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平 《天津教育》2022,(11):67-69
<正>廿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长期积累的经验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与自然课程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的,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大自然观。本文选取的课题“廿四节气背景下幼儿园树木资源课程化研究”,将廿四节气文化渗透自然教育之中,以幼儿园中的各种树木作为教育活动的载体,充分挖掘其中显现或潜在的适宜的有利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归类,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敦煌《咏廿四气诗》,共二十四首,作者依据气候、农事活动以及民俗,叙述了二十四节气的面貌,其内容贴近生活风格朴素构思手法新颖,是同类题材诗歌中的佼佼者。本文介绍了《咏廿四气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还与同类的唐代咏节气诗、宋代咏节气诗以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进行了对比,以更好地感受这组咪节气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以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为代表的节气诗词众多,蕴含了中国先民的生态智慧。基于主位推进模式对元稹的《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进行分析,以期揭示节气诗词的生态意蕴。研究发现:该诗多选择以大自然中的非人类生命体和物理性要素为主位,述位则对主位进行补充说明,使画面更加具体生动。诗歌采用了模糊跳跃与主位延续相结合的主位推进复合模式,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谷雨时节自然美景,彰显了儒家“生生”思想哲学观中热爱自然的“好生”精神、生生相续的“永生”精神以及和谐共生的“和生”精神。  相似文献   

4.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之水”四句,原文见《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沧浪、水名,在汉水下游)孟子引述孺子歌谣和孔子借歌谣引发的议论———沧浪之水因清浊不同而用途相异是由水本身造成的,是为了说明“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的道理。吴伯箫先生引用这首出自天籁的童谣,表达的是对神奇泉水的喜悦赞美之情。这个得天独厚的劳动条件,使他和战友“觉得沾了自然…  相似文献   

5.
1.“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见于《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屈原《渔父》用此句时,“我”作“吾”)教材注释为“出自屈原《渔父》”。疑非是。屈原《渔父》引此句,其意含蓄,有保持清白纯正之意。而《孟子》则借以赞美沧浪之水清冽见底。吴伯萧引用此句亦借以赞美泉水清冽,不仅可以用来浇菜、浇果树,还可以“用来洗头,洗衣服。”且用比衬手法,说“这比沧浪水还好”,看来,作者是从《孟子》中引来的。  相似文献   

6.
张训海 《教师博览》2022,(20):74-76
<正>大寒之后就立春了。北方之北还冰天雪地,南方之南却天暖花艳。木叶已绿得可爱,十里春风更摇之,我踩着新年的烟花去探望白色樱花。当日微雨淅沥,满园玉树琼花。我摘掉口罩,拈一瓣樱花,濯洗长久受困于电脑、手机的眼眸。桃李花信都是园中的美好,它们飞绕身旁的身影,如凉风撞人满怀。  相似文献   

7.
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在公历的1月5日、6日或7日。小寒节气过后,我国的部分地区便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小寒三候二候"鹊始巢"。"鹊"指喜鹊。此时,喜鹊开始筑巢啦。一候"雁北乡"。"雁"指大雁,"乡"是向的意思。这个时候,在南方过冬的大雁,有些开始飞回北方了。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六册选了吴伯箫同志的散文《菜园小记》,其中引用了一首歌谣:“沦浪(láng)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教材注为:“出自屈原《渔父》,原文‘我’作‘吾’。濯,洗。缨,古代帽子上系的带子。”课本对“沦浪”一词没有作注,前人注释有以“沦浪”为水名,地名。我认为“沦浪”是水色.屈原《渔父》结尾写道:“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沦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山带阁注楚辞》(清·蒋冀撰)注为:“沧浪”水,在今常德府龙阳县,本沧浪二山发源,合流为沧浪之水。”他还认为是屈原涉江入溆浦之后,返  相似文献   

