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1-2010年鄱阳湖圩区水稻多熟种植时空格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文叶  姜鲁光  李鹏 《资源科学》2014,36(4):809-816
在耕地面积有限、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地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复种指数,加大土地利用强度。鄱阳湖圩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是我国水稻多熟种植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弄清鄱阳湖圩区时间上与空间上的水稻多熟种植变化特征,为兼顾粮食安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提供现实基础。本文利用较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Landsat-TM/ETM+),选择合适时间窗口,识别了2001年鄱阳湖圩区水稻多熟种植的空间格局,并利用K-means算法对解译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研究表明,2001年圩堤水田面积为34.54万hm2,其中单季稻13.02万hm2,双季稻21.52万hm2,分别占水田面积的37.7%与62.3%,复种指数为162.3%。对比分析2001年与2010年的多熟种植空间格局变化表明,2001-2010年鄱阳湖圩区水田面积减少了1.09万hm2,但复种指数增加了15.9%。本文利用时间窗口阈值法不需经过目视解译即可达到81.6%的精度,是一种有效的水稻多熟种植空间格局提取的方法,并且大大减少了所需的遥感影像。  相似文献   

2.
水田发展北扩战略的实施,对于调整北部地区农业种植结构,丰富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农村面貌可以说意义重大。过去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受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波动很大,近几年在落实水田北扩战略的大环境下,"旱改水"农田面积不断扩大,为了减少盲目性,降低农户的种植损失,通过对田间工程建设、农药残留处理、品种选择,栽培方法等几项关键技术进行试验和方案实践,找到影响"旱改水"种植转换成效的解决方案,希望有助于实践中技术问题的解决,为水田北扩提供区域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神奇的土地     
杜永强 《知识窗》2006,(12):46-46
普遇水稻变香稻的神奇水田 在海拔1200多米高的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来乡寺院村土家山寨,有5块能使普通水稻变成香稻的神奇水田,其“特异功能”千年不衰,至今仍没有人解开其中奥妙。  相似文献   

4.
正正值插秧时节,姚宏亮推着覆膜插秧一体机正忙着,今年他种的有机水稻将超过2000亩。用农家肥改良的水田覆膜后插秧,这样的种植技术不但产量高,而且攻破了种植过程中的除草、防虫等难题,实现了有机米的"好吃又高产"。姚宏亮是黑龙江省延寿县加信镇农民,大学毕业后回家创业。从2003年开始,他把生产有机水稻作为目标。而要想种好有机水稻,就不能使用农药,稻田除草是一个大难题。参照玉米覆膜的模式,姚宏亮在水田起垄,垄台种稻,全部使用农家肥,由于施肥量把握不准,水稻出现大面积倒伏,引起周围人  相似文献   

5.
以稻治涝是三江平原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举措。三江平原地势低洼易涝,水稻具有抗旱抗涝高产稳产的优势,目前水稻种植面积已在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水田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出现超采现象,为了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确保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节水灌溉栽培方法及有效的工程措施,充分利用天上降水、水田弃水,以达到节约地下水资源的目的。本文介绍了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及采取工程措施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的方法,通过这些措施可充分利用各类水资源,实现灌溉用水的重复利用,达到科学利用水资源,有效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确保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西部灌区新开垦水田大部分为盐碱土,因盐分较高,需通过洗盐将耕作层积累的大量盐分加以去除,以减少盐分对水稻的危害。大面积水田开发,势必产生大量高盐分水田回归水。这些回归水如果去向选择不当,会对受纳水体水质和水生生物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方高纬高寒地区一直被人们称为"种稻禁区",过去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受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波动很大,近几年在落实水田北扩战略的大环境下,高纬寒地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降低农户的种植损失,将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给农民,通过对水稻试验田增温处理、农药残留处理、品种选择,栽培模试等几项关键技术进行试验,找到适合寒地水稻种植的好的经验和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不仅可以展示高寒区早熟、极早熟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而且可以为高寒地区"旱改水",防御、缓解旱田残留药害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进而推动爱辉区水稻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1986年~2005年三江平原水田与旱地的转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妮  刘殿伟  王宗明 《资源科学》2009,31(2):324-329
在遥感和 GIS 技术支持下,通过获取研究区 1986 年、1995 年、2000 年和 2005 年 4 期土地利用数据,从总量态势、相互转化差异、空间格局等三方面分析了3江平原 1986年~2005 年水田与旱地相互转化特征。结果显示: ①三江平原水田和旱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水田面积增加的幅度大于旱地,由 1986 年的 57.7×104hm2 增加到 2005 年的 150.9×104hm2,增加面积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 13.86%;水田在此期间的动态度为 5.08%,开发速度明显快于旱地;② 水田与旱地的总量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差异,1986年~1995 年,旱地的开发速度是3个时段中最快的,1995 年~ 2000 年是水田面积增长最快的时期,动态度高达 36.49% ;③ 水田与旱地的相互转化特征在不同阶段差异较大,1986年~1995 年为水田转化为旱地最明显的时期,转化面积为 33.1×104hm2;1995年~2000 年为旱地转化为水田幅度最大的时期,转化面积达 63.5×104hm2;④ 水田与旱地相互转化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水田和旱地的重心总体上均表现为向东北偏移的趋势,水田重心的整体偏移量要远大于旱地。  相似文献   

