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稿是近些年来新闻写作中兴起的一种新文体,已上升为一个重要的新闻写作门类。从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最初设立“特稿写作奖”,特稿在国际新闻界的出现和发展还不足三十年。在我国,《中国青年报》1995年1月推出《冰点》特稿专栏;1996年四川《华西都市报》率先成立特稿部;《南方周末》在近两三年注重探索中国式特稿的写作;同时涌现了以南香红等为代表的,以写特稿见长的记者;  相似文献   

2.
在新传播时代,追求绚丽图表、多样化表达、多渠道输出成为潮流,但技术能改变的是形态,并不是内核。因而本研究基于新闻叙事学的方法,从新闻事实建构角度、意识形态建构角度以及原型沉淀三个层面,对《中国青年报》自2008年以来所做的灾难新闻话语的意义、倾向的形成及建构进行分析。探究近十年,作为一家国字头的报纸如何讲述灾难中的故事?其中坚持了怎样的新闻理念,传递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又暗含了怎样的话语立场和意识形态?以期从中探索中青报灾难特稿报道的内核。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特稿被引入中国。特稿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体裁,一反新闻的易碎性,长存下去。文章以中国特稿先锋《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未改名前)为研究对象,从1997年到1998年的《冰点》特稿中抽取12篇报道文本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叙事学、新闻学有关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法、典型个案剖析法、归纳统计法,从叙事视角、叙述者、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对《冰点》特稿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是有效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南方周末》为此提供了成功范例。《南方周末》能够敏锐捕捉30年来我国社会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状况,对其做及时而准确的提炼概括,从而把握了国家形象的灵魂;此外,《南方周末》坚持以"新年献词"的方式,编织对国家的宏大叙事,谱绘了国家形象演变的图谱;最后,《南方周末》通过对一些重大社会事件作深度报道,成功刻画了普通百姓,尤其是下层劳动者的真实面貌,这是对主流官方话语传达的国家形象的有力补充。《南方周末》正是以这些方式,另辟蹊径,独开窗口,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更加真实、全面、深刻,而富有质感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在人物塑造艺术上具有突出成就,塑造了一批高度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凸显出典型化与意象化的特征。《红楼梦》表现了特定时期社会群体的心理和思想、情感,蕴含概括性风貌,同时又具个性化。《红楼梦》还把人物当作意象来经营,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意象的特征,人物意象的营造也处处见机巧。  相似文献   

6.
艺术报道不仅仅传递着关于艺术的信息,也建构甚至定义了艺术的现实;不仅仅记录了艺术的今天,也塑造了艺术的历史。大众传媒限定了人们应当看见什么样的艺术以及如何看待艺术。《南方周末》当代艺术报道建构了中国当代艺术主流化、职业化和具有积极社会介入性的整体形象。这既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状况的反映,也体现了媒体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方向的应然性期待,更暗含着在新闻事实的选择、建构中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在《三国志》基础上对张飞形象的再选择,大大提高了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欣赏价值。读者在阅读一章章威武动人、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时,可以从中体味到作品对优良民族精神、道德品格的弘扬与颇具哲理意味的人生经验的揭示,获得若干的启迪与教益。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向国际社会播发中共高层新阵容人物系列中英文特稿,具有重大外宣意义及现实意义。研究以习近平特稿英文的图文语料(简称语料)为考察对象,运用图像隐喻框架分析语料图像的认知隐喻含义,使用语义赋码系统诠释语料文本建立的语义隐喻意义,同时在图文符际语义模型和意义框架基础上解析图文之间的关系。研究为外宣语境如何有效建构国家领导人的正面形象和推介国家形象的潜在软实力提供了新的探索视角。  相似文献   

9.
那些丑孩子     
纪道思,是《纽约时报》的著名记者全球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的得主。1998年在印度中部恰尔肯德邦的一个小村子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丑孩子。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我国伟大的田园诗人,他开创的田园诗派至今为人们乐道。但关于陶渊明的形象,包括描写他的第一篇诔文《陶征士诔》在内,《宋书》《晋书》《南史》都把他当作一位纯粹的隐士,关于他文学成就的描写则寥寥无几。考证这几篇文章对陶渊明的记载以后,不难发现,造成陶渊明隐者形象的原因除了魏晋隐逸精神的高扬,以及当时文坛盛行的骈俪的文风与陶渊明的文风不一致之外,还有史书撰者个人对陶渊明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陈爱平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6):70-74,82
《国画》中的朱怀镜是一个走失在"官道"上的迷路人,游戏在情场上的负心汉,彷徨于心迹历程的可怜人。而《梅次故事》将朱怀镜塑造成一个"清官",一个负责任的丈夫,一个坚守了自我的正人君子。前后简直判若两人,何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运用文本分析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一些研究方法,对《国画》和《梅次故事》进行深入的分析,追本溯源,可知这种角色的改变其实源自创作主体内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乱世佳人》是美国最畅销的小说。以小说为母本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也成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经典影片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探讨斯嘉丽女性艺术形象及其塑造艺术,进而揭示《乱世佳人》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曹操作为反面形象,由来已久,在一些魏晋小说中,已见端倪;而在《世说新语中》中,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具雏形。《三国志》和三国戏中的曹操形象正是从此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游记》小说的广泛流传,孙悟空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符号,但从人性角度看,其所指层面有所缺憾,《大话西游》则从爱情方面给予成功的弥补,从而使孙悟空符号的所指在一定意义上有了变迁,这体现了艺术形象符号“与时俱时”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士口:生活中经常会听见有人说“XX有个坏毛病”,“改掉坏毛病”。报纸杂志上“坏毛病”也频频出现,(1)纠正坏毛病,别让骨骼亚健康。(《中国青年报)2011-07—25)(2)孩子“坏毛病”,原来是抽动症。(《华西都市报》2011-06—14)(3)只想饿她两天让她改掉坏毛病。(《深圳特区报》2008—05—13)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尧在古本《纪年》中的形象是:治外失道、治内失和、治中失德,与其尽善尽美的主流形象大相径庭;并进而探究其《纪年》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形象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是通过对某国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的对这个国家国情的一种较为具体的认识和意象。而典籍作品英译是传播中国形象的一条重要途径。《荀子》作为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包含了中国所特有的儒家教育思想、修身理念、政治思想以及荣辱观,这些都是对中国形象的一种别样呈现。通过对《荀子》英译本的研究,分别从《荀子》中的几个具体理念和思想出发,分析如何正确处理一些关键因素或词汇的翻译,从而在翻译中更好地塑造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8.
邵丽敏 《现代语文》2009,(11):60-61
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把晴雯塑造得有血有肉、光彩照人。晴雯身上的确存在骄横欠宽容的缺点,但她天生丽质,干练爽利、心灵手巧,正直无畏、刚强不屈。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个独具魅力的对晴雯形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贾平凹自认为刻画较成功的女性形象牛月清,从她姓氏的象征意义,家族主社会道德文化等方面分析了这一人物典型性格特性,同时,剖析了牛、庄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婚姻、家庭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教师公共形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对理想中的教师的行为期待。《学记》中教师的公共形象是具有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学者,具有"化民成俗"的职业理想和教育关爱的君子,这对新课程情境下建构教师形象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