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艺术语言是与常规语言相对应的一种语言现实,是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表达现象。艺术语言以常规语言为基础,是常规语言的艺术化和创造性的运用,而文学语言则是艺术语言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艺术语言的审美意义具体体现在语言的表层音形特征和深层艺术技巧两个不同的层面,构成音韵美、齐整美、精确美、形象美、蕴藉美、幽默美、机趣美和风格美这八个基本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语言符号之于文学意义生成的本体性规约,成为当代批评理论关注和思考的焦点。从语言视域生发的这种思考与探索,不仅使看似透明、稳定的传统言意关系被再问题化,而且从实际上确立了当代批评理论在文本释意研究上的主线构成,而且基于对文学与语言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从语言的形式层级与实践面向复调展开的释意路径,还给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对象、方法和生长点,推动了当代文论研究格局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个有生命力的人文学科而言,当代生活和当下现象是其前沿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源。学科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是历史地建构起来的,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文学观念与审美范式都有着历史的特殊性。中国现代诗学涵盖了发生在现代中国的所有从现代观念出发、富于现代诗学理论意义的诗歌批评和诗歌研究,主要包括诗学理论、诗歌批评和诗歌史三个层面。中国现代诗学之现代是由时间观念的现代性和审美品格的现代性两个方面的趋向构成,其前沿视野聚集于“问题意识”,回应着动态的历史和丰富的现象,关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新的诗歌审美动向,  相似文献   

4.
以应用诗学作为艺术诠释的逻辑与范式并以此来谋求现代批评美学的归家之路,构成了徐岱先生著作《批评美学———艺术诠释的逻辑与范式》(以下简称《批评美学》,上海学林出版社)一书的思维基点。作者以其开阔的视野、精密的思辨和诙谐幽默而又锋芒毕露的语言表述,在给人以深刻的学理启示的同时,又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享受,达到质与文的和谐统一。显然,这是近年来在批评美学方面呈现独特思想价值的一部专著。限于篇幅,我们只就作者的学术理路、运思方式、批评智慧诸方面给予简要的评价。对于批评美学而言,单纯的理论思辨所获取的仅仅是概念的演绎…  相似文献   

