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当前高校后勤改革和后勤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我省高校后勤改革从一九七九起步迄今走过十六个年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前十三年主要是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后三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着重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和转换内部运行机制。实践证明我省高校后勤改起步早、方向对、步子稳,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稳定学校的秩序,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后勤改革从1978年起步,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将高校后勤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使高校后勤工作成为社会统一市场上具有教育特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上海在推进高校后勤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在高等教育面向新...  相似文献   

3.
认清形势加强研究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到了一个需要研究、完善和进一步深化的关键阶段。我省的高校后勤改革起步较早,最初是从湘潭大学成教学院开始,接着就是湖南师大,后来随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启动,我们又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探索,使改革不断走向深化。几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99年扩招以来全省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全省高校共利用社会资金37亿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改革从1978年起步,已经走过了30余年历程。1985年中共中央就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中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这指明了高校后勤发展的道路是要逐步走向市场,最终实现其社会化。在发达国家,高校后勤管理大多实行各具特色的社会化管理。总体上讲,  相似文献   

5.
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的背景及取得的成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当时实施"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改革,改革是小范围、局部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后勤服务模式落后、社会化改革滞后、负担沉重的状况,成为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经艰难的起步阶段,已步入实质性的深化改革阶段。如何在新形势下加速实现高校后勤体制及机制的转变,深入分析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积极探讨改革和发展中碰到的新问题,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把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推向一个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后勤经历三个发展历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校后勤工作组织机构,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概述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指出了我国高校后勤改革面临的两大问题,进而提出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对策,力图指出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学校和社会要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不能甩包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到了一个需要研究、完善和进一步深化的关键阶段。湖南省的高校后勤改革起步较早,最初是从湘潭大学成教学院开始,接着是湖南师大,后来随着全国高校后勤改革的开始,我们又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探索,使改革不断走向深化。可以说,几年来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为1999年扩招以来全省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立下了大功。1999年以来,全省高校共利用社会资金37亿多元,新建学生公寓、食堂300多万平方米,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前几十年的总和。如果没有后勤社会化改革,就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展开进展顺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 过渡,高校后勤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 起步较早,且较活跃的部分。从80年代开始,高校后勤 就借鉴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首先从食堂改 革起步,由单项定额承包,逐渐深化到后勤服务项目的 运行机制的改革。进入 90年代,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改革 开始全面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也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扩 展到整个后勤部门,逐渐由综合承包的模式,通过改体 制、转机制、引入企业化管理,发展到小机关、大实体、大 服务模式,继而发展到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初步改变了 高校后勤“…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学校和社会要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不能甩包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第七届理事会受命于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高潮期,为了适应这一时期高校后勤改革形势的需要,经常务理事会会议决定将其任期由两年延期为三年。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实质性的改变和转换。三年来,高校后勤研究会经历了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史上三次重要的会议,上海会议、武  相似文献   

13.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20年的研究探索和改革进取,高校后勤社会化已经由理论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高校后勤社会化已不是一个遥远的方向目标。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要把原来属于事业型、福利性的后勤转制为企业型,发展为产业,让学校后勤与教学主体分离,通过托管、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明晰产权,规范分离。通过改革拨款制度,实行收费制度和有偿服务,使后勤按照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运行,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要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第一,高校后勤改革必须围绕“三服务,两育人”进行。高校后勤改革不可…  相似文献   

14.
薛沛建 《上海教育》2001,(20):1-1,4
近两年来,上海市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在后勤部门与高校规范分离、教育系统联办后勤以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与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一、全市高校后勤部门基本实现规范分离上海在1999年成立了“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和“高校后勤发展中心”两个改革的载体,并通过第一批试点和第二批推进,完成了20余所高校后勤部门的  相似文献   

15.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实践体会到,有许多方面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现就其中的几个方面谈一些看法.一、认清形势,必须树立改革的紧迫感高校后勤改革现在面临着新形势:国家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对高校后勤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高校体制改革为高校后勤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领域“211”工程的启动为高校后勤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改革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近几年有了较大的进展。例如以伙食管理改革为先导的高校后勤改革几乎在每个学校都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这个关系到高校整个体制改革的后勤改革,应该说是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究竟建立一个什么样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在校内处于怎样的位置,它与整个社会又是一个什么关系,本文就上述一些问题,结合实践情况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逐步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更好的落实“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充分发挥后勤服务、管理、育人和经营的四大功能,我校对后勤改革进行一些探索: 1.我校后勤改革的思路、原则及目标 1.1 改革的思路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后勤改革起步于1979年,当时的后勤改革先从伙食改起,逐步扩展到其它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的高校后勤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自全国高校后勤改革会议后,上海加快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近年来,上海市高校在后勤部门与学校规范分离、教育系统联办后勤以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与建设方面又有明显突破,取得了破,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一、全市高校后勤部门基本实现规范分离由市政府统一部署,市教委牵头组织实施,是上海高校后勤改革的主要经验之一。上海在1999年成立了“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和“高校后勤发展中心”两个改革的载体,并通过第一批试点和第二批推进,完成了20余所高校后勤部门的分离转制…  相似文献   

19.
1.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1999年第一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正式启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剥离组建阶段、完善规范阶段和教育反思阶段。 剥离组建阶段从1980年到1999年,此阶段大部分是试点工作,以理顺后勤关系,实施承租分包,摆脱财政困难,主抓教学科研为主线的后勤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一、对高校后勤工作的回顾高校后勤改革已度过了十五个春秋,1994年是高校后勤改革涉及面宽、影响力大的重要一年。在“服务社会化”总目标指引下,高校较为普遍进入了改革的攻坚阶段。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