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题儿子"令母亲欲哭无泪1975年7月,枚子从北大生物系硕士毕业,分配到上海一家科研单位工作。很快,她与同学杜涛结了婚。1年后,他们的爱子杜明宇呱呱坠地。他们俩工作很忙,只好将孩子送到了江苏老家,拜托父母帮忙照看。 明宇在老家上到小学五年级时,枚子觉得上海的教育环境对儿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3,(7):23
家长热议在上海"挂靠居住证"方案征求意见期间,来自北京、江西、江苏、河南、山东等8省份的13位律师联名致信上海市教委等多部门,认为"居住证区分随迁子女是再歧视"。该方案一公布,即引起争议,一些家长认为,上海异地高考方案将随迁子女按居住证等级分成三六九等,是另一种"户籍歧视"。42岁的余启涛老家在安徽,18年前来到上海,从临时工做起,现在是一家小型企业的老板,孩子从幼儿  相似文献   

3.
患上自闭症的"留守儿童"张宁馨的父母都是媒体从业人员。2006年,她父母到上海发展,将她留在老家让奶奶带着。本来以为到上海工作,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2008年春节,夫妻俩从上海  相似文献   

4.
张永宁 《教育》2012,(12):25-26
上海商业学校会计专业(121班)刘璐凯很幸运。自今年起,上海商业学校开办了首届“3+2”中高职“贯通班”,学生可以通过5年的学习,在毕业时取得大专文凭。刘璐凯是这个班级的一员。刘璐凯从幼儿园时就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从山东老家来到上海,为了升学,他曾经考虑过回家参加高考,但鲁沪两地的教材差异让他底气不足。如今,读完5年的职校,刘璐凯就能够拥有初级会计师证书,“这是自己人生一个良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九五八年从上海师范学院毕业的,老家在江苏。当时,党分配我到景德镇来,在二中当上了老师。那时,我才二十五岁。我的女朋友要我调回老家。我向组织上提过要求,组织上没有批准,说“这里需要你。”我把这情况告诉我爱人,她也无法,一九六五年还是跟我结婚了。但是,她不愿到景德镇来,因为她的父母兄弟都在江苏。从这年起,我们就做起了“牛郎织女”式的夫妻。  相似文献   

6.
徐曼曼 《教育》2012,(34):25-26
上海商业学校会计专业(121班)刘璐凯很幸运。自今年起,上海商业学校开办了首届"3+2"中高职"贯通班",学生可以通过5年的学习,在毕业时取得大专文凭。刘璐凯是这个班级的一员。刘璐凯从幼儿园时就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从山东老家来到上海,为了升学,他曾经考虑过回家参加高考,但鲁沪两地的教材差异让他底气不足。如今,读完5年的职校,刘璐凯就能够拥有初级会计师证书,"这是自己人生一个良好的起步"。10月26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7.
致清鹏表弟     
亲爱的清鹏表弟:你好!我和你一样,随父母从老家浙江来到常熟已经6年了。我们的父母都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只好靠做生意来维持生活。我们在常熟没有自己的住房,一家人租了三间房子,既要放生产衣服的机器设备又要放床  相似文献   

8.
今年暑假,父母为了锻炼我的自立能力,打发我到老家——邵东农村“深造”。来到老家,与亲人见过后,决定第二天就开始下地劳动。天气真热。还没开始劳动,我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普通的女孩,算起来应该上初三,但她休学了,从老家江苏省南通来到上海,和母亲住在亲戚家里。为了讲述方便,我们就叫她敏子吧。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3,(7):28
家长热议青岛17中福彩班的杨雪和父母一直在关注山东异地高考政策。杨雪是内蒙古人,从小学二年级就跟着父母来到青岛,十几年来她只回过老家两次。为了高考,杨雪已经在2013年的春节后回到了"陌生"的故乡。内蒙古的一本线比山东要低不少,她现在的成绩在青岛17中只能排100名左右,留在山东参加高考只能考取一所二本的高校,但回到内蒙古应该能考一所一本高校。2012年内蒙古理科一本线为492分,而山东2012年理科一本线为582分,分差高达90分。杨雪的母亲曲秀玲说:"如果老家分数线比山东高,或者相差不大的  相似文献   

