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蔡元培围绕救亡图强的时代任务,积极培育新人、改造国民,努力构建民族新文化,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形成了许多颇为一致的教育思想,共同为中国教育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蔡元培围绕救亡图强的时代任务,积极培育新人,改造国民,努力构建民族新文化,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应当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形成了许多观点颇为一致的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力探讨蔡元培对中庸之道的理解。蔡元培认为,中庸之道具有中华民族性,三民主义是中庸之道在新时代的运用;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中庸之道运用在学术文化上就是兼容并包,中西文化可以融合。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蔡元培先生在中国教育民主化的进程中做出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他力主发展个性、崇尚自然以培养国民之完全人格,坚持"教育独立"于政党与教派,大力推行"教授治校",以体现教育之民主.时至今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仍如淙淙溪水滋润着人们,可惜蔡先生在教育民主探索与实践之路上走得并不远,最后还成了悲剧的终结.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带有时代赋予的救亡情结,集中表现为:以社会改良面目出现的救亡情结;以文学革命为旗帜摇旗呐喊的救亡情结;以论争形式参与政治的救亡情结。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文学批评来说,救亡情结是无法选择的时代必然,它的存在可谓利弊同在,不仅影响了现代文学批评的转化与发展,甚至远及当代。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发展比作"洪水",他意识到新文化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流弊,主张对其进行必要的"疏导"。蔡元培极力推动发展科学事业,但对当时运动中占主流的科学主义却持有异议;他倡导向西方现代社会学习,但主张对西方文化的引介要全面;他是解构经学意识形态的倡始者,但却不是简单地否定旧文化;他始终把文化发展当作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主张在救亡与启蒙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洪水论"蕴含着蔡元培对新文化运动发展深刻而又全面的理解,体现了一位成熟思想家的批判意识和反思精神,这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主政北京大学,以坚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而声名显赫.其办学理念的哲学基础就是:对哲学本义的把握,持守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划分,对中庸之道的阐发.三者是一个统一体,共同支撑着蔡氏的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蔡元培对于现代中国新闻学发展的贡献,认为蔡元培从事新闻学事业是他作为知识分子和教育家生涯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他既是个报业人士,又是新闻学应当作为学术性科目教授这一理念的有力支持者。蔡元培致力于新闻学事业.源自他对于中国社会与政治变革需要的信念。尽管他长期从事新闻学事业,但其新闻学理念显然在不同时段都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制度史研究视角切入,凸显制度史与思想史、教育史的互动关系.选择1927-1928年间试行的大学区制改革人手,以具有多元留学人背景的主导者蔡元培作为个案,同时引入一元留学背景的李石曾作为比较维度,既揭示二者作为其时教育场域领袖人物不得不然的博弈因素,又体现彼此间志同道合的"同志"情结.最后揭示出这一改革的复杂多元性文化因素,即由于作为中介主体者的参与(蔡元培)而导致的中国语境里法国大学区制移植的德国印记与制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的 ,是与人类近代文明的发展相一致的。体育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的体育思想至今仍有启发借鉴价值。  一、蔡元培体育思想在其教育方针中的体现  蔡元培在其关于教育方针的论述中 ,论述最多的就是要注重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上的全面发展。在五者的关系中 ,他认为任何一方面都不可缺少 ,并应以体育为本。蔡元培在其《中学修身教科书》一书中这样写道 :“凡道德以修己为本 ,而修己之道 ,又以体育为本…  相似文献   

11.
在蔡元培早期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中,1907~1911年的留德经历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转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2年,蔡元培以新式教育学的面貌凸显于历史舞台,其"五育并举"体现了对人本身的肯定与尊重,是新教育精神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他的教育生涯中,管理北京大学时的系列举措广为人知."大学以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这是蔡元培对大学职能的认识.这样的职能决定了大学要以培养人才和研究学问为中心,并且,大学的管理工作要有利于这两项职能、服务于这两项职能.从蔡元培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根据他在北京大学的一些改革举措,分析了他的管理思想,认为他的管理思想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教授治校为途径的开放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中学修身教科书>蕴含的德育思考 1.德育目标--培养国民健全人格 蔡元培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明家庭、社会、国家道德之"本务"以修身,发展完全之人格,"育国家之良民".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个体"完全之人格,以保全人之为人的人性"."发展人格者,举智、情、意而统一之光明之谓也.盖吾人既非木石,又非禽兽,则自有所以为人之品格,是谓人格.发展人格,不外乎改良其品格而已."道德教育的最终任务是要通过道德教育影响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发展和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完善其道德人格.蔡元培认为,道德教育特别是国家道德教育在于"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在当时危机四伏的中国,蔡元培认识到培养人格必须与时代的大背景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蔡元培关于道德教育目标与意义的认识具有现代性和前瞻性,对我国当前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志勇 《文教资料》2009,(21):103-105
蔡元培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教育之标准,将美育规定为"超逸政治之教育",从根本上使美育具有超越性品格.他以民国教育总长的身份,以国家法令的形式,第一次确立了美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法定地位.自此以后,蔡元培几乎终身都在倡导美育,并身体力行,贡献良多.蔡元培继承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优秀成果,汲取西方美育思想史上的有益养料,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合、创新,从而使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具有了相对全面的美育思想体系,从学理上确立了美育的现代地位.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是一位以文化教育为职志的民主革命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深入探讨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渊源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理解他的教育思想.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和教育救国的思想,使蔡元培在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中,具有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特点;深厚的国学根底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他在教育实践中既能择善而从又注意剔除封建糟粕;了解和学习西方,取文化世界主义,因而"融汇中西"成为蔡元培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杨乐平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6):84-85,95
"九.一八"事变后,"抗战救亡歌曲"成为歌曲创作的主题,贺绿汀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作曲家。本文着重对贺绿汀抗战救亡歌曲的风格作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提及教育家,我们面前就会耸立起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吴玉章等大家形象。我认为:教育家就是以办好教育、树人兴国为其一生的追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重视的是,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蔡元培先生尤为注重国民的道德教育,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对蔡元培先生的道德教育思想作一探析。恩格斯曾指出:“唯物史观是以一定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同样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正大型话剧《永远的蔡元培》近期在聊城大学进行了展演,并在优酷网上播出,收到了师生和观众的良好反响。该剧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这一时间段作为叙事背景,撷取四个时间点,讲述了蔡元培先生励志求学、革新北大、营救五四运动中被捕学生、营救被捕革命者和参加抗日活动等的故事。话剧主创者们将这些故事搬上舞台,再现了清末民初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礼赞了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该剧作是聊城大学教师秦治  相似文献   

20.
某一时代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都会被当时的国家状况和社会动荡局面所影响。而在中国近现代时期,中国刚好处在革命和斗争的重要阶段中,故一些以批判为主的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逐渐产生。文章以时代背景作为研究前提,首先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救亡情结的输出状态,而后又对具体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最终针对文学批评救亡的作用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