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对张学良的引诱和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0年中国现代史上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军阀大混战,史称中原大战。战争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为一方,以阎锡山、冯玉祥为代表的反蒋军阀势力为另一方。双方军事力量势均力敌,雄踞关外的张学良倒向何方,对于战争的胜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张学良就成为双方激烈争夺的对象。最后张学良倾向中央,出兵入关助蒋,促进了阎冯反蒋势力的瓦解和战争的失败。本文试图对蒋介石是如何诱惑和争取张学良的作一探讨。一中原大战实质是1930年以前各派军阀反蒋战争的继续。众所周知,自1927年4月反动的蒋家王朝建立后,由于蒋介石的“削藩”政策和独裁政治的实施,使国民党内各派军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蒋介石利用河北地区分化瓦解"杂牌军",对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先是把河北交给阎锡山,排挤冯玉祥。继而给了张学良,打击冯玉祥、阎锡山。又给了鹿钟麟,排挤八路军。又给了傅作义,对抗解放军。蒋介石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思想落后于时代,终于被不断进步的时代潮流所淘汰。  相似文献   

3.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新军阀政权。经过党内的反复争斗,1928年2月,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新军阀获得了“统一”。同年4月,举行了“二期北伐”,迫使奉张军队退回东北。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中国南北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仅隔三个月,国民党新军阀各派之间又发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奉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阎锡山基本上是反对三大政策的,双方分分合合,变幻多端。日本投降后,阎锡山追随蒋介石,挑起内战,不听冯玉祥的忠告,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5.
在阎锡山和蒋介石接收平津到中原大站期间的相互利用与斗争中,冯玉祥的首要目标一直都是反蒋,每一次都拥阎为首领,而每一次都是阎出卖或生视不理而失败。阎锡山最擅长“骑墙”,在冯与蒋之间寻求势力均衡,两连获利,典型的商人性格。蒋介石则是真正的权谋家,较之阁、冯更有手腕。  相似文献   

6.
1927年上半年,正当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窃取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政府。各地方实力派也乘机拥兵自重,抢占地况,形成独霸一方的新军阀。较大的军阀有占踞东北的张学良、盘踞山西的阎锡山、统领西北的冯玉祥、广西的新桂系、广东的粤系,还有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的一些小军阀。这些新军阀集团为了各自的生存和私利,或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或划地称王,各自为政;或为削弱和消灭对方互动干戈。在各军阀的矛盾斗争中,尤以蒋、桂矛盾斗争最为尖锐。蒋介石有被新桂系逼迫下台的历史,新桂系也有被蒋介石打得惨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2007,(20)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阎锡山、冯玉祥结成联盟,发动中原大战,计划在冀、豫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便歼灭驻豫的蒋介石的军队。计划天衣无缝,但谁也没想到,冯玉祥的参谋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将"沁阳"写成了"泌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军阀混战时期, 有一个著名的战例,即1930年5月初, 冯玉祥、阎锡山结成反蒋联盟,和蒋介石军队在河南南部展开中原大战。双方投  相似文献   

9.
冀、察"省主席",都是蒋介石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他利用此诱饵,从冯玉祥集团、阎锡山集团分化出了一大帮重要人物,他利用这些人物去攻打工农红军。抗战时期,又用来抵抗日本侵略军。后来,不听冯玉祥等的忠告,悍然发动内战,终于一败涂地。  相似文献   

10.
佚名 《高中生》2008,(11):54-54
1930年5月,蒋介石同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南部进行了中原大战,双方使用的兵力都超过百万。当时,冯、阎为了联合讨蒋,双方商定率军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然后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全歼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不巧中间出了偏差,冯玉祥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迹是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关键。在这一事件中,张学良以他特殊的地位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人物。本文试图对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的思想转变,特别是他发动西安事为和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巨大贡献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是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他关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不能以此作为历史记载的根据。以张学良自述为基础写成的《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由于在史料选择上过分偏重张学良本人的回忆 ,因而在“九·一八”不抵抗、“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记述上和大量第一手资料显示的历史真相存在距离。这提醒我们 ,历史回忆不等于历史真实 ,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四点第一,率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和纲领;第二;积极在东北地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第三,首次提出完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第四,及时提出联蒋、逼蒋的口号,促进了中共中央对蒋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红楼梦》中,有两位引人注目的呆子——贾宝玉、薛蟠。一位是富贵悠闲的无能儿,一位是富贵无能的废人。不用承担“补天”之责的两人生活得简单而快乐。这两人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不能为栋梁的男人的极度失望和对大厦将倾的无奈与悲凉。  相似文献   

15.
1945年初,国共双方刚经历一次不成功的谈判,复又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撮合下,迅速坐在一起,进行新一轮的谈判。但此次谈判,国共双方均无诚意,目的亦不在解决多少实际的问题,而是在特定的国内外形势下,双方很有默契的一场"假戏",最终因雅尔塔会议的结束提前终止。循着这一途径透析,不难发现谈判过程中蒋介石背后的"美国影子",这决定了谈判的实际内容和走向。而中共也是另有所谋。通过对此次谈判的深入解析,可加深我们对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中,有两位引人注目的呆子——贾宝玉、薛蟠。一位是富贵悠闲的无能儿,一位是富贵无能的废人。不用承担“补天”之责的两人生活得简单而快乐。这两人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不能为栋梁的男人的极度失望和对大厦将倾的无奈与悲凉。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欲观是戴震义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戴震义理学区别于程、朱正统理学的关键 所在。清末民初,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学者大力阐扬戴氏义理学,力图恢复戴震的完整形 象,促使戴学成为显学。他们所共同关注者即为戴震的理欲观。由于阐释角度不一,所作的评析 差异较大。章太炎从政治视角理解戴震理欲观,认为戴震与程、朱并无根本冲突,双方是在政治 和伦理的不同层面上阐发各自观念。刘师培则分别用中、西学两种标准衡量戴震理欲观,既赞赏 其义理基于训诂,从而能超越宋儒的长处,又点明其不及西学严密的瑕疵所在。梁启超以哲学概 念评判戴震义理学,认为戴氏之理欲观是用“情感哲学”代“理性哲学”,与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在本 质上“绝相类”。这些评析,皆对中国近代思想、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成为规范戴震研究 的某种“范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历史事实剖析蒋介石对意识形态建构的态度,观察蒋介石对国民党意识形态的建构,可知:蒋介石时期的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建构,从来都是杂乱无章的。这也是国民党最大的问题之一,此问题也成为国民党在1949年最终失败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将探讨蒋介石如何建构"蒋记"的三民主义,并探讨其意识形态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九龄是张说政治事业和文化事业的接班人,人品正直,又富有政治才干.张九龄的诗歌风格独具,其以<感遇>为代表的五言古诗和风格清淡的山水诗,均是盛唐诗歌的亮点与新发现.他还善于团结诗人,提拔了一批诗人,为盛唐诗歌"众星罗秋,乘运共跃鳞"的大好局面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作为最高统帅,统领全国军队,其统兵方略很值得研究.其中既有出于公心为抗战所需的举措,也有出于私心发展嫡系、防止异己的谋略;既有有利于抗战的成功办法,也有不利于抗战的错误行为.具体说,其统兵方略可以概括为集中国力、动员全国军队共赴国难;任用"异己",调动各路"诸侯";恩威并施,赏罚亲疏有别;穷思竭虑,严防尾大不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