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媒体移动化转型的典范——澎湃新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洪岩 《东南传播》2014,(10):11-12
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向移动媒体改革的第一个成果,其上线伊始,即迅速引发公众关注,成为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在转型策略上,澎湃推出独家而优质的内容;通过互动化,实现读者的新闻内容订制化;做一个真正的APP,利用社交化实现媒体转型。在经济模式上,整合多种产业资本、从目标用户中收益、力争三次销售,这些创新之举在备受称赞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对其前景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2.
在本文通过分析“澎湃新闻”客户端所具有的特色,归纳出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盈利模式及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试图为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2014年7月22日,上海报业集团推出澎湃新闻这一全新的新媒体平台。澎湃新闻发展至今,表现出了一系列的优点,同时也有很多不足,比如传统思维模式根深蒂固,盈利方式模糊,内容设置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澎湃新闻应该借鉴新媒体思路,发扬传统纸媒的优势,在内容上进行改进,开拓新的收费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2014年7月22日,上海报业集团推出澎湃新闻这一全新的新媒体平台。澎湃新闻发展至今,表现出了一系列的优点,同时也有很多不足,比如传统思维模式根深蒂固,盈利方式模糊,内容设置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澎湃新闻应该借鉴新媒体思路,发扬传统纸媒的优势,在内容上进行改进,开拓新的收费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陈明 《中国广播》2015,(4):49-51
"澎湃新闻"上线后迎来了短暂的"蜜月期","蜜月期"过后,质疑和挑战纷至沓来。半年过去了,澎湃新闻自身存在的三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包括:原创内容后劲不足、商业模式仍有待市场检验、新闻问答模式效果不明显。传统媒体是否真的缺少"互联网DNA",澎湃新闻的今后实践与走向仍然是业界观察的好样本。  相似文献   

6.
张燕  陈思思 《出版科学》2016,24(4):53-56
选取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推送讯息作为分析对象,从话题类别、话题关键词、语言风格、情感诉求点及文章来源五个编码类目,分别对《头条》《澎湃思想》《澎湃时局》《澎湃联播》《澎湃打虎》五个分类栏目进行内容分析。在内容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澎湃新闻的产品策略及发展趋势,指出将新闻产品当作朋友圈社交资源、设计用户体验盘活用户关系、精准推送抵达纵深社区三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澎湃新闻     
正澎湃新闻,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澎湃新闻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主打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中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同时,澎湃新闻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致力于新闻追问功能与新闻跟踪功能的实践。澎湃新闻有网页、Wap、App客户端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已经做出的  相似文献   

8.
陈曼琼 《新闻通讯》2014,(11):11-13
澎湃新闻作为传统纸质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先列,其发展的动因是对新媒体大局的顺势,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其在新媒体平台进行的创新和探索,发现澎湃新闻从环境监测、自我确认和人际交往三方面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基于以上发现,对澎湃新闻的发展进行思考,认为其作为发布长篇、深度报道的"重媒介"与受众的"轻阅读"存在着矛盾,同时在内容与技术两个维度应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生存困局,纷纷进行媒体融合尝试寻找出路,上海报业集团在原有品牌和团队的基础上打造了新媒体产品——澎湃新闻,澎湃新闻在内容和渠道的融合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本文主要从内容、渠道、受众三方面研究澎湃新闻媒体融合的表现与成效,并提出传统媒体进行媒体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澎湃新闻的内容和调性两个层面分析,内容方面,主要是生产内容、聚合内容和UGC(用户生成内容),调性方面则从坚持主旋律的大方向、理想主义和商业主义进行探究,以探讨其精英媒体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医患矛盾不断升级,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而媒体对于构建医患关系的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内容分析法,利用excel和SPSS分析软件,对澎湃新闻关于医患关系的报道内容进行研究,以期探索澎湃新闻如何呈现医患关系以及发现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澎湃新闻对医患关系的报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揭示目前中国主流...  相似文献   

