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培养能够从事与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相关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与社会服务等工作的技术人才,天津理工大学依托既有的优势学科和先进的科研平台,结合京津冀地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特色,明确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其中包括:优化专业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创新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并对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国矿业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工科专业本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出发,以《化学能源基础》为改革试点课程,依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专业特点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结合本科生导师制、专业竞赛、科研创新项目等活动,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及科学素养,以满足产业发展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应顺应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充分结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特征,进一步深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文章在阐述新工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提出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着力,深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为新能源领域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达成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教育部2011年新增试点专业,目标是能在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从事研究、设计、应用开发、组织管理和施工工作的新能源材料方面的专门人才。在培养方案中,拓宽专业涉及面,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和自我选择的范围,以适应新能源材料领域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三峡大学近几年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与积累,提出以新能源材料制备、新能源材料性能测试为主的综合实验课程。该课程主要围绕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新型能源材料的合成与测试。依据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经验,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实验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环保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以及发展新材料的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英语虽然是此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但是为培养开发新能源材料、研究新工艺、提高和改善材料性能基本能力的新能源专门人才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7.
根据西南石油大学3年来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和积累,提出了围绕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对专业实验内容及教学安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材料》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专业性强,涉及面广。作者根据目前国际的研究热点,确定了《新能源材料》课程的教学范围,并从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实验室—工厂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以及交互式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建设背景和特点,依据苏州大学能源学院现有的资源和特色,提出了基于能量转换和能量存储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路,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和专业实验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下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促进半导体照明产业创新发展及国家半导体产业突破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慕课教学、启发教学、实物教学、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促进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