9.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种植可以为我国带来粮食,国家有了粮食才能开展其他的经济活动。因此,国家在发展中要重视水稻的作用,提高水稻的产量,使我国的粮食供应充足。可是在实际种植中,水稻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产量下降,在加上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远远落后其他发达的国家,没有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水稻的产量下降。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国家要采取措施,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水稻的效益。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的方法,为提高水稻的产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寒地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9个黑龙江省垦区水稻品系在8个不同生态点的产量情况和环境互作。最终通过结果得出结论,环境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基因型的影响最低。9个参试品种稳定性为农大1226龙粳20(CK)垦稻10-2883农丰11-02垦系09-36垦稻10-507垦10-599农丰11-03农大04-058,试验点中对产量的鉴别力为八五三农场红卫农场查哈阳农场八五八农场红旗岭农场三江所农场江滨农场梧桐河农场。在调查品种与试验点的适应性中,得出垦稻10-507在八五三农场,农丰11-03在红卫农场,农丰11-02在查哈阳农场,垦10-599在八五八农场、江滨农场和梧桐河农场表现出最佳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人们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生产质量和粮食的供给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水稻的种植上培育出了很多优质的高产技术,但是在具体的种植阶段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分析了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阐述水稻种植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一、我区水稻种植的历史和现状黑河市爱辉区种植水稻已有近80年的历史,是中国高寒地区最早种植水稻的,始于1922年,解放后一直有种植,到1970年全区种植水稻已达到2466亩,产量2565㎏/公顷。  相似文献   

13.
黄翀 《资源科学》2021,43(12):2393-2402
柬埔寨可耕地资源丰富,温度适宜,水稻生产极具潜力。及时监测水稻种植时空格局对于区域水稻生产管理、灾害风险评估和粮食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水稻遥感监测研究大多只提供年际尺度的水稻空间分布,缺乏年内尺度水稻种植与收获信息。本文首先利用一年内所有可获取的MODIS影像,构建基于像元的MODIS NDVI年时间序列曲线;然后,选取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标准差逐像元计算时序统计参数特征,采用FastDTW算法计算像元时序曲线与水稻参考时序曲线的相似性特征,将时序统计特征与时序曲线相似度特征相结合,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通过机器学习进行监督分类,提取水稻熟制信息;最后,结合时序曲线提取水稻物候特征,生成水稻收获时间信息,并对水稻耕作类型进行识别。研究表明:①柬埔寨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洞里萨湖周围的低地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下游。尽管柬埔寨全年热量条件适宜,但水资源获取限制对柬埔寨水稻种植时空格局具有显著影响。②水稻熟制以单季稻为主,约占全年水稻种植面积的80%,且分布区域稳定;双季稻面积约占20%,年际种植空间分布变化较大。雨季稻是柬埔寨水稻的主要种植类型,种植面积约占全年水稻面积的70%左右,年际变化不大;旱季稻和前雨季稻面积约占30%,年际空间分布差异显著。③对2011年和2016年水稻种植模式分析可知,灌溉条件和洪水对柬埔寨水稻种植时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柬埔寨年内水稻种植时空格局的高精度监测,识别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因地制宜和有弹性的水稻种植制度、保障柬埔寨粮食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西部水田开发造成的地表水污染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田开发在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盐碱化土地进行水田开发活动带来的影响更为突出。本文以吉林省西部水田松原灌区为例,针对万亩水田开发对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缓措施及建议,为吉林省西部松原灌区进行水田开发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华夏星火》2010,(3):7-7
没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种植转基因水稻。 ——中国植物病虫害专家吴孔明日前表示。据他估计,中国新批准的一系列转基因水稻(GMO)品种进入市场后,占水稻作物比例或高达40%。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水稻种植已经有部分地区开始使用机插模式。相对于传统水稻种植方式而言,这种机插水稻能够节约种植时间,还可以使水稻达到高产高效的效果。在该水稻种植模式中,种植者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管理,保障种植效力。基于机插水稻种植特点,简单阐述了这一技术的种植优势,分析了种植主要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注意要点,旨在优化水稻种植技术,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经分析与调查,我国北方地区水稻的总产量自1961年至今一直处于逐年增长的阶段,同时,水稻的栽培面积也在逐渐扩大。但是在市场流通领域,现今生产的稻米也存在质量、种类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基于现有的科技与农业种植水平之上,培育更优质的水稻品种,对现有的种植方式进行改良。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同样注重对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以便于培育出高产量、优质的水稻。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已有7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5%,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4%。全国南起海南岛的崖县,北至黑龙江的漠河;东自海滨的沙田和潮田,西抵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无论河谷、平原、丘陵、山地都有水稻种植;不仅水稻种植北界任何国家不能比拟,而且种植海拔上限居世界第一。本文根据调查和有关资料,列举和分析了我国不同气候生态型水稻品种的种植上限及其温度条件,为扩大栽培地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种植需要做好抗病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抗病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与质量,促进水稻增产。结合水稻种植实际,对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抗病技术作详细分析,并探讨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通常也是水稻种植技术较为先进的而国家。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我国早期研发和投入使用的重要技术,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水稻种植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更新,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局面。本文通过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分析,对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发展进程进行了解,从而对我国的水稻的机械化种植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