5.
以网络文学为主的现代传媒文学已呈现迅速崛起的趋势,但同时现代文学世界却不断涌现了"没有经典"批评家死了"的尴尬。现代传媒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缺少经典性,审美价值较低。究其原因关键是语言叙事模式不同,未来的传媒文学可以通过寻求文学语言叙事的蕴涵性、内指性和阻拒性的回归来解决现代传媒文学语言审美性较低的困境。通过提倡文学审美性批评的回归来构建网络文学批评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6.
美国汉学界的诸位相关学者基于美学视域对于中国现当代小说予以了独到而深入的考察。其中,夏志清、李欧梵与王德威等批评家的相应小说批评实践展现出从优美美学、浪漫美学、颓废美学、怪诞美学到抒情美学的审美范式与标准的转向,进而不仅从不同视角印证了当代西方美学的发展轨迹,而且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其所涉及的小说文本的诸种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7.
参照中外文学理论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大致把文学批评关注焦点的变化,看作是范式不断转化的结果。纵观内蒙古当代小说批评,"历史主义———实证主义范式"、作者中心范式、世界中心范式是构成批评文本的主要范式,具体表现为对作品不同层面的社会认识、道德教化、意识形态、人生价值、民族意识、性别意识等方面的鉴赏与批评。借鉴西方"文化研究"范式,内蒙古自治区当代小说批评亦有相当数量的上乘之作,文化研究范式主要表现为女性主义视角。"读者中心"范式和新兴的"生态美学"视角在内蒙古小说批评中都是缺失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译界长期以来对“信达雅”研究有余,而对逆向研究不足,文化变化是文化常规的偏离。本文从语言文化、文本风格,译者心态和审美范式等层面的变形,来探讨文学翻译中译者在译文中是如何对原文的文化层面进行转换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语言批评对于文学的理论研究经历了由"形式"到"行为"的视域演化。前者异常强调语言自身的形式特征对文学的规定性;后者致力于挖掘语言行为与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之间的共谋互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构成对文学活动的深层制约。这一脉络化历程,不仅呈现了批评研讨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双重视域,而且说明了文论范式的"文化转向"其实是批评问题意识深化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0.
梁宗岱是现代文学京派文学批评的重镇。1944年,他创作了长篇美学论文《试论直觉与表现》。在此文中,他批判了克罗齐的“直觉即袁现”说,并从自己的诗歌创作和审美批评出发,将审美创造过程分为受感、酝酿、结晶和表现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深入地揭示了审美期待的表现、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体验的回味及审美传达的整体过程.深化了中国现代美学在审美创造论方面的研究,其理论创新思维对当代美学的建设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诗语言学批评立足于语言形式的分析,追寻其中深隐的情感意蕴与审美价值。而语言形式包括韵律、用字、造句、意脉、意象等各个方面,这正是语言学批评分析唐诗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杜甫七律《登高》为例,展示了语言学批评的基本思路,并由此探讨了语言学批评在唐诗研究中的基本原则,以及语言学批评与传统诗歌批评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与批评经历了三阶段:通过作者来理解作品的作者中心论,通过作品文本自身来理解作品的文本中心论,通过读者接受来理解作品的读者中心论。这三种范式都以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批评形态为西方文艺理论与批评做出了辉煌的贡献。根据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文学理论与批评范式的变革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文本中心批评范式在立足文本形式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学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等构成了强大的科学理论体系,对理论范式的变革、扬弃以及当代理论的多元化走向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娜 《文教资料》2008,(2):33-34
于丹以大众传媒为平台,以国学经典为载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的个人魅力,而这种魅力又主要通过演讲,或者说是演讲式的授课形式来表达的.本文就此从审美层面、文化层面、心理层面、语言层面四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克罗齐“为艺术而艺术”美学观念,葛兰西提出了文学的“文化史的研究”方式,这一批评范式具有鲜明的民主性与人民性倾向。他还批评了两种形态的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认识到必须保持“艺术性”与“政治性”之间必要的张力。由于从美学与历史两个层面把握住了内容与形式的内涵,他认为二者应在“审美距离”中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构成了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艺术语言是作品最外部的层面,也是传达内容、塑造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透过外在的艺术语言层,进而所感受到的是艺术形象层,它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所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意蕴则指潜藏于作品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三个层次各具独立性,却又相互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6.
翻译研究至今已走过了三个阶段,即语文学研究阶段、结构主义研究阶段和文化研究阶段。现阶段的翻译研究正处于文化研究阶段,它包括众多的研究学派,其中以解构主义研究的影响最大。受其翻译理论影响之下的解构主义翻译批评范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语文学批评范式和结构主义批评范式,它否定意义的确定性、彰显译者的主体性、突出译作的作用以及将读者的接受纳入考虑范围。当然,解构主义翻译批评范式也不是颠扑不破的,在保持自身合理性的同时它也有其一定的缺陷。理想的翻译批评局面应该是各种批评范式的调和与竞争。  相似文献   

17.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三维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合中外英美学教学理论及批评观点,英美学教学可在表层(语言层)、深层(化层)和批评赏析层三个层面上展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和本相互作用,在作品中完成审美体验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增强化底蕴,掌握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批评的世界并非仅仅局限在形式主义的狭小天地里。批判吸收新批评与结构主义批评的合理因素,我们从语言批评的三个测度中可以发现它实际上有着广阔的空间.语言批评的三个测度是:(1)在文本与历史构成的语意场中揭示语义交相引发带给文本的复义,(2)阐释潜存于文本中的深层结构的蕴意,(3)通过言语分析剖析言说主体的心理和意图.由于三个测度间的对立源于文学活动的言意矛盾,因此,当语言批评在这个层面上展开思路时,则能揭示审美意识向语言形态转化的复杂性,并获得其他批评难以实现的、充分阐释文本丰富蕴含的深度.  相似文献   

19.
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大致归为两种类型,即基于语言本体的研究范式和基于个体认知加工过程的研究范式。两种范式由于关注的焦点、学术背景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语言习得规律的解释也各具特点。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既应包括语言本体研究,也应包括个体认知加工过程研究,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异化与归化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考察译文在源语文化,源语语文规范与目的语文化,目的语语文规范的翻译取向,是文学翻译批评的崭新视角,本文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在翻译中如何把握汉语四字结构运用的度,提出在语言层面上四字结构归化的度可稍大一些,在文化层面上四字结构异化的度稍大一些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