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漱溟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之所以借用柏格森生命学作为批判唯科学主义的思想武器,就在于它是高扬主义而对理智主义和科学方法进行批评的哲学。授柏格森生命哲学玉儒,借以比较中西文化,批判唯科学主义这是梁溟重建儒家形而上学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则是,他欲以生命哲学去抉发中国文化的价值,向人们展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所包含的“真理”,将西方文化导向中国一格,以此证明儒家的人生态度具有独特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近些年,时常有大学生自杀和他杀的现象,有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差,迫切要求高校加强生命教育。了解了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来看大学生的生命意蕴,从其"生命哲学"中的绵延、生命冲动、创造、直觉等观点来看其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同许多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一样,柏格森企图使自己的哲学超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对立的哲学路线之外。他所利用的洞察世界的方法不是概念的、分析的、理智的方法,而是非理智的、直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柏格森是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值得我们梳理和思考。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性、革命性及指导性的特点,在教育学方面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德育都有价值,对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命是人的载体和根本,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从柏格森生命哲学出发,儿童是完整的生命存在,具有成长时间性、自我创造性和学习直觉性三种最基本的特性。针对儿童教育过程中忽视儿童生命特性的现象:儿童的成长时间性被忽视,儿童的自我创造性被剥夺,儿童的学习直觉性被抹杀等,教育者需遵循儿童的生长时间大纲、释放儿童的生命活力、引导儿童的直觉体验,在儿童教育中重新建立起生命特性取向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7.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是一种流变的“生命显现学”。“生命冲动—绵延”是理解“生命显现学”的最核心概念。绵延是一种生命冲动、生命之流。生命之流总会受到阻碍,每一层阻碍产生一种生命实体,在其最高处的阻碍形成人类。从万物产生的意义上来说,它得益于这种阻碍,阻碍本身是一种积极的建构力量。“生命冲动—绵延”在宇宙创生层面、社会建构层面、自我存在层面分别显现为“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表层自我和深层自我”,以此看来,从宇宙、社会到自我都是一种绵延,一种显现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是20世纪早期世界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生命哲学最主要的代表。他认为绵延是生命本质的体现,生命是一种向上的冲动,生命的本质是创造,直觉是把握世界本质的最根本的能力和方法。在其生命哲学下,幼儿的生命意蕴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生命存在,是具有生成性的生命存在,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存在。为了实现幼儿的生命意蕴,幼儿园教学应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认真对待幼儿生命活动的瞬间,给幼儿提供充分的直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郭玺 《考试周刊》2013,(11):163-164
高校近些年频繁出现大学生轻生现象,这就从侧面暴露出了以理性为主的德育教育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要在德育教育中加入非理性因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是从非理性的角度去把握生命的本质,让人们懂得生命的"绵延"与"冲动",从而摆脱理性的束缚,树立生机盎然的生命观,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而且也对高校进行非理性教育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上,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开始觉醒,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社会的批判,而是将目光转向了人的发现,由对人的表层自我的描绘转向了深层自我的书写,而在这一过程中,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杜威对胡适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哲学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对胡适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杜威实用主义美学思想对胡适文学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杜威的“经验美学”思想强化和充实了胡适现实主义的文学观念。胡适强调文学创作的真实性问题,认为文学作品要讲求真实,要有经验做底子,他不否认作者的合理想象,但坚决反对凭空虚构。二是使胡适的文学思想呈现出自由主义文学的倾向和风格,主要表现为倡导自由主义思想和个人主义品格,关注自由主义观念与文学创作的结合,坚持文艺创作的独立和自由。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命本质的立场,重新思考深度教学之“深度”。教师深度教学是指向学生生命本质的教学,它强调回归生命本真、激发生命活力和关切生命价值,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深度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创造性生成。亨利·柏格森作为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所构建的生命哲学理论体系,一方面为我们重新审视深度教学所具有的生命价值提供了新的探察视角,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当中践行基于生命本源的深度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生命的发展是一种持续向上的冲动,生命哲学视域下教师的深度教学应当遵循生命发展的偶然性、体验性和运动性等特征,去实施深度教学、激发学生天性、展现学生生命自我和创造学生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3.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余华的文学真实观产生了最直接、最集中、最深刻的影响:关于“个人的真实”的看法、关于“文明、秩序”的态度、关于作家要处在“不断发现之中”的观点及对非理性层面的把握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可以在生命哲学里找到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宗白华的美学理想发端于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旧体制衰落而萌发新体制的革命时代。他的生命美学有两个源头,一是西方的,即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一是中国的,即《周易》中的生命哲学。宗白华鼓吹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其主要依据是柏格森的生命创化论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及至后来《看了罗丹雕刻之后》和《歌德之人生启示》中更是明确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柏格森热掀起,知识分子在引介阐释取舍柏格森思想的过程中,体现了各自的人文关怀和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石岑曾大量介绍西方各派哲学包括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并在《民铎》杂志上刊出"柏格森专号",对柏格森思想的引介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以其敏锐的卓识提出了别于同时代人的一些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我国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杰出的美学家之一。他的美学方法论既烙上了浓郁的时代印记,同时也具有他个人的独特创见。他虽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但并不迷信和盲从,而是结合中国实际有选择地吸收;他提倡实证主义精神,重视客观的科学方法;他还提倡学术应面向人生,培养趣味。他的美学研究,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美学研究向现代化的转型,也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柏格森"生命哲学"以时间为突破口来探析生命的本质,并认为只有生命时间才能体现其本质。儿童是有着自身的生命时间的个体,其生长过程也是按照其独特的时间发展阶段来进行。从柏格森时间观方面来探析现代儿童的时间观可知,儿童心理的发展和成熟应遵循其特有的生命时间,应在其相应的发展阶段上,尊重儿童特有的"真正时间",让儿童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自由地生活。  相似文献   

19.
生命美学观照下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命美学的视角,文章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的主题以及生命教育的实施进行了理性探讨和解读。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为弘扬儒学的真精神,站在儒家立场上汲取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哲学。从一定意义上说,梁漱溟文化哲学的形成过程就是对柏格森生命哲学从接触到汲取,然后批判扬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