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化学还原和晶种诱导结合法制备银纳米粒子,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制备的银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用大肠杆菌为受试菌株进行药敏实验,采用纸片法通过比较抑菌圈大小测试了不同浓度银纳米粒子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单分散的、平均粒径约为15nm的准球形银纳米粒子对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且抗菌效果随着纳米粒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聚乙烯醇(PVA)为还原剂,淀粉为稳定剂,采用微波合成法,并改变反应条件制备出银纳米粒子,用吸收光谱研究其最佳制备条件在温度为130℃,仪器功率为50w,反应时间为275s.同时对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银纳米粒子进行紫外、T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制备出的银纳米粒子为黄色、球形的粒子,其分散性和稳定性都较好,平均粒径为12nm,银纳米粒子在412nm处的吸光强度最大,出现最大吸收峰.该法操作简单,反应快速.  相似文献   

3.
以次亚磷酸钠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法制备银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对其进行了晶相、结构、形貌及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大粒径纳米颗粒存在层状孪晶及表面突起结构,而小粒径粒子多为热力学稳定多面体结构;纳米粒子制备的拉曼基底的扫描电镜表征显示,相邻纳米粒子间距较小(10 nm),纳米颗粒表面粗糙。拉曼测试显示,银纳米粒子基底能显著提高罗丹明6G的拉曼散射信号。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的纳米粒子表面粗糙,裸露较多的高自由能晶面,粒子间距较小对材料的高SERS活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Zn Cl2、Na HCO3和Na Y沸石为原料,通过浸渍、焙烧等工序制备出Zn O/Na Y复合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发现20-30 nm氧化锌粒子负载在Na Y沸石表面。制备的材料具有抗大肠杆菌功能,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将大肠杆菌完全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5.
以硼氢化钠、氯金酸(HAuCl4)和L-还原型谷胱甘肽为原料,在快速搅拌下制备谷胱甘肽保护的金纳米粒子(GSH-AuNP),并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经过在离心机中反复洗涤过滤十余次后分散至溶液中,该纳米粒子粒径较小且很稳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温纳米压印技术对层层组装多层膜进行图案化,获得条带状银纳米粒子(Ag NPs)薄膜,实现高效的荧光增强效应。首先利用浸渍式层层组装技术制备聚丙烯酸/聚烯丙基胺聚电解质多层膜作为基膜。再通过喷涂式层层组装的方法,在基膜上交替沉积Ag NP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盐酸盐(PDDA),得到含Ag·NPs的多层膜。最后,利用室温纳米压印技术将所制备的含Ag NPs的多层膜进行条带图案化,表征其荧光增强效应。结果表明:采用室温纳米压印技术能将模板上的花纹转移到含有无机Ag NPs的聚合物膜上,得到尺寸均匀、图形完整的花纹;制备的条带状Ag NPs薄膜能实现高效的荧光增强效果,对近红外荧光素Cy5增强了3.2倍。  相似文献   

7.
以4.5 G PAMAM(4.5代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为保护剂,利用微波法还原HAuCl4溶液制备金纳米粒子。考察了在同一照射条件下,4.5 G PAMAM与HAuCl4不同物质的量比对金纳米粒子大小及形状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照射时间相同时,以30 s为例,当4.5 G PAMAM与HAuCl4物质的量比为5时,得到的金纳米粒子最小;随着4.5 G PAMAM与HAuCl4物质的量比值的减小,金纳米粒子变大,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聚集。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种新方法-接枝羧基淀粉(ISC)吸附金属离子前驱物(ISC-Zn)热解法,制备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氧化锌纳米颗粒。本方法分为三步:ISC的合成;ISC-Zn的制备;ISC-Zn的分解及ZnO纳米颗粒形成。利用差热、热重(DTA-TG)研究了前驱物的分解过程;通过X射线衍射(XRD)数据分析了ZnO纳米颗粒的晶相;借助透射电镜(TEM)观察了ZnO粒子的形状和尺寸分布。并用亚甲基蓝溶液研究了在此条件下制备的ZnO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纳米粒子的化学制备方法和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以硝酸锌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来制备绣球形纳米氧化锌.用SEM对制备的绣球形纳米氧化锌进行表征,发现得到绣球形氧化锌是由片状氧化锌自组装而成.通过改变锌盐的浓度、尿素的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研究了这些条件对所得产物形貌的影响,并探讨了绣球形氧化锌的形成机理.在温度为120℃、时间为3~5h、锌盐的浓度为1.2mol/L条件下得到片状纳米氧化锌.随着锌盐浓度的增加,这些纳米片自组装成了绣球形氧化锌.  相似文献   

