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噪音是剧场的天敌,一部剧场发展史就是努力消除噪音的历史,但由于噪音也是信息,因此剧场噪音无法彻底消除.一直有个误解,即剧场的噪音是由不文明观众制造出来的.若将戏剧看成一种直线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将剧场看作剧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传播媒介,那么导演和演员作为戏剧信息传播的环节,可能比观众制造的噪音更大.戏剧信息传播最大的不稳定性,来源于导演对原作的错误解码和再编码,导演即是戏剧传播之熵,而演员对剧中人物的过度演绎则是信息冗余.他们共同增加了戏剧传播的熵值,并因此引起了无穷无尽的戏剧观论争.  相似文献   

2.
台港戏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来源于生活点滴的细腻感受,而我们恰缺缺少这些。大陆的很多观众来到剧场喜欢看一些搞笑的戏剧却没有在剧场严肃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戏剧艺术与影视艺术同为表演艺术,二者相较,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演员与观众之间的那种相互感应,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洽的剧场性.戏剧观众进入剧场之后,总是以一种固定的距离用一种不变的视角去观看舞台表演,可以看到演出的所有场面和整个空间.这种演员与观众直接的、生动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显然是其他艺术形式包括影视艺术不可能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2021年初,由爱奇艺出品的“无名”戏剧人生产生活真人秀——《戏剧新生活》,节目将戏剧与综艺巧妙结合,刷新观众视野,豆瓣评分至今高居9.3。节目汇聚8位顶级戏剧人和众多明星嘉宾齐聚乌镇剧场,在戏剧化语境下,将“戏剧创作与呈现”作为节目核心,以先锋潮流的戏剧创作与演出为切入口,通过运用新手段新方式产出优秀原创戏剧,由此围绕戏剧人创作和日常生活进行拍摄,呈现出一场场“戏剧的狂欢”。这一方式既丰富了电视真人秀节目样态,又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建构与表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国内惟一一家民间剧场因经营不善关门了。中国目前的戏剧环境很不合适民营剧场生存.但民间戏剧一定是需要发出声音的。  相似文献   

6.
瓦舍是北宋仁宗中期民间创设的大型娱乐场,它以剧场勾栏为中心,兼营杂货等买卖。它孕育了我国成熟的戏剧形式。本论通过文献资料的考察,探讨了入明以后瓦舍的衰微及其主要因素。思考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对入明以后的戏剧,在题材、风格、审美趣味、表演体制以及观众等方面的变化,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部以中日文化交流名义上演的非商业性戏剧。没有铺天的宣传和名演员加盟的噱头,仅有小范围的预告和看后观众的口口相传。1月20—25日,6天的演出竟使不大的北兵马司剧场几乎满座。这台悲喜交加、意趣生动的戏,应该算是日本流山儿事务所带给北京戏迷2005年的第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8.
当英国的当代戏剧与艺术水乳交融,我国的戏剧还停留在讨论要不要以小品来取代戏剧的阶段 想象中,为庆祝英国文化协会成立十周 年而举行的英国戏剧舞蹈节的规模 应该更大些,怎么就放在了"全国最贫穷 的"北剧场?不过大雾弥漫的天气里人气 却还够旺,那几天总能听到邻座女孩兴奋 地叫着"孟京辉老师!"他们夫妇二 人"撇下"半岁的孩子不管,散戏 后照例地去喝酒吃饭。  相似文献   

