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视广角:都市里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节目呼唤着创新和发展,改版后的《东视广角》,在内容主权、叙事方式和个性化评论等方面突出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市民风格,体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东视广角》以“老百姓的期望值为标准”的内容主权、以讲故事为主的叙事方式和以个性化评论激活舆论的创造性尝试,为媒介实践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孙慧 《新闻实践》2014,(6):99-100
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与现状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4年《焦点访谈》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走向成熟。目前电视评论节目形式多样,有电视述评结合型,如《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深一度》;谈话类评论型,如《郎眼财经》、《锵锵三人行》、《今日谈》;主持人评论型,如《新闻周刊》、《有报天天读》、《新闻深呼吸》等多种形式。这些评论节目各具特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它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3.
走向21世纪的电视新闻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中国电视节目交易会电视新闻评论学术研讨会综述1999年6月17日-18日,由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举办的“面向21世纪电视新闻评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电视台、国内40多家省市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专业人士以及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等十余家研究机构和专业刊物的专家学者也参与了会议,并特别邀请海外资深专家前来,介绍国际上电视新闻评论的最新情况与发展方向,话题涉及电视新闻评论的观念、形态、传播策略、发展趋势等方面.电视新闻评论的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一档新闻节目《观察与思考》的播出,开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先河。从此,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就目前的电视评论形态而言,最常见的就是述评型,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这类节目往往叙述和评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单长虹  孙茜 《东南传播》2014,(12):66-68
电视新闻评论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占据主导地位。电视新闻评论中对语言的使用,能够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央视《新闻1+1》为例,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言的使用、新闻语言行为的构成以及正确使用新闻语言的意义三个方面,阐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评论是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发表意见或做出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从1980年电视评论节目的创办,到如今已走过26年,中国电视评论节目正走向成熟。《论当代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形式》一文,对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形式与特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评论是目前国内新闻专题一种常见的节目形式,它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新闻评论,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形式上基本都是《焦点访谈》式的。由于《焦点访谈》所产  相似文献   

8.
刘俊 《新闻知识》2006,(9):69-70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那时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一档新闻节目叫《观察与思考》,其播出的第一个节目《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这期节目的播出标志着一种以栏目形式播出的新型的、独立的电视评论样式的出现。自此之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得到发展。到如今,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呈现出发展的多样化状态。本文就此问题作出一些探讨,以期总结出‘些电视新闻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彭文  武鹏 《东南传播》2012,(9):157-158
在"限娱令"背景下诞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公开课》在开播时受到广泛关注但最终以停播遗憾收尾,折射出当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境。本文从分析《新闻公开课》停播原因出发,探讨在广电调控政策之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该如何抓住改革的契机,面对问题积极调整。停播也许不是结束,而是又一次重新出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闻评论与电视传播媒介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新闻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1]此后地方省市也充分利用电视传播的优势,相继办起了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以《焦点访谈》,《央视论坛》,及后起的《新闻1+1》、《环球视线》一批电视新闻评论为中坚力量的电视评论格局充分展示出了电视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时事开讲》是凤凰卫视的王牌时评节目,《新闻1+1》则是央视新闻评论的旗帜。同为华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翘楚,两档节目的电视新闻评论却各具特色。本文对两档电视节目进行对比分析,以浙江温岭杀医案为例,证实了二者新闻评论存在较大差异性,并且解读了各自的评论特色。  相似文献   

12.
电视作为一种形象、直观、受众面大的媒体形式,在新闻领域方面的开拓可说是起步较早,但是电视新闻评论作为这种开拓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只是在近些年才取得较大的突破。自中央电视台1980年7月开办《观察与思考》栏目以来,“电视新闻评论”就已作为一个电视新闻领域的新名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进入90年代后,《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一系列栏目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走向成熟,人们也开始对它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新闻1+1》是央视媒体开办的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纸媒的新闻评论相比,《新闻1+1》对政府和广告商的依赖更小,对社会问题监督力度更大。与网络媒体相比,《新闻1+1》的评论更权威、更客观。本文主要从《新闻1+1》的选题来探讨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以进一步发挥新闻专业媒体的优势,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闻1+1》是央视媒体开办的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纸媒的新闻评论相比,《新闻1+1》对政府和广告商的依赖更小,对社会问题监督力度更大。与网络媒体相比,《新闻1+1》的评论更权威、更客观。本文主要从《新闻1+1》的选题来探讨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以进一步发挥新闻专业媒体的优势,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时政新闻简明化,社会新闻故事化,经济新闻实用化"的观点被不少电视制作人所认同。因此,以讲故事为叙述方式来展示社会新闻的体裁也被上上下下的电视台栏目所运用。如,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南京电视台的《周涛讲故事》,以及宜春市广播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等等。电视新闻故事化,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精彩性和市场效果作用明显,但在追求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也容易出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评论是我国电视最为重要的节目形态之一,电视新闻评论主体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动者和实施者。电视节目的构成元素主要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而电视节目的新闻话语是将视听元素相结合,从而分析现象,发表见解。不同的新闻评论节目由于自身各项条件的不同,在新闻话语方面也相应具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关键洞察力》和《深度国际》两档国际新闻评论节目的比较分析,对其新闻话语运用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周期性和模式性这三个方面。浙江的电视荧屏近几年产生了不少像《新闻深呼吸》、《公说天下》、《有话大家说》等新闻评论类节目,且在舆论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逐渐成长为包含多种节目形态、表现手法、评论理念的新型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8.
陈雪 《新闻世界》2009,(12):85-86
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本文从表现手法、评论模式、主持人三个方面解析《海峡两岸》的节目特色,试对这些个性化传播元素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唐宁 《现代传播》2004,(4):125-126
目前 ,各级电视台新闻评论栏目走下坡路已是不争的事实。全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评论栏目逐渐失去其在台里、频道中的新闻栏目霸主地位。与此同时 ,随着以讲故事为主要特色的新闻杂志栏目 ,特别是以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为主的大时段 (一小时左右 )的新闻直播栏目 (如《直播南京》、《南京零距离》等 )的迅速崛起 ,时长为 10到 15分钟的新闻评论栏目更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影响力不断下降 ,收视率每况愈下。在此情形下 ,有的台把新闻评论部撤消 ,有的台把新闻评论部和新闻专题部合并 ,有的台甚至借改版之机撤掉了新闻评论栏目。就在电视新闻削弱…  相似文献   

20.
《面对面》: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结合的新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26日,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杂志《东方时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除了设立4位总主持人,《焦点时刻》易名为《时空报道》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以“主持人评论”《面对面》取代了存在二年多的《音乐电视》。这一改版,可谓意义非凡。就栏目本身而言,取消《音乐电视》,增加主持人评论,强化了《东方时空》新闻节目的整体性,使其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融深度报道、名人专访、纪录片及主持人评论于一体的电视新闻杂志.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对面》成为继记者述评之后的新探索.它短小精悍,轻便灵活,游离性的位置使它既可以独立成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