9.
王勇 《今日中学生》2012,(Z2):86-88
在二十四节气中,可能雨水是最为羞羞答答的节气。我总觉得雨水应该是一个柔情万种的少女,生机勃发而又正在发育,胸脯上积聚着春天的蓓蕾。我很佩服中国的古人,不知他们是怎么把节气与降雨的关系把握得那么准确的。二十四个节气中,大部分节气那天都会有雨。今年雨水那天,起初我有些失望,本来灰蒙蒙的一个冬天需要雨水来  相似文献   

10.
梦归田园     
城里人渐渐只知冷热,无论节气。当然了,城里人大多是没有闲心、闲情、闲空来理会节气的。雨水干我何事,我又不种稻子;惊蛰干我何事,我又不逮蛐蛐!有太多比节气更实在的事情需要不分日夜地操劳呢。  相似文献   

11.
黄老师:现就来信提出的三个问题,略陈我见、以求共同切磋。一、关于“濯淖”。《屈原列传》中的“濯淖污泥之中”这一节文字,向称难读,中学课本中采用的句读与注释,基本上是沿袭司马贞《史记索引》的传统读法。“濯,音浊。”义为洗濯。这种读法起码有两点不易说通: ①一个动词“濯”带三个字“淖污泥”而“淖”与“污泥”,义又犯重。这在古代汉语中是不常见的,很别扭;  相似文献   

1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朗朗的读书声叩在我的心扉上。我爱莲,爱莲的高洁美丽。  相似文献   

13.
冉秋爽 《教育》2022,(11):37-38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让孩子度过有意义的居家生活.我在线上开展了小满节气的相关活动.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将小满节气活动进行了梳理与筛选,然后发到了班群中.同时家长也带着孩子在家里进行节气常识的相关准备.然后孩子在班级群中进行关于小满的分享活动.通过分享,孩子们对小满节气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4.
怡荣 《小读者》2011,(11):48-48
腌腊肉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南方的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相似文献   

15.
初中第六册语文《菜园小记》一文中,作者吴伯萧引用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几句话。课文的注释为“出自屈原《渔夫》……”很明显,编者认为《渔夫》的作者是屈原。其实这是错误的.认为《渔夫》的作者是屈原,这种说法由来已久,《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的作品是二十五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学习》2011,(7):52-52
初中组一等奖 李蕴涵《人生也有节气》 二等奖 高锌《我与古人共交友》刘俊琰《我的故乡在远方》王文鑫《名字断想》翟示超《触摸大自然》张笑纶《不曾改变的是岁月的流向》仲艺《人生也应有节气》  相似文献   

17.
冬至是一年中十分重要的节气,在这一天里,不同地方的人们会准备各种各样的吃食,但大体来说不外乎北方饺子、南方汤圆的习俗。这一南—北的差异里,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讲究?  相似文献   

18.
《黑石坡煤窑演义》是康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创作的一部长篇通俗小说,在康濯的文学道路上有特殊的意义。作品主题新颖,人物真实,具有评书体的艺术特色,给当代文学创作以启示并有对康濯自身的“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水·月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孟子如是说。孔子观于河川而发出“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的感慨。郭璞《游仙诗》:“临川哀年迈,扶心独悲托。”滚滚流水仿佛消逝的青春岁月,握不住,留不了,充满了无奈,是人类千古以来共同的感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是曹操的月亮。“明月照积雪,朔风劲  相似文献   

20.
童年时读《孟子》,我很喜欢这两句: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是首童谣。小孩子爱玩水,多么适合胃口,而且寓意也深长隽永。我的启蒙老师黄元钊先生鼓励我们用功读书时,提到古代文豪黄新斋。黄新斋家贫,无钱读书,每天上山打柴,路过一所富人“门馆”,就在窗外窃听教书。他跟着念,不一会也就读熟了。他愉快地边走边歌道: 离山一里,薪在山里, 离山十里,薪在家里! 三国时东吴孙皓,迁都武昌,劳民伤财,孩子们唱道: 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