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栋 《传媒》2016,(4):8-10
2015年12月20日,第五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正式落下帷幕,为期三天的微电影节从2015年初的正式启动到年底的颁奖典礼,一直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微电影行业和新媒体影视的风向标,北京国际微电影节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直深受青年电影从业者的热捧.三天的会议在嘉宾规模、现场人气、媒体关注、评奖质量上均获得空前成功.第五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由优秀影片展映、行业论坛、网络影视创投会、光年盛典几个部分的丰富活动组成,以“光年奖”的颁奖典礼画上完美句点,其不仅是新媒体影视人的一场年末庆典,也是对全年微电影行业的一次整合升级.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14,(16):56-57
<正>2014全球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以下简称微电影节)是迄今中国高校举办的微电影活动中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赛事与学术研讨活动之一。微电影节面向全世界大学生征集参赛作品,2014年12月在香港举办本届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及国际微电影学术论坛、第五届媒介融合高峰论坛等。本届微电影节与英国诺丁汉创意产业微电影节、美国洛杉矶微电影节、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真实与谎言"纪录片电影节等电影节深度合作,互设单元、共同推广,并将举办一系列创作、研讨、营销和投资活动。  相似文献   

3.
黄岸 《青年记者》2016,(13):54-55
形势:社交利器瓜分电影节蛋糕 中国电影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2002年以来,中国电影连创佳绩,票房增加迅速.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通报,2015年我国年度电影总票房达44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如今,中国已步入电影生产大国的行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走出国门参加国际电影节,而金鸡百花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国内电影盛事也越来越多,电影报道比重加大是媒体面对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12,(5):26-26
最近微电影很热火,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牵头来做的大学生微电影节是个很好的平台,从这些微电影人才当中就可以产生未来的导演。草根来拍微电影,自由想象力比较开阔,丰富。  相似文献   

5.
刘轶  张丽莉 《视听》2018,(11):27-28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从最开始《老男孩》的网络传播到如今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传播,尤其是在"微传播"语境下各类微电影小视频迅速火爆,微电影不仅成为快餐时代的微文化代表,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国产电影市场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格局。在电影产业越来越成熟的时代,多数广告选择软性植入微电影中,甚至部分广告产品选择采用微电影形式作为传播渠道,但播出平台能够涉足电视传播渠道的却还是寥寥无几,而与微电影相关的电视栏目竞争形势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2012,(1):19-19
点评:自2010年中影集团推出的首部微电影《老男孩》成功盈利之后,2011年成为微电影元年,充斥在网络上的各类微电影达50余部,有的点击率超过千万。浙江台尝试自制微剧《卧底超模》,开了电视媒体自制微剧的先河。从网络微电影形式演变而来的电视微剧,制作周期、播出时长等都比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剧要短,投资成本相对较小,是电视台应对“限娱令”、“限广令”的有效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12,(5):168
如果说2010年是"微电影"的元年,2011年"微电影"持续火爆,那么2012年可谓"微电影"的井喷之年。目前,在各类播出平台风生水起的"微电影"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这种新颖的传媒业态从诞生起就吸引了身处"微时代"的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以来,随着《一触即发》、《再一次心跳》等作品的成功,微电影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微电影借助自身的"微"优势及电影特有的情感体验模式,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喜欢。各种微电影节的相继举办,又给微电影创作创造了更佳氛围,尤其为高校影视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影视院校纷纷探索两者结合的理想途径,以期对学生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一、微电影的繁荣微电影是微时代的产物,它用自己丰富的形式承载这个时代多样的需求,参与社会的分工。微电影节的出  相似文献   

9.
纪博 《声屏世界》2013,(10):146
什么是微电影整合营销传播?以微电影作为企业长线营销的发起点,通过传统媒介让更多的受众获取信息,以新媒体作为主要播出平台引发受众共鸣,运用社交媒体传播的力量引发受众的评论和分享,利用相关线下活动让更多的受众参与互动亲身体验。银鹃年生产影视相关产品在五十部以上,2011年开始涉足商业微电影行业,微电影至今拍摄超过50余部,已然成为华东地区最大最专业的影视梦工厂。在不断提升制作水平和创意内容的同时,整合集团内资源,依靠地面频道媒介资源、聚力互动新媒体资源,打造以微电影为核心的整合营销。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12,(9):73
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微电影具有微播出平台、微规模投资、微制作周期、微时放映的"四微"特征。因其成本低,成为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纷纷进军的领域;因其免费、灵活、短小精悍的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得到了年轻观众的青睐;因其能将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得到了众多广告主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从山西传媒学院获悉,在2015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上,该校选送的六部学生作品获奖。2015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中国影视艺术协会等共同主办,活动自2014年10月在北京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海内外1360多部微电影作品,涉  相似文献   

