理想、艺术理解和“诗的思想”。由于它的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掩盖了其真实面貌,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不提文学的科学性这个属性。而研究文学的科学性,对于深刻揭示和正确文学这一社会属性、提高文学创作水平、消除庸俗文学、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决不会重蹈科学主义覆辙。  相似文献   

13.
文革结束后,回到城市的知青群体是失落的一代。心理的失衡,产生了寻求补偿的愿望。作为知青一代的代言人,知青作家通过前知青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成功地扭转了知青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提升了知青的社会地位,并且最终占据了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话语中心,改变了文坛格局。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华裔是被作为他者进行再现的,其形象具有定型化的特点。美国华裔文学出现后,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华裔文学中华裔形象的再现经历了从自我东方化到对主流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渗透、解构和重建的历程。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再现,揭示了再现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再现与权力的关系问题。华裔文学中自我再现的变化是美国社会各种权力竞争、变动的结果,重建自我是对主流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抵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影视界涌现出了不少与河南人相关的影视作品,其中不乏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在此类影片中,有一部分作品涉及到河南人负面的形象,这些影视剧的热播,使河南人的负面形象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放大。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河南,渐渐就成为了落后、造假、坑蒙拐骗的代名词。鉴于此,如何塑造河南人自身形象,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一般被解释为作者才华的表现或者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文学自主性的吁求下,文学并没有获得独立自主权,而被语言捕获。如果我们陷于社会、作者、作品和世界的封闭的视野中,就难以对文学有突破性的理解。并且,这种分类预设了文学存在的独立形象以及它包含的四个领域的相对区隔。本文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入手,对福柯、巴赫金、巴特等人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在德勒兹文学机器思想的光束下,文学呈现出怎样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幼儿文学教育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文学教育应借鉴幼儿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的新思潮和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理念,增进文学与教育的融合。为此,幼儿文学教育研究应侧重于学法的研究;幼儿文学教育应坚持目标的人性化;增进幼儿文学教育的社会互动性;促进幼儿文学教育内容与幼儿文学经验的统整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刻画经历了从"扁"到"圆",从模式化到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形象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对性别和种族歧视的有力反抗,抨击了白人和父权社会对于女性尤其黑人女性的迫害和压制,使得当代美国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凤阳花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阳花鼓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文学价值。凤阳花鼓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形象地反映了明清、民国以及中国现代社会的概貌,其精神价值在于大胆地批判讽刺精神和达观幽默的人生态度,而其文学价值则在于花鼓女形象地塑造和文学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尤平 《天中学刊》2002,17(6):62-63,95
象征型文学话语形象有其渊源,它与叙事、抒情性文学话语形象相比较有其哲理性、象征性、多义性等特征,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由于其独具特色的表现社会现实生活形式,其未来的发展必是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