12.
张翰宁 《青年记者》2017,(26):76-77
澎湃新闻的手机客户端2014年上线,至今已有三年,从最初的专业主义好评,到后来的盈利模式质疑,再到现在的差异化生存,可以说,内容的扎实是澎湃新闻在媒介融合当中保持强大传播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于内容与传播力关系的研究并不常见,范以锦教授曾将“传播力”的内涵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内容传播力、平台传播力、“声誉”传播力,并认为内容传播的社会价值不仅未下滑反而上升了,而且用户对优质的内容服务的需求远远未得到满足.对于移动客户端媒体,研究者们也从技术层面、传播理论和生产机制等方面进行过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传统媒体纷纷投身媒体融合的大潮,其中,澎湃新闻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传统媒体转型的差异化道路。澎湃新闻的成功让我们重新思考媒体融合的本质,本文阐述了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的组织运作以及内容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4.
常昕 《编辑之友》2018,(2):87-90
网络新闻聚合平台既要满足用户激增的信息量需求,又要在内容上体现原创价值,这需要网络新闻编辑打破传统编辑理念格局并进行策略调整.以赫芬顿邮报为代表的增量原创内容和以澎湃新闻为代表的增加聚合敞口,是当前新闻聚合平台在处理内容来源时的两种典型.前者在编辑技术上采取的嵌入式超链接是提高新闻利用效率的有效做法,但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需要编辑人员具备更成熟的资源盘活意识.后者扩充新闻来源能够有效扩容,但也需要编辑人员具备更明晰的把关意识.  相似文献   

15.
澎湃新闻客户端2014年7月正式上线,到2015年7月,这个从纸媒向移动端转型而来的客户端问世刚好1周年.1年的时间里,澎湃新闻客户端从零起步,下载量超千万,日活跃用户过百万.更重要的是,澎湃已成为社会各界观察中国政治新闻的移动人口,也是中国新闻人手机中必备的新闻客户端之一,走出了一条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澎湃之路”.  相似文献   

16.
澎湃新闻的媒介融合实践在中国具有典型意义,其在技术手段、媒介形态、传播渠道等方面都做出了融合创新。澎湃新闻生产和新闻聚合并举,专业严肃的内容与通俗个性的文风结合,多屏联动、资源共享、多维传播,构建起新型的媒介形态。本文认为,中国的媒介融合还处于初始的"技术融合"阶段,媒介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受众作用发挥是推动未来媒介融合新闻报道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王琦 《青年记者》2016,(23):86-87
新闻评论作为表明媒体立场、引导社会舆论和吸引受众关注的有效形式,是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新兴媒体更是着力创新新闻评论的内容和形式,试图打造符合用户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新闻评论板块.澎湃新闻客户端“生活”板块下的评论栏目“澎湃联播”的评论文章所展现的“轻评论模式”,配合澎湃新闻“社论”栏目,共同发挥着舆论监督和引导受众认识的作用,并且在新闻选题、语言风格、版面形式以及互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纸媒的新媒体转型创造了契机,研究澎湃新闻客户端在内容生产上的实践,有利于为纸媒的新闻客户端打造之路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启示,从而积极推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帮助传统纸媒走出困境并重建网络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黄芳 《青年记者》2017,(22):18-19
澎湃新闻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内容为王”,做专业的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同时追求速度和深度.在信息碎片化、浅阅读的舆论传播环境下,澎湃新闻的深度报道仍能获得影响力,这背后是改造生产流程、把握时度效、创新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报道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20.
董博 《传媒》2018,(6):56-57
自2014年上线以来,澎湃新闻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市场知名度和媒体影响力不断提高.2016年10月,由澎湃新闻生产的《好人耀仔:一位宁德村支书的45岁人生》这一新闻产品,阅读量突破了2000万次,成为现象级的新媒体新闻产品.2017年,中国新闻网站移动端传播力排名中,澎湃新闻占据了6月、7月、8月的首位,并荣获了"2017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的殊荣.截至2017年8月,澎湃新闻APP下载总量高达8600万,用户日活跃量近900万.作为中国首个主打时政新闻的APP,澎湃新闻在理念定位、内容生产、报道方式和价值诉求上,都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其他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