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为我国东南重镇.入清以后,扬州经济发达,文化昌盛,读书之风盛行,藏书风气也空前浓厚.当时,扬州藏书家众多,册籍充栋,且多秘笈,与常熟、南京、苏州合称为江苏四大藏书"重心".(吴晗《江苏藏书家史略》)为全国重要的藏书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2.
天一阁藏书文化的历史轨迹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宁波市,有一座巍然独存430余年的藏书楼,它就是闻名于世的天一阁。自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天一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已有数以千计的学子前去探寻知识的奥秘,也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外人士前去参观访问。人们在敬仰中国古代文明的同时,也十分赞赏当代人对藏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天一阁经历了私藏和公藏两个历史时期,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自从清朝初年大学问家黄宗益撰写《天一阁藏书记》以后,就不断有人对它进行研究。近时见于报刊的文章不下数十篇,又陆续有几种专著问世。其中除中国作者外,还有德国、日本等国…  相似文献   

3.
▲1952年巴基斯坦全国只有23个公共图书馆,现在有1261座图书馆。在农村还有700个小型图书馆,现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达9,423,900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词典》编纂谈片陈永安【福建】纵令是“老漳州”,恐怕也没有几个人知道漳州市曾有一个《汉语大词典》编写组。这是一个小不点儿的机构,人丁兴旺时也不过十多人(其中编写人员八人),但他们确实是兢兢业业奉献光热于祖国文化宏大建构的人。倒是市区几家藏书较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私家藏书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到了近代,以霍、杨、丁、陆“四大家”为巨,声名显赫。在四大家之外,还有众多谓之“小藏家”的,他们不显山,不露水,看似普通却藏龙卧虎,所藏之书不乏孤本珍本,常熟赵氏旧山楼就是其中之一。它规模虽小,但所藏精粹颇多,一些名家手写稿本都是海内孤本,还有不少旧抄本也都是十分稀见的。不过,旧山楼并不为时人所知,其藏书秘不示人,当年叶昌炽造访旧山楼,未遇主人,没能见到所藏珍本秘算,因而对其不了解,故称其为“小藏家”。(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七)吴晗先生所撰《江苏藏书家小史》一文中…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官私藏书,因兵乱焚弃,毁损很多。幸而宋朝留下官私四家图书目录——《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记录了宏富名贵的藏书,使我们对我国中古时期的古籍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沽上琅嬛:天津藏书楼与藏书家》是一部集藏书文化与城市文化于一体的专著,也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佳作。该书梳理了24个藏书家(家族)的藏书活动,通过缕述藏书家与天津的渊源揭示“天津藏书家”的内涵,以藏书楼的古今对比反映天津建筑文化的变迁,又通过藏书事迹表现了藏书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化私为公的理念,以藏书家在经济、教育、慈善等领域的活动展现了近现代天津开风气之先的一面,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又有助于促进藏书文化与天津城市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罗志 《图书馆学刊》2011,(10):135-138
清代初年藏书家、文献学家钱曾著有多部私家藏书书目,其中以《也是园书目》后人评述甚少。《也是园书目》于四部分类法之外别出心裁,增设"明史"、"佛道"、"戏曲小说"等门类,具体书籍收藏同样体现自身文化趣味。以《也是园书目》为考察重点,可以看到历史背景、文化环境及自身文化修养如何影响钱曾的藏书活动与文献研究。  相似文献   

9.
明朝末年的陈第,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一位音韵学家。《世善堂藏书目录》是其晚年整理藏书的成果。在介绍陈第的生平、世善堂藏书的源流和《世善堂藏书目录》的版本的基础上,以《知不足斋丛书》所收录的《世善堂藏书目录》为本,详细重点地分析它的著录方式、类目名称、分类方法及其缺点。《世善堂藏书目录》在目录学、文献学、分类法、版本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清代私家藏书事业空前繁荣,嘉兴地区尤盛。这一时期“大抵收藏书籍之家,惟吴中苏郡、虞山、昆山、浙中嘉、湖、杭、宁、绍最多。”^[1]在《中国藏书家考略》一书中所收录的历代480余名藏书家中,仅清代嘉兴藏书家就有62人,占12.9%,位居全国之首。此时的嘉兴私家藏书事业达到了鼎盛,特别是清初嘉兴秀水,乾嘉以后的嘉兴海宁,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私家藏书最活跃的地区,誉满华夏的名家名楼群星灿烂,成为中华私家藏书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藏书系统可分为官府、私家、寺观和书院藏书四大部分,多年来藏书文化研究以私家藏书居多,其余三大体系的有关论著则少得多。而关于宋代藏书文化,虽有多篇相关论文,涉及官府、私人、寺观和书院藏书多方面,但并无内容方面的专著。方建新教授的《南宋藏书史》全面展现了南宋的藏书文化,真实反映了南宋文化的繁荣多彩。该书史料丰富详实,对于寺观与书院藏书也发掘了不少新资料,填补了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藏书事迹后人知之不多,从目前已经发掘出来的资料看,林则徐也是清末福建一位较有影响的藏书家。后人林尊彝说他的“藏书虽未见宏富,然所藏皆有用之书也”有《云左山房书目》可证。  相似文献   