9.
他是大众中知名度最高的台湾戏剧人,多数内地的观众没看过他的戏.但都听过他的名字知道他几部有名的戏剧。如今.他说要来内地排戏给大家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从山西"非遗"戏剧文献采访切入,将戏剧传承文献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类。实物戏剧文献指服装、道具、乐器、剧场等,可用编制目录、摄制光碟、印刷图书、陈列展览等文献采访对策。非物质戏剧文献是记录剧目演出、表演"四功""五法"、乐师伴奏、音乐唱腔设计等技艺传承的载体。提出以人为本、全方位立体及时记录、同步采访等见解和采访范围。期望戏剧界和图书馆界联手共建山西"非遗"戏剧文献数字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一个特别的台湾戏剧人。他所做的所有都是为了——“找自己”。他将人生的经历感受通过作品投射给舞台下的观众,并让他们去发现被忽略的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间离效果"是戏剧艺术的术语,出自布莱西特戏剧美学理论。布莱西特认为,演员饰演角色不应该力图融入角色、和角色合二为一,同时也不能让观众沉醉在演员的表演和剧情之中,相反,应该让演员和观众拉开和角色与剧情的心理距离和审美距离,让人"理性"地观看戏剧,从这一理论出发,要求演员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是在演戏,应该与角色拉开距离,同时通过某些方式增加观众"沉醉其中"的困难来达到"拉开距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比较《蝴蝶君》的戏剧原作与电影改编版叙事的差别,分析作者黄哲伦如果在原剧中运用特殊的戏剧手段传递寓意与主题。与电影版现实主义叙事相反,舞台版利用打乱的时空、戏中戏、侵入观众“现实”等方法,刻意混淆了真实与虚幻的界限,以达到颠覆性别与文化二元对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戏剧作为一门剧场艺术的要义在于:戏剧的艺术表现与传播接受都离不开一个审美的"场".从传统的广场剧、舞台剧到现代的广播剧、影视剧乃至网络剧,戏剧审美场的构成固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媒介与符号,体现出不同的审美规则与交流方式,但是其传播交流中的审美"在场"的属性则是相通的,而且正是由于媒介方式的变迁带来了戏剧审美场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北京乃至国内在一个月内感受了如此丰富的国际戏剧盛宴。然而,过高的票价仍然是阻挡普通观众踏进戏剧殿堂的门槛。而业内专家认为:“在可预计的几年内,北京的文化戏剧演出还不能像伦敦、纽约甚至东京那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意的消遣。  相似文献   

16.
大众是古典戏曲最具典型性、最大量的观众,他们的戏剧意识体现了一种民族范围的“集体无意识”,对于戏剧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元代大众的杂剧意识于其中更具典型性,有三大特点:首先具有浓烈的世俗之气,元杂剧内容和人物显示了对情色趣味的孜孜追求及其反动;其次,宗教观念于其中影响极大,民间戏剧产生得力于宗教的呵护,但娱神之目的实在娱人;其三,戏剧本位意识很芜杂,元杂剧和其他杂艺同演于一台上,形式上极为散漫和随意。  相似文献   

17.
张奉连 《湖北档案》2011,(10):41-42
1930年初,梅兰芳率领京剧团到美国6大城市进行访问演出,首次把中国京剧推向国际戏剧舞台。5月的一天,梅兰芳一行抵达电影名城洛杉矶,当晚应剧场经理之邀来到一家夜总会,出席了由市长、企业家、导演、明星、著名艺术家等组成的62人赞助委员会举办的盛大欢迎酒会。  相似文献   

18.
戏曲与载体     
这两个载体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是有目共睹的。戏剧的初级阶段无所谓剧场、剧本。以中国戏曲为例,早期的戏曲演员是“路歧人”,即流浪艺人。他们游走四方,撂地为场,以各种娱乐性的杂耍、魔术、角抵、马戏、歌唱、曲艺谋生,也包括情节简单的戏剧性表演。这些杂七杂八的表演技艺统称“散乐”、“百戏”、“杂戏”,自周秦至汉唐,千余年间始终如此。戏曲的胚胎即萌生于其中。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剧场与剧本才渐渐受到重视,上升为戏剧的要素。在西方戏剧史上,专业化剧场的出现被认为是戏剧发展的里程碑。这种在市井间诞生的固定的剧场,既为表演…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春人伊始.在北京的舞台上.一下来了不少国外优秀的戏剧演出.这和不久前大家聚焦人艺代表的中国戏剧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从舞台、表演、剧本各个力面还是剧团的运作.这几场演出对中国戏剧人都有太多可供学习之处只是我们很难知道,何时才是他们学成之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由于观众的延续性等特点,电视剧的收视表现不仅仅只代表剧场的收视情况,还能影响到频道平台的收视状况,因此,各个播出机构通常都会在黄金时段设立电视剧剧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