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臣民·新民·公民——浅论现代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话题,就如浩瀚的夜空中闪烁的星光,它永恒地闪烁在我们的教育之顶、社会之顶,引导着我们的教育实践、社会实践。我国正处在民主化、法治化的关键时期。此刻,培养蕴涵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精神的现代公民显得尤为重要。实施公民教育也就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深切呼唤。秦汉以来,由专制主义和奴隶主义建构的中国政教礼俗决定了中国的国民性。这种国民性,概之为“臣民性”。“这些个臣民当然也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的正史,…  相似文献   

2.
臣民·新民·公民--浅论现代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本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教育培养的中国人基本上是以"臣民"的面目出现,无论是儒家传统中的"成人"、"贤人",还是近现代的"新人"、"立人"基本上是招牌虽异,货色照旧.尤为甚者,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式的"市民"应运而生,这些"市民"既承继着封建臣民的弱点,又沾染了拜金、利己、享乐、纵欲等资本主义市民的习气.因此,本文认为在民主化、法治化的进程中,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是整个社会的当务之急.而公民教育是培育合格公民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把公民教育与道德法治教育有机融合,是培育孩子的道德法治意识的重要措施,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有益实践.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融教育于游戏中,促感悟生成;置教育于情景中,促感悟丰润;化教育于案例中,促体验提升;置教育于实践中,促素养积累"等方面的实践,让公民教育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也促使...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如何正确地面对媒体和利用媒体,不仅已成为发达国家迫切关注的问题,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已演变、形成为一种媒介素养教育。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挪威、芬兰、瑞典等欧美国家已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课程,并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我国台湾省“2000年底公布了‘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宣示‘全民学习媒体素养时代’正式来临”。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大众传媒事业飞速发展,不仅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令人堪忧,而且成人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几近空白。如果不及时对成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科技的发展让教育青少年合理使用科技成为燃眉之急。而传统的网络素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学生使用科技带来的问题。作为科技大国,美国的国际教育科技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在其公布的全美教育科技标准中着重定义了数字公民素养(digital citizenship)。通常人们对数字公民素养的认知是指人们在网络中的表现。当网络原生代慢慢进入学校学习时,数字公民素养不仅仅是一个如何合理使用网络的泛泛之谈,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通过传递数字公民素养,帮助网络原生代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生活。数字公民素养在帮助网络原生代建立社会主人翁意识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如何做合理、正确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必然伴随着教育的转型。教育的自觉转型以人的转型为核心。公民是当代中国人之转型所在,公民教育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之所在。公民教育不是政治教化,也不只是公民意识教育,而是一种以培养公民完整素质为宗旨的新的教育形态。个人主体性和公共性是公民的两个基本品质。当代公民的公共性已从传统的国家公民延伸到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因此,当代公民需要具备个人公民、社会公民、国家公民、世界公民等多重身份,我们也必须以具备多重身份的复合型公民的要求来设计公民教育的层次与目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大胆探索,积极实践,逐步形成具有榆次五中特色的公民素养教育实践模式,即“以课堂为主阵地,以道德讲堂为平台,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重要渠道,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培养模式,促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各项工作均实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慧 《教师》2009,(13)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有很多普通人放下工作,奔赴灾区,有的90后甚至不惜谎报年龄,而成为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因为他们,有人把2008年称作"中国公民元年".危难,唤醒了大家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它是社会中一种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也是每个公民对社会和他人所担负的一种使命.  相似文献   

9.
走向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说得好:“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人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会电脑,会英语,会开车,会跳舞”,  相似文献   

10.
“小悦悦”事件、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我国的公民素质在一次一次挑战道德的底线,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公民意识欠缺等一系列公民教育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而一些媒体的失实报道也引起了学者对我国公民的媒介素养的重视.该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阐明了公民教育和媒介素养的含义和内容,探究公民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关系,找出二者相互促进的最佳方法,分析了具有影响力的公民媒介素养教育资源,旨在为我国基于公民教育理念的媒介素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未来学家和信息科学家一再宜称: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已重新发生变化。在早期社会,人类首先关心的是如何填饱肚子。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吃饭有了保障,人们安居乐业,用不着再过游移迁徒式生话。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的另一场重大变革,工业及其商品生产取代了农业成为社  相似文献   

12.
数字公民与核心素养:加拿大数字素养教育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素养既是终身学习和数字生存的基础,也是21世纪技能的核心。在梳理数字素养与核心素养关系的基础上,文章首先综述了数字素养的研究现状,随后介绍了加拿大数字素养教育框架的三个层次和七大能力,分析了加拿大各省、地区的数字素养教育政策,并指出这些政策可归纳为融合、跨课程、整合、分散等四种数字素养教育模式。最后,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解析了加拿大数字素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培养合格的数字公民、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碧 《生活教育》2013,(10):92-93
本文以贵阳市第四实验小学为例,阐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条文中提出的要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这一目标的思考,提出了要通过"三行"来构建行为体系:夯实基础,教师先行;家庭配合,协力同行;养成教育,不断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重庆市首批示范学校,在"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指引下,我们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养成公民"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公民素养教育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富有文化根基的中华小公民为己任。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就我校而  相似文献   

15.
公民是现代国家构成的基础,现代国家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合格公民为核心追求。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强调要做好公民意识教育。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率先在全市提出公民素养教育的理念,并系统地打造了学校公民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所谓公民素养,也就是个体自动表现出来的公民所应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86):127-128
一个国家的民主化程度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从本国公民的核心素养状况就能体现出来。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公民核心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实现进程的快慢。对于公民核心素养教育来说,思想教育是实施的最佳途径,要让公民核心素养得到提高,必须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儿童课外读物也大多是儿童文学作品。教育部颁发的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再次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增加了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等新的内容,将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再次醒目地摆放到小学语文教师面前。显而易见,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形成共识:儿童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于我国公民素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公民的良好素质是现代社会的文明标志之一,而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参与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青年群体的先进形象,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人民和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阶级内容的不同。公民比人民的范围广泛一些。人民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现阶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人民是指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也就是指社会主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社会主义爱国者。人民是我国的主人翁。  相似文献   

20.
王丹 《今日教育》2014,(4):20-20
学校课程建设如何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渝中区中华路小学秉承办学传统、注入时代内涵,构建“公民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出了从理念提炼到课程建构、课堂重构的课程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