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推动太极拳推手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有关太极拳名家,共同研究、创编了《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并与北京武术院联合摄制成教学录像片。 这个推手对练套路是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理论根据,在传统太极拳推手法的基础上,综合各家之长创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继承和进一步弘扬发展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作为祛病、强体和防身自卫的方法在民间广泛流传,但大多数练习者对太极拳推手的“技巧”不太了解。文章对太极拳中“四正推手”的技术进行分析,使练习者熟悉并掌握太极拳推手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生理健康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研究太极拳套路、太极拳推手对大学生的影响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太极拳运动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实验组大学生进行太极拳套路与推手练习,并在实验前后测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太极拳套路练习对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影响显著(P≤0.05);太极拳推...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修炼过程中一种获取内功的方法和手段。太极拳推手,是从内在检验、印证、规范拳架,正确理解、明了,掌握拳理的必修之课。太极拳推手.是深入研习太极断手、散手功夫的必由之路。太极拳推手.是调心、调息、调身、祛病、强身的必要举措。太极拳推手,是加强交流、增强团结、缔结友谊的纽带与桥梁。太极拳修炼,离开推手,则为操舞.非但功不上身,祛病强  相似文献   

5.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开展太极推手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技击技巧认识和探求太极推手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太极拳运动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郭岩 《中华武术》2000,(2):36-37
拙作《太极拳推手杂谈》一文,已引起诸多司行议论探讨。本人当初写此文的动机,是总结我以往练习太极拳和推手之经验,反思太极拳技击功能与推手的关系,借助有关资料来弄清楚推手的来龙去脉,澄清推手的具体内涵,为推手的发明权提供一个佐证,以避免太极拳界因源流问题而长争久论。我尤其愿此观点引起武术界,特别是太极拳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对太极推手传统理论与文化及现代推手的技术实践等进行研究,认为太极推手秉承了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术风格和文化特色,且具有含蓄、谦让、和谐的对练技术特征.但将太极推手作为一项攻防竞赛项目开展,有违太极拳运动的传统理论和运动规律,误导人们对太极推手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8.
孙国玺 《精武》2009,(1):41-43
陈式太极拳推手是独具风格的传统推手方法.主要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动作虽少,但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了太板拳的棚、捋、挤、按、揉、捌、肘、靠的基本技法。通过推手练习。可以全面提高拳术水平。此套推手法是由陈式十七代太极拳宗师陈发科先生所传.在太极大家洪均生老先生的继承发扬下,汇集以洪派太极拳现任掌门人李恩久先生为首的多位洪派太极拳名家的数十年经验总结.是现保留并继承的陈式太极拳唯一的一套正宗推手法。今介绍给广大爱好太极拳和太极拳推手的人们,不仅以此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在太极拳推向世界之时,  相似文献   

9.
根据陈式太极拳、推手及散打运动的特点,结合本人多年的习武心得、教学经验以及与陈式第十九世传人国际太极拳大师陈正雷老师习练、探讨、切磋,提出并论述陈式太极拳及推手训练在提高散手运动员专项素质,技、战术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3年9月25至28日在杭州举行了第二届全国太极拳推手观摩交流会。大会进行了推手交流比赛。值得庆贺的是进行了女子推手比赛;山东队囊括历届全国太极拳推手比赛冠军的局面,被更刚、更强、更有力气、更年轻的河南队打破;河南队使用了钩脚、绕膝、跪腿、下绊子的技术(显然这是犯规动作);许多队采用了形意拳的训练方法;武汉队则使用“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技术,居然能与最强的河南队相抗衡,出现了太极拳推手的一线曙光。 但在开展太极拳推手比赛的认识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概念、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体育能力是人们独立地、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的能力,学生体育能力的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系统中各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的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以读者为中心,提升读者服务工作要从提高馆员素质入手,倡导人性化服务,注意细节服务和信息素养,规范工作人员的文明提示这几方面展开。随着时代发展和哈尔滨体育学院的腾飞,图书馆的发展有必要进行一下改革和创新,我们既要保护好珍贵历史文献,建立老书库,又要资源利用最大化,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情,联合其他高校实现馆际互借,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让馆内的硬件和软件都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广西小篮球计划的实施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广西小篮球项目推广的实地调查,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政府引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相互契合;市场主导,规模拓展与市场细分的相互衔接;社会参与,组织建立与活动开发的相互配合;保障实施,普遍推广与重点规划的相互扶持等措施,用以助推广西小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与媒体的双向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媒体和体育的商业化在体育社会学中是密切相关的议题,体育节目是媒体内容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许多体育运动同样也依赖于媒体.通过对它们的分析,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关系,每一方都影响到另一方,每一方的发展都依赖于另一方的普及和商业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论证了中华传统武术中动与静、快与慢、刚与柔、松与紧等诸多对立统一的动作,在套路和技击应用中都能有效地相互制衡和转换,形成完美的补充。这些形体动作有机的结合,构筑了内涵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人体动作的计算机建模出发,辩证计算机科学哲学与体育哲学同时作用于体育的统一关系,力图使二者在实践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微观与宏观调控,计算与行为认知,人工与有机生命,系统辨识与理性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的同源性、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探讨研究,论述了二者“隔行不隔理“、相互依存、彼此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学校武术教育现状的观察与思考,发现学校武术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改革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武术教育必须将体育院校的武术人才培养教育、中小学武术教育、高校武术教育纳入在一个整体内全盘考虑,使各级教育机构的武术教育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中小学武术教育应做到逐级向前发展与提高 高校的武术教育应力求个性化特色 体育院校的武术教育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学校武术教育只有做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武术才能真正地在学校中立足。  相似文献   

19.
浅谈竞赛规则与运动技战术发展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的发展促进了竞赛规则的产生和发展,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推动了技战术水平的发展,竞赛规则与运动技战术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分析研究两者的辩证关系有利于运动技战术的发展,也使各项竞赛规则更加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0.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基本内容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制度体系。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基本内容体系的逐一分析,指出各个体系之间既相对独立,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中,共同为实现奥运战略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