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争论了上千年,古今中外的执政者.往往作出不同的诠释,并实施不同的政策。《吕氏春秋》卷十八就有一则故事:卫嗣君为积聚粮食而课征重税。以致百姓惶惶不安。卫嗣君对薄疑说:“民甚愚矣。夫聚粟也,将以为民也。其自藏之与在于上。奚择?”薄疑说:“不然。其在于民而君弗知.其不如在上也:其在于上而民弗知,其不如在民也。”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上有个古老的问题“谷贱伤农”,意思是农产品价格太低会伤及农业生产。然而,近几年却出现出了另一种价值与价格极不平衡的现象,即席卷而来的大学生零月薪就业之风。借用“谷贱伤农”的道理,零月薪就业意味着“才贱伤教”,即低廉的大学生薪酬会伤及立国之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也谈“新乐府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新乐府运动”宿丰长期以来,稍具有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在唐代曾出现了一个新乐府运动。其领袖人物是白居易和元稹,他们主张诗歌要”补察时政”、“伤民病痛”、“刺美见事”,创作了一些“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作品,使唐代中期“掀起了一个波澜壮...  相似文献   

4.
“1”的魅力     
“1”本身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任何数乘以1或除以1都还等于原来的数;还有许多关于“1”的恒等式,例如sin^2θ+cos^2θ=1等。在一些题目中,如果能巧妙地利用“l”的性质和特点。可以使解题思路变得豁然开朗,解题过程变得简洁明了。因此,“l”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内圣”释“为天地立心”,以“外王”释“为生民立命”。而“内圣外王”之学才堪称“往圣之绝学”,才能够“为万世开太平”。  相似文献   

6.
程永超 《云南教育》2008,(12):14-15
一、在两个“两难”之中徘徊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徘徊于两个“两难”境地: 一个“两难”在于“生之学”与“师之教”。众所周知,文言文远离现代生活,缺乏语境,学生把它戏称为“第二外语”。既然文言文如此晦涩难懂,学生自然视之为畏途,怕学厌学。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身上,普遍存在着被西方学称为“反中国情结”的复杂心态,这反映了身处千古变局的知识分子在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的两难抉择,更体现了近代中国“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群体”、“有道”与“无道”三大矛盾的交织和发展。满载着时代变迁的希冀和变数,他们犹豫彷徨、困惑和痛苦在的代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格外的价值。醉庆对其探究、阐释和解析的基础上,对这一深刻特殊的历史现象提出新的思考,并赋予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官冗、事烦,鱼龙混杂、伤政扰民,是封建官僚时代固有的弊端。不少有识之士都痛感此弊,力主惩绝,但究竟“省官”与“省事”何者为先,看法不同: 北周名臣苏绰在著名的“六条诏书”中提出:“善官人者必先省其官”,“官省则事省,事省则民清;官烦  相似文献   

9.
泰安民师全部“转公”山东泰安市1.4万民师满怀喜悦的心情,在乡镇驻地参加会议,听取了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通知及人员名单.至此,民办教师在泰安市宣告成为历史.泰安市原有民办教师1.65万人,他们多数执教于偏远地区的基层学校,在艰苦的...  相似文献   

10.
清人张伯行,为政清廉正直,被百姓尊为“清官”,他所写的《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虽云交际之常,廉操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这八个“-”字,将张公清正廉洁赫然纸上。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板在一幅画上曾题道:“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其“-”字用得如数家珍,读来十分亲切。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江上有一渔船,即令身旁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字”赋诗。纪晓岚略思片刻便吟道:“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饰一仰一顿…  相似文献   

11.
潘明云 《语文知识》2000,(11):10-11
“君”的本义指君主,后用作对人的尊称;“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但下面所述的“君”与“君子”却颇为特殊,它们不是指代人,而是指代动物、植物和器物。一、指代动物的“君”与“君子”老虎被称为“封使君”。《太平御览·述异记》:“汉宣城太守封邵,一日忽化虎,食郡民……时人语日:‘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后来诗文中遂以“封使群”为虎的代称。老虎又被称作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粮南棉”前景广阔新疆现有耕地320万公顷,还有666.7万公顷多宜农荒地未被开垦,水资源大部分尚未开发利用,其优越的基本条件为新疆由农业大区变为农业强区奠定了基础。新疆发展大农业,把粮食生产摆在首位:“八五期间,新疆是西北地区粮食调出量最多的...  相似文献   

13.
徐敏 《上海教育》2009,(14):10-10
高考天平的两端,挂着两样东西,一端是“维护考试公平公正”,另一端是“高校扩大自主权,选拔优秀人才”,如何平衡,是我国高考制度面临的两难问题。在今年,这个两难问题似乎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一世,要不断面临困境是无可置疑的.而且,往往人要面对的是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境遇。尤其在道德生活中,那些由多重矛盾交织而成的道德冲突,常逼使人走入困境而难寻出路。而在道德冲突的诸种情形中,“两难”现象的存在最为典型,亦最为棘手。本文拟就道德冲突这一特殊形式发生的内在机理及我们应当或可能做出的选择进行探析,旨在对今天愈发频繁而突出的道德“两难”现象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问道于“O”     
“0”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由于它的意义特殊,因而给我们解题带来许多障碍.本文对“0”在数学中常常被学生所忽视的地方进行剖析,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数学名言】 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像“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像“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希尔伯特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1,(6):23-23
你陷入了两难之地:复习、学习呢,还是不复习、不学习?换我来选择的话,也不容易——谁不想多玩多休息呀!可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光是为了来玩来休息的,不是。人生原本有许多“两难”,不仅仅只有享受生活,还得对生活付出。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呈现出众多的“两难问题”。试图对课程管理与设置、高考改革的导向、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育投资与择校、减负中出现的若干两难问题展开论述,并寻求初步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权豪势要”是元杂剧中一群十分特殊的人物,通过他们官不像官、民不像民、飞扬跋扈、为非作歹的一系列罪恶行径,深刻地揭露了元代政治黑暗和社会秩序混乱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之情和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宫赋》,课文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句的注释是“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教参译文也是“(宫人们)任何一处肌肤,任何一种姿态,都极尽娇艳美丽”。笔者对此注释和译文颇有异议。 一、注释和译文与该旬的下文意思相悖。 课文“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中,充当主语的无疑是“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都是对主语“一肌一容”进行陈述的。“肌和容”如果是指宫女的“肌肤、姿容”,虽能和“尽态极妍”相搭配,译为“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