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如何传递“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呢?且看这些情文并茂的佳作,涉及天文地理、宇宙空间、历史史实、当代英雄、童年趣事等,并以各式文体,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不少文章有一定的音乐感:犹如玉箫,如怨如诉;犹如羌笛,哀怨悠扬;犹如铜管,浑厚雄壮;犹如小号,激扬腾跃。利用教材这种音乐感激活语文课堂,使学生拥有音乐的耳朵,架起“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让学生充分感受,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一、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音乐启动情感。李吉林老师说:“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所谓音乐的耳朵指的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在视、听、动、想等紧密结合的音乐活动中获得的,是人的智能、思想、情感等心理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学习音乐离不开耳朵,特别是离不开对耳朵的训练。只有耳朵的感知,没有头脑的相应反应,人的耳朵就不能称之为懂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他一语道出了培养学生音乐耳朵的重要性。许多音乐教师都发出这样的感叹:在这许多学习音乐的孩子当中,缺少音乐耳朵的“失聪者”太多了!这些“失聪”的孩子给教师授课增添了许多困难,有的甚至是“…  相似文献   

3.
杨汝贤 《云南教育》2003,(17):22-23
“教学双主体论”认为:现代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要提高教师主体的素质与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学生主体论的具体内容,包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学生对于音乐的反应固然与其个体的兴趣、爱好、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音乐能力在其中的作用。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它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长期地熏陶和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学欣赏水平是文学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提高文学修养,虽不仅是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要求,但是对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要求更高一些,因为他们不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和带有不同程度文学性的作品占了绝大部分。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说来不是对象”。如果不善于充分利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那么,我们民族的以至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他们,就有可能象最美的音乐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进行美育,仅仅使具有感受美与鉴赏美的能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具有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语言教学美育的任务,不仅要借助语言的直观,形象地传达作品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文字的形式再现美和创造美。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呢? 一、审美是以观察为基础的 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做看,耳朵不用做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没有审美观察,就没有审美感受。没有审美感受的积累,就无所谓审美创造。小学语言课本中有许多幅插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指导他们结合课文观察插图。比如《画》一课,就强调了看图的作用。因为这一首诗描述的是一幅山水画。通过看图,结合“远看”、“近听”、“春去”、“秋来”、“有色”、“无声””、“还在”、“不惊”等词语,体会作者颜色和声音,动和静结合的写法,充分开展想象。当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品味,进入优美的意境时,也就达到了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活动中的两个环节教与学,其主体对象分为教师和学生。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以教为主,教师成为双边活动中的主导者,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如何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双边活动中的主体,这是当前教学活动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为使这种转变过程成为可能,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有位学生几乎天天“闹事”,一位新教师对他所犯错误严加指责,并用一些词语来“激”他,但是,这位学生并没有被老师的“威力”所折服,对教师的话是这耳朵进那耳朵出;而另一位教师则经常把那位学生拉到身旁,心平气和的跟他拉家常,再与他讲道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这位教师表现出言听计从的态度。久而久之,他们之间还建立了很深的信赖感……可见,指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应该十分谨慎地考虑方式、方法和措辞。 一、指明学生缺点的原则 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或批评,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交流之前,要尽可能充分分析学生缺点的产…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探究者和各种能力形成的实践者。但在现实农村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从“让学生听为主”向“让学生说为主”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中指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让学生主体参与”。他所谓的主体参与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他们投身到教育实践中,使其“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完美”、“审美要求”和“趣味丰富”,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主体参与要坚持公平原则,一是说师生之间的公平,如果教师心目中没有学生,师生之间隔着一堵墙,那么即使老师讲得有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缺少必要的条件。同样,我们对自然美的欣赏,也缺少不了一定的条件。当我们漫步在西子湖畔,泛舟于漓江之上,攀登到天都峰顶,伫立在北戴河之滨……是否真正感受到了自然山水的美,是否真正获得了美的享受,这与我们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条件相联系。马克思曾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象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的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于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  相似文献   

12.
新出版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所谓赏析也就是对具体作品的欣赏、分析,欣赏辨别作品之好坏,分析理解作品好坏之所以。这一能力不仅涉及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还涉及到审美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能力,可以说是衡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最高标准。如何最有效地落实学生赏析能力的培养?一.学生主体要发挥。学生要想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必须从高高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没有了束缚,  相似文献   

13.
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阅读,而不能让学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作品,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感悟作品,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指导他们正确参与到作品的再创造中去。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好“教法”环节的指导,把“如何教”转到“如何学”上,由“学”体现“教”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5.
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身为教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又会学教师没有教络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要想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使其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更多地要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完成。为此课堂教学方式,把学生不仅要当作教育对象。更重要的是当作发展的主体,把学生真正看作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他是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的刨设者。  相似文献   

17.
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艾丁 《文教资料》2006,(19):84-85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说学生心里有时想求通而不得,因而有愤怒的求知心,那么教师就要开发其意。“悱”,是说学生的心理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不知如何表达,那么教师就应启发他,使他能达其辞。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启发教育,这是他首创的教学方法。现代远程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向以自主探究为特征的主动建构知识与能力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真正主人。这就要看教师如何在远程教学实践中使孔子创建…  相似文献   

18.
凯洛夫:“如果教师总是把自己放在首要的地位,或者让学生感到他们是教育的对象,这样就会加强对教育的反抗力量,削弱教育的力量.”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是课堂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就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除了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之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一、加强动手操作训练现代教学论指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的思维随之展开,则很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进行以下操作和演示:1.学生把10根一…  相似文献   

20.
卜祥玉 《成才之路》2009,(32):21-22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想方设法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