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力 《福建教育》2005,(7A):45-45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主线,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问题为主线,设置一系列有思维价值、思维梯度、体现学科素养的问题串,形成课堂教学问题系统,整体搭建课堂教学结构。同时,通过系列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掌握知识、获取知识,实现学习力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云波 《甘肃教育》2005,(1):108-108
没有问题的学习,是盲目无效的学习;但有了问题,并不等于学习就一定会明确有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作以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是表层的。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提出和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探究物理知识,发展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整合、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这里“问题”的拥有者、解决者都是学生自己,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起指导,修正作用。学生能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这一自主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张龙姑 《福建教育》2005,(1A):41-41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评价观念认为:判断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不是看他能够解决多少问题,而是看他能够提出多少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学生问题意识及应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生成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从而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很重要。然而仅仅创设问题情境还不够,作为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时可采取一系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钟春丽 《广西教育》2005,(1B):72-73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作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使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较适宜于大学自然学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建立问题情境、讨论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的方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基于问题式学习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要提倡让问题牵着学生走,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在分析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本文指出问题教学法的意义,并以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为例,介绍了问题提出的方式及提出问题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足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义心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应该使课堂上有问题,使学生时时处在问题当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透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为切入点.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个别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即以“问题设计——学习方案、研究方案的设计——构建学习场”为基本理论框架.倡导在真实问题的情景中去解决真实的问题和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以问题为导引.基于网络条件下的个别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模式.并对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叶平 《中学理科》2007,(7):41-4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困惑、疑虑、好奇、怀疑而渴望探究的心理状态.新课程改革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强调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通过学习生成问题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的生动课堂.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问题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式教育是一种“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离开教室。而研究性学习,却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核心,也是连接研究性学习各个要素的纽带。  相似文献   

17.
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设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问题式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策略,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组织团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习获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和高效解决问题的技能。问题、学习和教师(辅助)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三要素。本主要讨论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设计策略与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8.
“问题引导学习”旨在激发学习者的问题意识,让学习者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来解决真实性问题,从而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的技巧和能力。正确理解和应用“问题引导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该教学模式使用中常出现的误区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正确应用该教学模式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也是一种开放性、综合性、互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过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状况,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探究教学重在问题意识,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带着问题、疑问学习,才能善于思考,才会由被动接受现成答案变成主动探究事物的究竟。下面,我就探究活动中创设问题情景的过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