13.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为我国东南重镇。入清以后,扬州经济发达,文化昌盛,读书之风盛行,藏书风气也空前浓厚。当时,扬州藏书家众多,册籍充栋,且多秘笈,与常熟、南京、苏州合称为江苏四大藏书“重心”。[1]为全国重要的藏书基地之一。 官府藏书:清代扬州官府藏书首推文汇阁。乾隆二十一年(1756),扬州盐商为迎接高宗南巡于拱宸门外天宁寺右侧“恭建行殿数重”,[2]作为驻跸之所。乾隆四十五年(1780),又于行宫御花园正殿大观堂旁建藏书楼,赐名文汇阁,用以贮藏雍正版《古今图书集成》。文汇阁与前后建成的镇江金山寺…  相似文献   

14.
具有近三千年文明史的苏州,其悠久丰富的藏书文化和不可胜数的私人藏书家,居全国之甲。从宋朝的社东原、叶梦得,到清乾嘉期间名震藏书史的“藏书四友”黄丕烈、顾之途、周锡酿和袁廷祷,以及现代史学大家顾颌刚、目录学宿誉顾廷龙等,藏书传统绵延不断。众多的藏书家默默履行着自己的腐好,以博藏群书,护持守成为己任,使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在他们的膻递中得以保存。苏州历史上还有许多家藏富瞻,然未以藏书闻名的藏书家,他们的藏书事迹被湮没于其他声名下而不为世人所知,但他们同样为保存文化遗产做出广杰出贡献。本大试图撷取其…  相似文献   

15.
卧雪庐,袁芳瑛(漱六)藏书楼。对于卧雪庐的藏书,不论是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还是郑伟章的《中国藏书家传略》,苏精《近代藏书三十家》,都语焉不详,因而卧雪庐在私家藏书中的地位不彰。这固然和袁芳瑛来不及釐清所藏文献宝藏、著成目录传世有关,更由于他的后人榆生辈缺乏文化素养、不知  相似文献   

16.
陈振孙与《真斋书录解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一个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的朝代 ,宋王朝在藏书上的建设 ,加之雕版印刷术的流行 ,大大刺激了私人藏书的发展。宋代藏书家之众 ,藏书之精是超过前代的。据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概述》统计 ,宋代藏书家就达 70 1人。这些藏书家不仅仅是收藏家 ,在学术研究上也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 ,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陈振孙 (约 1189- 12 4 9年 )字伯玉 ,号直斋 ,浙江安吉人 ,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藏书家和目录学家。陈振孙出生于小官僚地主之家 ,他的父亲是个读书人 ,其家人、亲友也多是读书做官的。陈振孙…  相似文献   

17.
有清末季,在我国私人藏书四大家之中,以瞿杨两家藏书较为精善丰富,故前人常以“南瞿北杨”并称。两家所藏虽皆为江南遗籍,但购书杨氏远及四方,瞿代则囿于乡邦;瞿氏藏书讲究“精”,而杨氏则讲究“博”;两家书目又各呈特色,互有短长。于书之利用瞿氏重在“活”,杨氏则失之“守”。“南瞿北杨”作为我国南北藏书文化的代表,固然有不少差异,但又可“互补”,他们共同为保留、传播、丰富我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有清末季,在我国私人藏书四大家之中,以瞿、杨两家藏书较为精善丰富,故前人常以"南瞿北杨"并称.两家所藏虽皆为江南遗籍,但购书杨氏远及四方,瞿氏则囿于乡邦;藏书瞿氏讲究"精",而杨氏则讲究"博";两家书目又各呈特色,互有短长;于书之利用瞿氏重在"活",杨氏则失之"守"."南瞿北杨"作为我国南北藏书文化的代表,固然有不少差异,但又可"互补",他们共同为保留传播丰富我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私人藏书,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它起着相当大的社会作用。藏书家分布于全国各地,星星点点,烁烁光明。宋元以下至于清,藏书家的藏书数量及其社会作用和影响,都远远超过公家藏书、书院藏书和寺观藏书。应该说,私人藏书是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的主流。总结一下私人藏书的社会作用,对了解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不无意义。藏书的社会作用,一是保存图书文献资料;一是为社会提供图书文献资料。刘意成同志近作《私人藏书与古籍保存》,论述了私人藏书对保存古籍的贡献,这是私人藏书的社会作用之一,但对私人藏书的社会利用尚未见有高文论述,笔者以拙稿充数,并就正于刘先生暨读者诸君。私人藏书的社会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藏书文化历劫不废,香火传承至今,应该是与历代藏书家的人文主义精神追求是密不可分的。来新夏先生在《中国的私人藏书家》一文中认为,“私人藏书与私学兴起有关……对保存图书有过重要作用”,^①并在《藏书的起源》中指出,藏书不仅能够“涵育人才”,“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保存、传播一国的文化,使之世代相传,为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