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考、质疑、构建课堂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前提。解决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学,最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问题教学法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问题能使课堂教学熠熠生辉,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溉好的问题是师生探讨和沟通的桥梁。然而好的教学互动应来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深刻领会基础上的精心设问。教师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教学互动中,激活思维,能力升华。  相似文献   

4.
“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  相似文献   

5.
创设“问题情境”,己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龙启锦 《教育与职业》2006,(24):175-176
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的情境,并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刘琳 《陕西教育》2006,(11):42-43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本文就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创设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思维上的活跃,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精神、创新能力,这是化学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袁成龙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267-267,272
本文通过创设历史情景、历史问题、历史思维等方面,归纳总结出历史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把学生培养成乐于探索、思维敏捷、具有创新思维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课程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本文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提出教学设计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的几种基本原则,并列举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创设问题情境方法,对教师提出了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要围绕主干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青岳 《物理教师》2000,21(8):38-4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就应当从问题开始,并以进一步的问题为转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将物理教学的过程设计成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问题有优劣之分,不同的问题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大相径庭.为了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顺利地展开教学过程,对于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应注意如下几点.1问题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问题的难度应当做到控制得当,使之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能力层次相接近.问题的难度是创设…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 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主体性教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创设问题怀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课堂应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让课堂教学充满问题,由问题开头,由问题结束,中间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究性教学已走进课堂,把教学内容问题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创设问题怀境 ,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 ,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为整节课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它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解决问题,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因此,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注重创设一种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并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到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本文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合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产生问题欲望,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