11.
《云南教育》2011,(10):24-26
游荡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 二代农民工向往城市。却因户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市所接纳 快两年了,王东一直在北京朝阳区金盏乡打工。上世纪90年代,王东的父母就从安徽巢湖老家到金盏乡打工。几年后,他随父母来到这里,并在民工子弟学校渎完了小学和初中。但由于没有北京户口,小王在北京无法高考,所以初中毕业后只能回安徽老家上学,并在当地考上了大专。2009年,大专毕业的他又回到了金盏乡,但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在附近的小厂打零工。  相似文献   

12.
老家的菜园     
于萍 《山东教育》2012,(Z1):115
老家在乡下,我们兄妹三人成年之后像离巢的小鸟一样离开父母,在城里安家落户,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只有节假日才回到老家和父母共享天伦。而父母出于对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家的眷恋,执意固守在这片熟悉的家园。父母慢慢老了,他们日渐缓慢的举止时时刺痛着做儿女的心。地里的农活在我们强烈的要求下,父母也慢慢地舍弃了,但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对土地的热爱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13.
舒汉才 《师道》2012,(10):14-14
今年暑假,14岁的少年冬冬(化名)从老家重庆来到东莞与父母团聚。打算过一个快乐的假期。可某日下午.因写作业与父亲发生争执,冬冬跑到运河东城下桥段,负气跳进水中.不幸溺亡。(见《东莞日报》)一个年幼的生命在“一跃”之间戛然而止.令人痛惜!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暑假,我随在无锡职教园工作的父母来到素有"太湖明珠"美誉的无锡,住到了藕塘社区。我也从我们老家的小学来到了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四年级读书。开学第一天,我拿到了一本学校自己印的新书,叫《我们的乐园——走进少年农学院》,看到封面上有几张同学们在农学院活动的照片,其中一张小桃园的照片勾起了我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刘乃元 《班主任》2009,(2):28-28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下面这段文字: 一天,著名人力资源培训师鲁柏祥博士应邀从杭州乘飞机去深圳某公司考察,由该公司浙江区总经理小余陪同。飞机着陆之后在跑道上滑行,小余和其他旅客一样,站起来打开行李舱。鲁博士把小余拉回座位,问他:“为什么刚上飞机时大家都很安静,而现在却乱糟糟的呢?”小余一时被问住了。鲁博士说:“其实这里隐藏着一个管理上的大学问。乘客与飞机之间是靠什么联系起来的?”“机票。”  相似文献   

16.
红鸡蛋     
窗外呼呼北风裹着雪花漫天飞扬,窗内熊熊灶火烘着棉被暖气洋洋,回到乡下老家,我重温拥被烤火的乡村生活,与父母拉着家常,拉着庄子里的人事物事,沉浸在温暖如夏的气氛中。突然,笃笃笃的敲门声响起,母亲起身开门,一个扎羊角辫的小  相似文献   

17.
丁超 《老年教育》2009,(11):17-17
我15岁就离开了老家江苏泰兴燕头镇,报名参军来到解放军第八兵团35军。淮海战役后,部队组织一批“知识分子”进行集训,准备大军过江后接管城市。我因为读过书,有幸被选中。  相似文献   

18.
晴子姐姐:你好!我是《中学生》的一个忠实读者。我原本住在黑龙江,但从去年9月份起我来到了山东老家——因为父母想让我换个环境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事实上,我也努力做到了。现在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前十名,还很受老师的器重,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为此,我也变得很自信了。  相似文献   

19.
武汉:拜年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我的老家湖北公安县孟溪大垸溃口,一时洪水滔滔,墙倒屋塌,父母居住多年的老屋也被洪水吞噬。迫于生计,年近60的父母难民一般来到长江之滨的某市。父亲一个在市建委当副主任的同学看到父母狼狈不堪实在可怜,就给下属公司的头头打了个招呼,临时安排他们在施工工地“看场子”。  相似文献   

20.
重新开始     
王嘉薇 《新读写》2013,(2):62-62
我搬家了。也许你会疑惑,这对许多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什么好值得大肆宣扬的呢?是啊,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对于我来说却有如晴天霹雳,因为这是一次“跨省搬家”。以“我的户口在上海”为前提,以“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为目的,我们搬家了。于是,我告别生活了十几年的老家,告别那些无比自由的足迹,跟随父母来到了这座被称为“魔都”的陌生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