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亮 《甘肃教育》2014,(6):49-49
新课程改革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财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标之一。这个目标指导我们要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笔者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淡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此,学校在保证实施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努力建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推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为主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新的课程管理政策为学校的课程管理带来挑战,学校由过去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管理者,教师拥有了课程权力,学校的课程管理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鉴于学校实施课程管理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建议重点加强研究性课程、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推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为主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新的课程管理政策为学校的课程管理带来挑战,学校由过去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管理者,教师拥有了课程权力,学校的课程管理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鉴于学校实施课程管理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建议重点加强研究性课程、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地方政府和学校只能依照执行,无权做出调整,导致学校开发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受挫,体育课程管理体制建设不健全,导致所有成果与过程,实验与实施、评价、编制等指标缺乏系统管理,使众多开发变成形式。因此,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迫在眉睫。各省市中小学纷纷结合地方体育课程资源、本校体育特点和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编制了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方案,并组织各方力量认真实施,建立了适应学生、学校全面发展的体育课程检查与考评制度,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在实践经验及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谈谈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中的制约因素与实施中的注意事项,管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曹军 《化学教与学》2010,(9):69-70,68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出了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进行课程建设的思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明确了学校的课程开发和管理权限.给予了学校开发并使用适合本校课程的权力。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实行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内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这一举措将校本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推向了基础教育。目前,由学校掌握较大自主权进行开发的校本课程,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不和谐之处。本文针对校本课程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分配、利用情况所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以系统论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有效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此,我校在保证实施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努力建构适应经济先导区发展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多学科整合,全方位育人,开发丰富多彩的特色校本必修课程:张扬个性,培养能力,"以人为本"的校本选修课程;学校无小事,事事寓教育,润物无声的校本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9.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结合当地的乡土特色、优势和传统,充分利用当地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实施和管理。地方课程相对于国家课程来讲,有比较大的地方适应性,能够直接和具体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需求;地方课程相对于校本课程而言又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它是一定区域所有学校所共同执行的课程。南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实行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内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这一举措将校本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推向了基础教育.目前,由学校掌握较大自主权进行开发的校本课程,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不和谐之处.本文针对校本课程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分配、利用情况所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以系统论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有效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新的改革征程,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学校自主机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加速了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转方式的改变.本文依据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要求,多角度阐释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了过去课程过于集中的现象,教材再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各种财富的客观存在。课程资源则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相似文献   

13.
刘光书 《贵州教育》2010,(18):25-27
一、安龙县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意味着乡土课程的开发具有了法律依据,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14.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出台,打破了我国长期依赖国家集权制课程管理体制,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发展需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至此,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也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我们把视角聚焦到了学校传统项目——篮球上。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全局性、全面性,改革内容涉及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六个方面,所以说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于课程管理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同时,在新的课程计划内,给地方和学校两级留出了10%~12%的空间,由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实施三级课程管理,这既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弱点问题。从两年多的实验来看,无…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地方政府和学校只能依照执行,无权做出调整,导致学校开发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受挫,体育课程管理体制建设不健全,导致所有成果与过程,实验与实施、评价、编制等指标缺乏系统管理,使众多开发变成形式。因此,体育  相似文献   

17.
王彦怀 《河北教育》2010,(11):36-37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落实国家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按照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规定,校本课程规划、设计的权利主体是学校,对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管理承担的职责肯定不适用于校本课程,那么,县级教育部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应承担什么责任、发挥怎样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实施价值取向的转变、3级课程管理模式的落实、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需要体育教师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主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由运动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由体育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和学校对课程的决策权力进一步加大,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课程开发提出了较高要求。少数民族体育的多元化特征和多元价值功能决定其具有较高的课程开发价值和较大的课程开发潜力,利用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学校课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为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而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的管理活动,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决定于学校管理的自主性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构建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应建立健全学校课程的规划和决策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系统、实施管理系统、评价管理系统,并应加强制度和规章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