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尝试在同一节物理课中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结合起来,采用教师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学生实验(或教师与学生实验交叉进行)归纳物理概念和规律——演示实验阐明它的应用(开拓学生知识面)的模式程序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样做的好处:1)节省课时数,可以把2~3节课的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要做好演示实验 ,必须把握好以下七个环节 :1 重点突出 主题鲜明做一个演示实验是为了解决教材中某一问题或解释某一物理现象。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明确 ,学生也要明确。演示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现象 ,注意什么变化 ,同时要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通过主要现象说明主要问题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集中精力理解问题。2 效果显著 有说服力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在课堂上实地观察物理现象建立概念或得出规律的基础。因此 ,必须效果显著 ,说服力强 ,使学生看得清、信得过。做演示实验时 ,还必须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结果 ,这样对他们才…  相似文献   

4.
一、忌课前准备不充分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行中学化学教材突出体现了化学学科的这一特点,例如注意并加强了实验教学、课堂实验(演示或边讲边做的实验)以及学生实验的数量都有新增加等。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它仍未摆脱传统教材的老框子。如在实验形式上,学生分组实验大部分仍为传统的验证式实验,在教学顺序上,学生实验全部安排在学生学完有关章节之后,做为“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实验内容上,有许多实验是重复教师在课堂上已演示过  相似文献   

6.
一、忌课前准备不充分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  相似文献   

7.
朱如平 《考试》2004,(12):44-45
在化学教材上安排了不少的实验内容,有教师演示实验,有学生实验,在高三化学新教材上还专门安排了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足见实验内容的重要性。怎样才能有效地复习好化学实验内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例,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参考,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马清河 《中学理科》2006,(10):58-58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认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童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实验的深加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角色转换,让学生来做演示实验根据学生实验,结合所学内容,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把教师要演示的实验,改为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及讲解。可先在课前布置预习并告诉全班,将要选取两位同学来讲台上做实验,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学物理实验归为三个类型,即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结合传授知识与技能,由教师演示的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是在教师安排下,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有准备地、较规范地在实验室分组进行的实验。课外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设计、操作到得出结论,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一种实验。如何在这三种实验类型中有效地开展创新教学呢?首先,要改进实验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的创新型和探索性。其次,充分利用新课程素材性和条件性资源,用足用深教材和教参,用对用好各种实验器材,用巧用活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师做活演示实验,学生做好探究实验,教师指导学生真正落实课外实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植于物理实验这片肥沃的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阶段,化学教材中所安排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都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中学化学教学任务精选而成的。只要学生和教师按课本所要求的去做,就会得到预期的结果。这样,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做的实验和所看到的演示实验,大多是成功的,经受失败考验的机会不多。但这种没有经受过失败或错误的教训而直接从顺利中获得的知识,是比较肤浅和脆弱的。  相似文献   

12.
王迎春 《考试周刊》2012,(37):138-139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而易理解,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消极与倦怠,增强了教学效果;说明或印证了讲授知识。演示生活中的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抽象的物理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验证了所讲授知识;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将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及总结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演示实验是一种有效直观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兴趣,从而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教师按照课时安排,及时做好演示试验,会达到口授或笔写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周字杰 《学周刊C版》2011,(1):171-172
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实验教学经验,介绍了在新课标下.如何根据知识内容的不同.开展不同形式的实验教学。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开展实验探究。教师不要把实验教学约束在实验室里,只要方便操作.在教室内也一样可以进行.也不要拘束于教材上安排的探究实验.只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利的.可以进行实验的都应该尽可能地开展实验。在可视性强、操作方便、安全的前提下,教材上明确了探究的章节知识要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去探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教材上没有要求分组的实验探究也要尽量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教材上明确指出的演示实验要尽可能做演示:对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没有要求演示的知识,要尽量进行演示;不方便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又难以理解的知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三对这两节的教学,按照课本的安排,通常是先由教师讲解并作串并联电路的演示实验,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及其识别方法,然后再指导学生做第八节实验。这样教学,教学效果比较差。原因之一,初中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老师讲解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实际接触过实验用的电路元件,因而感到比较玄;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接线过程不易看请,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灯亮灯暗上,冲淡了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及其识别。原因之二是,课时安排比较困难,教师作“电路”的演示实验时,没充余时间讲电路的连接方法及要点,再加上接线过程学生看不清,接下去第二教时直接让学生去完成“八、实验”,一般学  相似文献   

16.
汤崇和 《物理教师》2002,23(3):35-35
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 ,如果从旁侧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 ,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 .不断对钢珠施加侧向力 ,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 ,钢珠就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如图 1所示 ) .图 1         图 2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 ,教学演示实验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1 )针对性 (课堂上所安排的演示实验应与本节所学知识相配套 ) ;( 2 )科学性 (教师在做实验时要实事求是 ,不能用假象来糊…  相似文献   

17.
一、新课改中化学实验的特点 (一)教材调整体现实验的重要地位 第一章内容由原来的化学反应中及其能量变化变为从实验学化学。原教材中演示实验为必作实验,而学生实验为单独内容列在最后。凡是要求“通过实验”的教学内容都安排了实验。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基础知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结合《楞次定律》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将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了得出楞次定律 ,教材上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如果把这个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亲自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研究总结出楞次定律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  相似文献   

19.
演示实验,是教师为了配合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做的表演示范实验。成功的演示实验可以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论述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探讨选择设计演示实验的基本原则及做好演示实验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化学课中实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又是不可避免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在讲台下经过仔细观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据此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解。演示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教师引出课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怎样实现实验的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