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翡翠谷村的村口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井里的石缝中住着一只蟾蜍爷爷,他因昨晚蚊虫叮咬没睡好觉,正打着瞌睡,忽然,"扑通"一声,不知什么东西掉在水中,蟾蜍爷爷以为又是村里那只调皮的小狒狒往井里扔石头,看也没看,继续打着瞌睡。他一觉醒来,已经快到中午,睁开眼  相似文献   

2.
古井的秘密     
我从小就住在乡下,村子里一律都是鱼鳞瓦的矮房.天显得格外空旷,似乎比城里的天更加高. 每家每户都有后院,我家的院子里却特别地多出了一口古井. 这口井常年开着,就算不下雨也不干涸,井里的水特别清.乡亲邻里总是隔三岔五地来这儿打水,家里人也不计较. 我,姐姐,还有弟弟,总是对这口古井很感兴趣.每当打水的铁桶“哐当哐当”地响起来,我们仨就急急忙忙地往楼下跑,争着想看看这古井里到底还有些什么东西会被捞上来.平时大人们不让我们随意接近井口,怕出什么意外,所以,我们总是抓住其他人打水的机会,三个脑门挨在一起,往井里探头.  相似文献   

3.
古井·圆月     
刚搬进新居,当所有的新奇、快乐渐渐逝去时,心中就涌起了莫名的惆怅。也不知为什么,睡在新床上,却总梦见老屋,梦见老屋的古井和圆月。老屋的古井年代很长,是爷爷年轻时打的,算来也有好几十年了。井栏边沿的花纹已模糊不清,井壁上有的砖块早已松动,砖缝里长满了青苔。古井周围有一块碑石和一堆瓦砾,还有一两盆孤零零的盆景。据说,当年打下这口井就是为了方便用水。自从有了这口井,四合院中每户人家都获益匪浅。冬天,自来水冷得不敢碰,井水却是暖暖的;夏天,打一桶井水,只要把手一伸进去,顿时清凉入骨。于是,冬暖夏凉的井水成了人们洗衣洗菜的…  相似文献   

4.
井底之蛙     
古井里有两只青蛙.一母一子。其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古井.总想到外面去看看.但因井底距地面很高,无法如愿。有一天,大雨倾盆,下了三天三夜。井水满了,井蛙终于有机会跳出古井。当井蛙跳出古井时,觉得天一下变得无限开阔。它感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各种不同的声音也一起涌进耳朵。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它很感谢这场大雨。在井里.它能看到的只有老母亲。  相似文献   

5.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乡下给爷爷祝寿。今天天气真热。我们在爷爷家的村口下了车,走了二三百米的路程,就热得气喘吁吁了,豆大的汗珠刷刷地直往地上掉。来到爷爷家,大爷麻利地抱出个大西瓜,来到压水井旁边,"呼哧呼哧"地从井里压了一大桶水,就把西瓜浸在了里面。大约过了五六分钟光景,大舅拿起刀,"咔嚓"一下把瓜切开了。我拿起  相似文献   

6.
门边的故事     
童年的记忆里有一条古老的巷道. 巷道里有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小路的尽头有一口古井,古井的旁边是高高的石阶,石阶上有扇门,门边有一位慈祥的老人,慈祥的老人是我的爷爷。  相似文献   

7.
老井是宝     
我的爷爷家住在小港王家溪口的大山脚下,院子里有一口老井。老井的井口是用一大块青石板凿成的。在这一大块青石板的圆洞中,还有一扇铁皮做成的圆门,这便是老井的井盖。那是暑假的一天,我打开井盖往井里一瞧:啊,好个奇妙的世界!蓝天、白云、金光闪闪的太阳,还有一个笑吟吟的我,全都映在了水中。这不是一张美妙无比的大照片吗?爷爷走过来,“扑通”一下,在井里打了满满一桶清水,洗起了蔬菜、水果。我也自告奋勇地上前要求打水。爷爷笑呵呵地答应了。我把吊桶放入井内,可是吊桶却浮在水面上,不肯喝水,急得我直甩绳子。只听到“嗵”的一声,桶翻…  相似文献   

8.
阿嬷说,夏天的绿豆羹,要冰镇过才好吃. 那时候,我家有一口古老的井.井的四周布满了青苔,阿嬷说那是一口年纪比她还大的老井了.但井里的水却格外清凉冷冽,每到夏天,阿嬷都会用井水煮绿豆羹.我看着翠绿的豆子在清澈的井水里翻滚着,翻滚着,然后开了花,一股香甜的味道便和着井水的甘甜袭来. 煮好了的绿豆羹,阿嬷都会把它放在井边让它凉透.说也奇怪,放在井边的滚烫绿豆羹总是凉得特别快,入口还带着一丝丝的清凉.  相似文献   

9.
荒野里,有一口古井,望下去只见一团漆黑,有时候也望得见一小片暗绿色的光。这口古井,已经好几千年了,有一点儿深,也有一点儿水。有一个白天,古井里突然发出一阵“扑通!扑通”的声音。谁也不会知道,古井底下住着四只小青蛙呢——大娃、二娃、三娃、小娃。据说  相似文献   

