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性大病害,选用适宜的杀菌剂有效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陇薯3号"为试验材料,制订了马铃薯叶片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和贮藏期间块茎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通过计算晚疫病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研究分析了甲霜·锰锌、克露、硫酸铜钙、抑快净、丁子香酚、银法利、百泰和广枯灵等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大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丁子香酚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高达79.67%;马铃薯库存期间,银法利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高达86.22%.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减轻晚疫病危害,促进马铃薯种植增产增效,试以清水喷雾为对照(CK),选用氰霜唑、氟啶胺、精甲霜·锰锌、霜脲·锰锌4种农药开展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right)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护性药剂50%氟啶胺SC防治效果最佳,马铃薯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药剂,极显著低于CK,主要经济性状与商品薯率最优,鲜薯产量最高;比CK发病率降低73.03个百分点,商品薯率提高35.1个百分点,鲜薯产量增加9180.0kg/hm2,增产67.77%;比其他药剂处理发病率降低15.76~54.78个百分点,商品薯率提高2.3 ~12.8个百分点,鲜薯产量增加1893.4 ~ 4590.0kg/hm2,增产8.33% ~20.20%,可在马铃薯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国内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发展趋势及毒力基因组成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内容归类分析的方法,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发展趋势及毒力基因组成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分布广泛,生理小种类型增加,日趋复杂,Vir1-Vir11等11个毒力基因全部出现.结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着力于新抗性品种的发掘和建立科学的种薯繁育体系,实现品种种植专门化,推行品种轮作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国内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发展趋势及毒力基因组成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内容归类分析的方法,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发展趋势及毒力基因组成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分布广泛,生理小种类型增加,日趋复杂,Vir1-Vir11等11个毒力基因全部出现.结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着力于新抗性品种的发掘和建立科学的种薯繁育体系,实现品种种植专门化,推行品种轮作制度.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疮痂链霉菌引起的一种危害马铃薯块茎较为严重的土传性病害,在贵州省马铃薯主要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马铃薯的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实验通过研究不同药剂配方对"费乌瑞它"马铃薯疮痂病的影响,筛选出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效较好的药剂配方。结果表明,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王铜可湿性粉剂+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4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王铜可湿性粉剂,上述搭配的药剂相对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及清水对照喷施的效果来比,能够极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率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提高其商品率,且对马铃薯植株性状(株高、茎粗、叶宽和叶长)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鲜切花的生理特性,选用了植物生理上必需的P,K元素以及蔗糖、8-羟基喹啉、柠檬酸等物质,配成5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研究了不同浓度溶液对月季、康乃馨、非洲菊等3种鲜切花保鲜效果影响,以得到用于延长鲜切花寿命比较合理浓度,延长鲜切花的保存。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11个引进马铃薯品种的试验结果。试验中对各试验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对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一些品种的预期效果。结果表明,编号为BS4的品种在腾冲表现为抗病、高产,亩产达4.02吨(是当地亩产的2—5倍);编号为BS11的品种产量高,品质佳,深受薯农欢迎,产量达到每亩3.53吨,并有可能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9,(4):14-16
由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atroseptica)引起的黑胫病是广泛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种薯传播细菌病害。为了有效防治马铃薯黑胫病,本文选择了8种杀菌剂:69%霜疫·恶朗可湿性粉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56.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甲霜·噁霉灵水剂和57.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黑胫病病原菌生长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为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EC50值为5.27μg/ml,r值为0.971。  相似文献   

9.
对膜下滴灌(MG)、露地滴灌(DG)、沟灌(GA)、交替隔沟灌(JG)、漫灌(CK)5种灌溉方式下马铃薯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马铃薯生长旺盛期,不同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表现为MG>DG>JG>GA>CK,且MG处理显著高于CK如<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的Pn-Ci以及Pn-Gs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89,p<0.05);(2)不同处理的马铃薯叶片表观光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Isat)均表现为MG>DG>JG>GA>CK,且MG处理显著高于GA和CK (p<0.05).不同处理的光补偿点(Ic)和暗呼吸速率(Rd)均表现为MG<DG<JG<GA<CK.总体来看,在榆林沙区,膜下滴灌处理的马铃薯光合特性优于其他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胡萝卜斑枯病(新病害)于1996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首次发现,年发生面积5800hm2,发病率40%—70%.利用11种杀菌剂对胡萝卜斑枯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药效最好,药后5d、10d、15d防效分别为84.99%、91.13%和92.45%;其次为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根腐宁(多·五氯)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药后5d、10d、15d的防效分别为81.67%、86.39%、88.85%;81.39%、85.59%、87.97%;78.46%、84.53%、87.83%.其保产效果也优于其它药剂.结果说明,这4种杀菌剂对胡萝卜斑枯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胡萝卜斑枯病的首选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苗枯病菌毒力测定及防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7种杀菌剂对玉米苗枯病菌(Fusanummoniliforme)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盆栽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适乐时、烯唑醇、立克秀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4、0.12和0.19μg/g。多菌灵、福美双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17和1.77μg/g。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适乐时、福美双拌种对玉米苗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达到54.8%和52.3%。生产上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杀菌剂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毒力。结果表明,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4种药剂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率逐渐升高,其中800.0mg/L福美双、160.0mg/L农用链霉素和640.0mg/L申嗪霉素3种药剂在72 h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4.3%、88.1%和82.0%,160.0mg/L中生菌素的抑菌率在48 h达到最高为78.0%。4种药剂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毒力依次为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福美双申嗪霉素,其中农用链霉素和中生菌素的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29.92 mg/L和50.69 mg/L。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农用链霉素和中生菌素是蜡状芽孢杆菌防控较为理想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13.
温州蜜柑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N、P、K不同配比的肥料对温州蜜柑的效应。试验表明:不同的配方肥料对植株营养状况、生长、结果及果实的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复合肥2(处理2)对新梢的生长量、果实的产量、品质均有良好效应,尤其能显著增加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春梢生长量。  相似文献   

14.
芍药炭疽病是由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1引起。采用抑菌圈法和EC50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芍药炭疽病病菌毒力。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显示:10%苯醚甲环唑效果较好,EC50 0.48μg/ml,其它药剂效果不佳;抑菌圈法测定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浓度为32μg/ml抑制圈为16.7mm,其它药剂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基底隔震是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属于结构被动控制技术中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振动控制技术。设计了基底隔震实验,并应用到教学实验中。实验中设计了一种滚珠隔震方法,并根据设计加工单层框架基底隔震模型,得到隔震控制系统实物。实验中,向系统输入地震波和简谐波,观察采取隔振措施前后的结构震动状态及采集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结果显示,采取隔振措施后结构的震动明显减小;加速度时程曲线显示采取基底隔震措施后结构的加速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17.
设计了基于调沿质量阻尼器(TMD)和碰壁质量调谐阻尼器(PTMD)的减震方法,搭建单层框架的调谐减震模型,最终得到基于TMD、PTMD的振动控制系统。实验中,向系统输入地震波和简谐波,观察采取吸震减震措施前后的结构震动状态及采集的加速度时程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得到结构的减震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采取吸震减震措施后结构的震动明显减小;加速度时程曲线显示,采取调谐减震措施后结构的加速度显著降低,从而证明了减震措施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