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赏识"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了一尊少女像。他由衷地迷恋她,以致每天都含情脉脉地注视、欣赏她。一天,雕塑竟变成了真正的少女。皮格马利翁如愿娶她为妻。这是赏识在神话里制造的神奇。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中学生实验则以严谨的科学证实了赞赏会使学生产生较高期望,有良好的发展。威廉姆·杰尔士的研究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过激励的情况下,只能发挥其能力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受到赏识时其能力是之前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师对学生期待的效果,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对象是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学生,他随机从每个年级中抽出20%的学生作为教师期待的对象。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先对全体学生作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测验,了解这些学生的基础,然后随机抽出20%的学生,并对教师说,这20%的学生有可能比其他学生学得更好。八个月以后,研究者又对全体学生作一次测验,结果发现被教师期待的20%的学生全都提高了成绩,教师对他们的评语也比其他学生好。罗森塔尔把这种期待效果与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的故事联系起来,称之为“皮革马利翁效应”。为什…  相似文献   

3.
由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给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平添了新的色彩.实验是这样的:他们向某小学提供了一份名单,说名单上的学生是经过一项测验发现的天才学生,只不过现在还未显露才华.其实这些学生是从该校随意挑选出来的.然而8个月以后,这些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居然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这种由于信任、肯定、关心、激励等因素造成的期待和希望心理,引起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被罗森塔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ol)在智力测验中发现,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原来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对自己的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果然使这雕像“活”了起来,两人终于相聚一起。我们把皮格马利翁效应引伸到教学活动中,则是指教师的期望能够对学生产生神奇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期望是指教师根据对学生的直觉感受来创造与之相适应的现实。由教师的期望而产生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就是期望效应(即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虽然在社会心理学的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期望效应的可能性的讨论。但是,期望效应成为教育上的一个课题,还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事情。引起对于这个问题的兴趣的,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教室情境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6.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国王皮格马利翁年轻英俊,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每天都望着少女深情观望,真诚的期待使少女成了活人,并与美丽的少女成亲.人们借这个神话故事,把通过心理作用产生了神奇效应的现象,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了一项“权威性谎言”实验,他在一所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三个班,共18个班中,随意挑了一些学生,撒谎说是“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把名单交给学校老师,神乎其神地要求保密.八个月后,发现  相似文献   

7.
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地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学生寄以良好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在现代心理学中把皮格马利翁效应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合理运用期望效应呢?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传说: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这尊雕像居然获得了生命,皮格马利翁终于如愿以偿,与自己钟爱的偶像比翼双飞。近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的实验,科学地揭示了教师期望可以变为现实这一奇特现象,并根据上述传说,把这一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上有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在这个实验中,教师的"暗含期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的"谎言"获得了积极的效应.在地理教学中,也要充分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原理,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以下就谈谈情感效应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权广仁 《中国德育》2006,1(10):87-87
古希腊神话中关于皮格马利翁的美丽传说,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通过实验所证实。借名这一传说,人们称教师期望效应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理学中许多经过实验证实的效应对如何搞好幼儿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启示。这里针对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略举三例。一、“皮格马利翁效应”与“恨铁不成钢”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对大量的小学生进行心理实验后发现,即使是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很一般的学生,由于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关键在于“期望”。所谓期望,指的是在不直接言明的情况下,对别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如果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想使幼儿  相似文献   

12.
一、神奇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早在 196 8年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 (L.Jacobson)就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一所小学 1— 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实为智力测验 ) ,而后随机地 (不根据测验成绩 )在各班抽取 2 0 %的学生列成一个名单 ,并故意告诉每个班的教师说 ,这些学生在学业上很有发展潜力。 8个月后 ,再对全校所有学生进行一次测验 ,结果发现 :名单上学生的智力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在一、二年级尤其显著 ;而且教师在评定这些学生时 ,说他们“求知欲更强”,“…  相似文献   

13.
正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善于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具美丽少女的塑像,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最终竟然如愿以偿地使少女活了过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此效应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角色期待"。此效应表明:作为期待者(如皮格马利翁),以自己的全身心(认识、情感、态度等)投向被期待者(如少女雕像),这样的角色期待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甚至可以创造奇迹。英语教学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充分利用一切对教学有利的因素,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心理现象。《课堂里的皮格马利翁》报道两位教育工作者的实验。研究者向一所小学提供一份从一所实验室里发现的天才学生的名单,说只不过是“迟熟”罢了。其实,这些学生完全是从学生名单中随便抽样出来的。然而有效的是学年结束时,这些学生的成绩果然比其他学生高出许多。这种现象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白了就是你给一个人贴上什么样的标签,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亚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应,他们把这种效应称为"期待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它来源于"皮格马利翁效应"。该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  相似文献   

16.
科代表与“皮格马利翁”效应○董文华罗开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后,随意地(不根据测验成绩)在各班抽取20%的学生,并故意地告诉每个班的教师:他们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八个月后,再次对...  相似文献   

17.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相传在塞浦路斯岛有一位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雕刻了一具精美的象牙少女雕像。由于他欣赏“她”的精美而每天含情脉脉地迷恋着“她”,最后,雕像竟真的“活”了过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也许是受了这个神话的启发,于1986年做了一次心理学实验。他到一所小学,称对该校学生进行所谓“有优异发展可能”的预测,但实际上,他既未做什么预测,也不了解任何一个学生,而是随机地将一批学生名单交给该校校长及有关老师,并强调必须保密。八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小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无论其原来基础如何,成绩较其他学生都提高得快,与老师的情感也较其他学生深厚,而且显得求知欲强,性格开朗活泼。这就是后来影响广泛的罗森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18.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柏生所做的关于“教师期望效果”的著名实验研究。他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洛马利翁效应”,后来学者们又把这种期望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可柏生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十八个班的学生作了“未来发展预测”的智力试验,尔后择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告知老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为老师所始料不及。罗森塔尔对他们的老师暗示并随机而神秘地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呢!”临走时他们又慎重地写了一份名单交给老师说:“根据测验的结  相似文献   

19.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教师期待效应,这个效应来源于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番"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然后将所谓的"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并叮咛不要把名单外传。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又对这18个班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有的意译为“西施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相应于这种期望特性的良好作用。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一位俊美的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每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