11.
Fe2O3-CPs-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单体,TiCl4和Fe3O4为原料,采用两步合成法合成Fe2O3-CPs-TiO2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UV-Vis、FT-IR、XRD、S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Ps的共轭链上有C=O;且TiO2与CPs间以Ti-O-C键结合;复合微粒的平均粒径为80 nm,复合微粒的小尺寸和共轭键上极性基团的存在有利于Ti-O-C、Fe-O-C键的形成。催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下,该纳米复合材料在45 min内可使染料MB溶液完全脱色。  相似文献   

12.
李祥子  尉艳 《滁州学院学报》2010,12(2):64-65,67
以多孔氧化铝膜为模板,通过液-液接触沉淀法成功制备出大面积、高度有序的8-羟基喹啉铝的纳米棒阵列,并对其形貌、成份及荧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实验所得8-羟基喹啉铝纳米棒为非晶态结构,相对于8-羟基喹啉,其荧光强度显著增强,荧光峰的位置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13.
以液体石蜡作连续相,Span-80作乳化剂,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W/O型乳化体系中制备一种新型微球—卡铂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微球,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微球形状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药物包裹率测定,药物释放量检测等分析了微球特性,评价了微球中卡铂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微球中卡铂的包封率为39.13%,微球中的卡铂在生理盐水中具有一定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4.
章介绍了通过在玻璃毛细管内外壁化学镀银制作超微双环银电极的方法,并检测了该电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在聚苯胺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以成膜剂聚乙烯醇(PVA),掺杂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及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电致变色的聚苯胺PAn/PVA乳液.并以玻片为载体,采用提拉法制备了(PAn)/PVA复合膜.研究了PVA含量、苯胺(An)与DBSA的量比、过硫酸铵(APS)与An的量比及反应温度对膜的电致变色性、导电性的影响.并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w(PVA)=4.3%,n(DBSA)∶n(An)∶n(APs)=1.25∶1∶0.42、反应温度为25℃时,所制得的PAn/PVA复合膜具有良好电致变色性和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一种过渡金属铁氰化物——铁氰化钴膜(CoHCF)修饰石墨电极(SG),对电极特性进行了表征.在pH7.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CoHCF/SG电极对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腺嘌呤的电化学氧化均具有催化作用,催化电流随着被催化对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苏丹红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识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子印迹技术,以苏丹红Ⅰ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做引发剂,制备了苏丹红Ⅰ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静态平衡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选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苏丹Ⅰ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为复杂样品中的苏丹红I的选择性富集及快速检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果胶和壳聚糖在适当的体系下能复合成聚电介质复合物PEC,并采用Fe3O4修饰制备了一种吸附剂-Fe3O4-PEC复合磁性微球,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探究了以下四种因素对Fe3O4-PEC复合磁性微球吸附溶液中Cu^2+量的影响: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Cu^2+的浓度和溶液的pH.结果表明,PEC复合磁性微球的有效吸附时间为1.5h;考虑到单位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PEC复合磁性微球的最佳用量为50mg;铜离子的最佳初始浓度为100μg/mL;溶液的pH在5.72左右时,吸附量最佳,达到20.33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