12.
盖伟 《传媒》2014,(20)
正微电影以"微"区别于普通电影,体现在微时长、微制作及微投资,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微电影的专业制作机构,使得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展壮大,成为商业、艺术及传媒领域的时代宠儿。《2013年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指出,据估算,未来五年内,微电影行业产值可达数百亿元以上。《泡芙小姐》《11度青春系列》《老男孩》等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在网友中产生巨大反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并带来巨大商机。微电影之所以具有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很大程  相似文献   

13.
付亚龙 《传媒》2016,(4):19-21
艺恩研究在2012年曾发布过《中国微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报告开篇指出,微电影基本可以定义为专门运用于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长” “微成本”和“微屏放映”的电影视频短片,形式上既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微电影的这些系统性属性仍然未变,如网络传播、 “微屏”放映、大众参与性与娱乐互动性强,等等.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微电影所处的大行业变化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基于此,微电影凭借天然属性优势也衍生出四大连接趋势.同时,2015年国内院线电影行业的狂飙突进也给微电影带来了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周砚钢  洪昌义 《传媒》2016,(9):69-70
《档案》是北京电视台2009年2月4日推出的纪实栏目,每周三21∶35在北京卫视频道播出。节目一经播出,迅速成了电视界的一匹“纪录片黑马”,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肯定。据CSM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档案》的收视率在全国35城同时段卫视节目中排名第四,并荣获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2015年度上星频道最具创新影响力节目”等奖项,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12,(5):24-24
5月12日,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正式举行。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是由南京大学主办的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由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承办,是迄今国内规格最高的大学生微电影节。与此同时,国内高校首家微电影与媒体创意系也正式宣布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成立,这是该校自2007年创办全国首个媒介融合专业以来,又一次在传媒教育领域的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主办方之思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金陵学院执行院长陆林教授:微电影节是一个成长性平台 记者:作为一所高校,为何连续两年举办大学生微电影节?它与其他的校园学生活动有何区别?贵校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科技》2012,(5):26-26
大学生微电影节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发现那些宝贵的具有原创力才华的年轻作者,原创力是微电影的未来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李世伟 《传媒》2016,(2):41-42
电视真人秀的制作和传播成为当前电况媒体传播中的主要节目形态.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也随之不断变化和创新. 2015年10月11日,由辽宁卫视与财经(北京)影视制作中心联合出品,正杨映像(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制的原创季播综艺节目《冲上云霄》在历经三个月之后完美收官.据官方数据平台监测显示,其网络视频平台总点击量4000万次,同时段节目排名第六,网媒报道近2000条;截至2015年10月底,相关微博话题阅读总量高达2.1亿次,讨论量也多达42万次,其中#辽宁卫视冲上云霄#在最后单期节目播出期间,仅5天便创造了2300万次的话题阅读量与l万次的讨论量.  相似文献   

19.
邱冬梅 《传媒》2015,(6):50-51
2015年,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通过公开竞标,连续3年取得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项目《守望》的制作播出权,3年来共拍摄北京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余项,采访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0余位,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近200位,各项目其它传承人300余位,累计拍摄素材近3万分钟.《守望》系列的拍摄播出,实现了“非遗保护”“节目提升”“资料留存”等多个目的,并凸显了《这里是北京》节目坚守品牌价值、传播民族文化的自觉与担当.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27日,56首映礼盛典暨首届微电影营销高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作为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集视频网站与社交平台媒体于一身的视频分享网站,56网(56.com)依托中国第一优质微电影首映平台——56首映礼(syl.56.com),为业界成功巨献了一场目前国内唯一集合微电影营销高峰论坛、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