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芦笙作为苗族之魂,在苗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从古至今的芦笙制作工艺传承方式均为心口相传,加之现代化生产的影响,芦笙制作的经济效益比较低,所以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对现有芦笙制作工艺资料的梳理和分析,为苗族芦笙工艺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芦笙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芦笙伴随着苗族迁徙,芦笙是苗族信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芦笙是苗族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贵州苗族地区学校引入苗族芦笙乐舞课程的价值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苗族芦笙乐舞传承现状为研究背景,采用田野调查、定量、定性等研究方法,从民族音乐学和音乐教育的角度对贵州苗族地区学校引入苗族芦笙乐舞课程的价值进行了研究与思考,目的是为贵州苗族芦笙乐舞传承和贵州苗族地区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在贵州苗区校园中,芦笙乐舞文化具有文化传承、健身、娱乐、促进本民族凝聚力和各支系团结等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探究了苗族芦笙的起源发展后,以芦笙技艺制作传承人——昭通市大关县王杰锋为考察研究对象,从保护传承人的角度对芦笙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以期能为有效地保护、继承和发展这一传统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饱经历史沧桑的这个古老民族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世界民族之列,独树一帜,其中芦笙舞便是其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笔者认为,芦笙舞之所以与苗族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是因为芦笙舞与苗族的生命密不可分,当然这里所谓的生命,不仅包括生物生命,还包括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  相似文献   

6.
芦笙文化是苗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创造出的一种以芦笙乐器为中心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按照马克思“美的规律”的揭示,芦笙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当代审美价值,寄寓着苗族人民乃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与和谐生活的情感追求。  相似文献   

7.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苗族的芦笙音乐所包涵的苗族历代人民的情感和精神便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灵魂,是苗族人民聪明才智的开发点。苗族芦笙这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在其特有的生存环境下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它所具有的艺术风格、美学思想等也将与本民族的特有习俗、图腾崇拜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苗族的芦笙音乐文化将有助于激励当地人民对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更深层次的保护和发展专属自己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西融水苗族芦笙舞文化的内涵、传承与发展途径进行了研究.发现芦笙舞文化对广西苗族人民的民族性格、生活态度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方式可以通过完善政策保障、加大资金的投入、打造品牌效应、借助学校教育传承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芦笙,是西南地区苗族簧管民间乐器代表,堪称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民俗,是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也是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分析了民俗视野下的芦笙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0.
苗族芦笙在国际、国内文化交流中,展示了苗族文化的神奇和精彩。苗族芦笙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20世纪初;第二个时期为20世纪50—60年代;第三个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第四个时期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11.
孟蒙 《安顺学院学报》2013,(1):107-108,130
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岜沙苗族的传统节日为背景,对岜沙苗族传统体育"打火枪"、"跳芦笙"、"坐秋千"等项目的文化进行了研究,提出岜沙苗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应顺应时代要求,传承与发展并行。  相似文献   

12.
运用民族学、体育史学、社会学方法,对居住在广西融水苗族的芦笙斗马体育现象进行剖析.研究表明:苗族融水斗马活动的习俗之所以代代相传,长盛不衰,除了它具有独特的个性外,就是它的广泛性,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苗族同胞积极向上的精神寄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广西融水苗族芦笙斗马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活动现象.  相似文献   

13.
洛特曼文化符号学是研究文化符号的科学,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舞蹈身体语言有着审美表意功能,"舞蹈语言符号"的提出就是研究如何运用舞蹈身体语言表达意义。洛特曼文化符号学中,文本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整体功能和整体意义的载体。文章从舞蹈语言符号、舞蹈文本结合马关县苗族芦笙舞蹈进行论述,试图揭示马关县苗族芦笙舞蹈在符号信息生成、保存、传递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共相。  相似文献   

14.
贵州丹寨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尤其是排牙笀筒芦笙,非常精彩。本文从人文背景、族源传说、音乐特点等方面对排牙笀筒芦笙进行了考察,以唤起人们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意识。  相似文献   

15.
对贵州凯里老年体协苗族芦笙分会的现状调研,探索其民族地区老年体育与地方风情、民族特色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寻求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体育特色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全慧 《贵州教育》2011,(15):19-21
安顺是苗族、布依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苗族蜡染带着它古朴的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苗族、布依族服饰、银饰犹如一朵艳丽的奇葩,让人惊叹,让人痴迷,苗族芦笙舞更像陈年的美酒一样浓烈、醉人。安顺特有的屯堡文化更有着深远的历史,地戏可算是屯堡文化的精髓,古老、深邃而质朴,被称为我国古老戏剧的活化石。在安顺还有"黄果树大瀑布"、"龙...  相似文献   

17.
"花山节"对于苗族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芦笙舞流传至今,已经成为苗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数学者认为苗族"花山节"的起源与祭祀文化有关,通常认为是为了祭祀祖先或纪念某位贡献卓著的英雄人物,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是聚会方便男女求爱而演变成。"花山节"祭祀主要包括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希望祖先能保佑子孙平安,风调雨顺,生产顺畅等。  相似文献   

18.
苗族,是一个有着优秀的审美文化传统的民族。她的银饰、刺绣、蜡染、铜鼓、芦笙、舞蹈、建筑等审美创造,象一颗颗熠熠闪光的珍珠.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早已为世所称道。当我读到英华当年的苗族学者罗义群的新著《中国苗族诗学》时,我再次被苗族同胞的又一审美创造——诗歌迷醉了。  相似文献   

19.
苗族传统的典型器物吊脚楼、火塘、芦笙柱,是自然与人文的共生结果,蕴含着这个民族已经存在的价值、信念、规则,是儿童民族文化习得的重要场域。探究民族所特有的器物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营造的儿童民族文化习得场,应在自然生活情境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20.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产生于苗族历史上的迁徙过程中,活跃在黔西北地区小花苗社会里,国家文化部称之为“贵州高原的明珠”,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滚山珠”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对其特征进行了概括,较为清晰、全面地呈现了这一特殊文化事象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