10.
《古井》教后感贾德裕《古井》是一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哲理深刻的课文。《古井》开篇抒情:“古井像一位温柔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抒发了作者对古井的深厚感情。不管是“村里的人”络绎不绝地取水,还是取水的人由于匆忙或欢乐事把“清凉可口...  相似文献   

11.
《古井》板书设计□江苏陈季良这样设计,既扣住了全文的重点,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又体现了第六组课文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古井》板书设计□江苏陈季良生命之泉古井清凉可口挑水哺育儿女帮助挑水乡亲们陶冶品格通过学习《古井》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古井不仅为...  相似文献   

12.
汪雨 《小火炬》2012,(4):3-3
水桶是一位刻苦用功的学生,它的老师是井台先生。每次上课时,老师总是从井里提一桶水给水桶喝,并且告诉水桶说:"你什么时候把井里的水喝干了,学习才可以结束。"水桶起初以为,一眼井就那么大,它里面能有多少水呢?用不了几年,  相似文献   

13.
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独自住在一口井里,从来没有出过井。有时,他跳到石头上唱歌;有时又在水里游泳,他吃水里的虫子,喝井里的水。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井里喝水。青蛙说:“你好啊,你从哪里来?”“我来自一个非常大的地方。”小鸟说。“不可能比这儿更大了吧,天空也只有井口这么大。”小鸟听了这话,大笑起来:“你大错特错了。你呆在井里,一直不出来,你不知道天空有多大,天是最大的。”“我看不是这样,我每日看天,天和井一样大,也是圆的。我在井里很自由,这儿很干净,我还可以在井壁上散步。饿了的时候,就跳进水里,可以大吃一顿。想休息的时候,我就高高兴兴地…  相似文献   

14.
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独自住在一口井里,从来没有出过井。有时,他跳到石头上唱歌;有时又在水里游泳,他吃水里的虫子,喝井里的水。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井里喝水。青蛙说:“你好,你从哪里来?”“我来自一个非常大的地方。”小鸟说。“不可能比这儿更大了吧,天空也只有井口这么大。”小鸟听了这话,大笑起来:“你大错特错了。你呆在井里,一直不出来,你不知道天空有多大,天是最大的。”“我看不是这样,我每日看天,天和井一样大,也是圆的。我在井里很自由,这儿很干净,我还可以在井壁上散步。饿了的时候,就跳进水里,可以大吃一顿。想休息的时候,我就高高兴兴地休…  相似文献   

15.
《古井》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村里有一口古井,井水清凉可口,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络绎不绝。这口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及本文写作特点,笔者提以下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曾出土“马踏飞燕”的武威雷台汉墓里的一口汉代古井长期以来吸引着游客的眼球,此井居然“见钱眼开”:能将扔进井里的钱币神奇地放大。扔在井底的钱币似乎近在眼前,好像是通过放大镜观看到的一样。古井是一名工作人员对一座东汉古墓做例行检查时发现的,他无意中向一口枯井一瞥,发现不知谁向井里扔了一元钱,钱竟被神奇地放大了许多。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10米高的夯土堆上建有明朝天顺年间的雷祖观而得名,数百年来香火不绝。1969年9月的一天,武威县(今凉州区)群众在此挖防空洞时发现了古墓,出土了文物珍宝“马踏飞燕”。据出土的马…  相似文献   

17.
正阿嬷说,夏天的绿豆羹,要冰镇过才好吃。那时候,我家有一口古老的井。井的四周布满了青苔,阿嬷说那是一口年纪比她还大的老井了。但井里的水却格外清凉冷冽,每到夏天,阿嬷都会用井水煮绿豆羹。我看着翠绿的豆子在清澈的井水里翻滚着,翻滚着,然后开了花,一股香甜的味道便和着井水的甘甜袭来。煮好了的绿豆羹,阿嬷都会把它放在井边让它凉透。说也奇怪,放在井边的滚烫绿豆羹总是凉得特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今天学了第8课《古井》,课文讲了乡亲们长年到古井边挑水,并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赞扬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这使我想起了一个人——邻居张爷爷。张爷爷已年过六旬,但身体非常硬朗,离休前是煤气公司办公室主任。他乐于助人,整天一副笑脸,一看就知道是个乐天派。他平时勤俭节约,常常穿着一件白色的上衣和一条洗得发白的蓝裤子,看上去非常整洁。今年离休后,张爷爷本可以享享清福了,可他却拿着小凳子、万能工具箱和理发刀上街给人理发去了,而且基本上不赚钱。因为这件事情,张爷爷和张奶奶还吵过几次嘴。张阿姨对张爷爷说:“爸,您这…  相似文献   

19.
一天,狐狸失足掉到了一口井里,不管它怎么努力也没法爬上来,幸亏水不深,才没被淹死。它只好在井里等着。  相似文献   

20.
麻烦的妙处     
李苑 《辅导员》2012,(Z1):115
生活中处处都少不了麻烦,这些麻烦常常令人不舒服、反感甚至苦恼。但是仔细品味麻烦,却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生存的道理。爷爷曾讲过东北农村的一个旧俗:有行路人讨水喝时,主人一定会舀一瓢清凉的井水奉上,但口渴难耐的行路人接过水瓢时总会发现,水上漂着一层草末或米糠。这让行路人在喝水时很费力,必须吹开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