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中胜介绍     
<正>"江西文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协同创新团队"带头人吴中胜(1969-),江西赣州人,武汉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出站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骨干研修班学员,现为赣南师范大学三级教  相似文献   

2.
名师风采     
<正>蒋述卓,1955年出生于广西桂林。1981年12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1988年7月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立足文艺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带领团队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国家精品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主持人,广东省高校文艺学教学团队负责人。2008年获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5年获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  相似文献   

3.
创建团队文化、培育团队精神是实现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一个优秀的学术团队一定要有自己的团队文化,要以人为本、强调创新和讲究团队精神.同时,选择优秀的团队带头人、搭建科学合理的研究队伍、建立清晰的具有吸引力的未来发展愿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管理上,实施成员间多目标的协调管理及各项管理的协同运行机制,发挥团队成员的整体协作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并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人才对创新团队实施"分层、分角色"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一,基本情况信阳师范学院"当代河南文学发展与中原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4年11月,由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牵头,依托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淮河文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所、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河南省社科院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原文化研究中心的学科优势和学术积累,以当代河南文学和文化为主要研究领域,以当代河南文学发展和中原文化实力提升为创新方向,组建而  相似文献   

5.
一、学科概况2011年,应用心理学作为二级学科被评为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4年,心理学作为一级学科被评为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团队于2013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科研团队,于2015年成功申报为南京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的协同创新研究"团队。19名团队成员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已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职业院校应结合新时代职教特色,创新开展"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开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互动平台、开设微信公众号、开发移动客户端、建立线上组织线下活动的工作机制、组建优秀传统文化图文写手团队、搭建"网络健康平台"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出一条职业院校"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荆楚理工学院"化学药物的新品开发及合成新工艺研究团队"被湖北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该团队集合了化工与药学院的优秀化学制药研发人才,并整合了相关学科的优势资源。本团队以化学药物的合成研究与新药开发作为主攻方向,主要为两个方面:(1)新化学药物的合成研究与开发;(2)大品种化学药物的合成工艺改进研究。  相似文献   

8.
汤姿 《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10-211
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各部门协同创新的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因此,高等学校要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快产学研合作、提升文化底蕴、加强协同创新等方面入手,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近日,"弘扬传统文化,书写美丽汉字"2015年上海市迎新春楹联文化传承活动在五角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精神,让书法家和学生书法爱好者运用楹联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之友》2012,(26):57-62
本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的宗旨,为了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2012年9月,我们拟举办第八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江西赛区的比赛。去年的作文大赛里,江西赛区初中组共收到数万篇参赛作文。获奖情况为:文学之星1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之友》2012,(27):57-62
本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的宗旨,为了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2012年9月,我们拟举办第八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江西赛区的比赛。去年的作文大赛里,江西赛区初中组共收到数万篇参赛作文。获奖情况为:文学之星1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落实的有效路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普遍较高,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状况不太理想,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本研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路径:让教育回归道德本质,推进德育的文化叙事;融合创新,将中华...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之友》2012,(25):57-62
本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的宗旨,为了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2012年9月,我们拟举办第八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江西赛区的比赛。去年的作文大赛里,江西赛区初中组共收到数万篇参赛作文。获奖情况为:文学之星1名,全国一等奖6名,江西赛区一等奖60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8,(91):6-7
本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将《孙子兵法》中的将者思维、协同思维、知胜思维、奇正思维等智慧思维应用于中医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作了尝试。将者"智信仁勇严"的要求体现了全能的制胜思维;"上下同欲者胜"体现了团队协作思维;"知己知彼"体现了知胜思维;"奇正"体现了简单到复杂、传统到创新的思维。应用这些智慧思维,能有效地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立校的大背景下,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应努力突破规范章程、准则条款等传统"物化"制度,以"优秀吸引"为引领,通过文化吸引、规约认同、团队卷入、场域习养等方法推进管理,注重师生团队心理契约的维护,以此体现制度的"内化"过程,彰显文化精神与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16.
结合江苏省介入医疗器械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论述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基于协同创新理念形成的"校-企-医"研发模式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培育科研特色、创新团队建设、机制体制改革、实验室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以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实践经验;并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使命、发展方向、发展战略以及特色建设等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与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青年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学生是未来大国工匠的希望所在,是担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文化认同的宣传与教育,高职院校责无旁贷。而文学与文化天然紧密的依存关系使得高职文学课程有先天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之中。本文立足于职教的"三教"改革,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个维度来探讨高职文学课堂与的融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校企协同创新团队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升华,校企协同创新团队能否真正实现和展现其活力创新作用,从根本上讲还是靠人才和机制。人才是校企协同创新的关键构成要素,而机制是提高校企协同创新团队发挥作用的助推器。目前不少校企协同创新团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制约因素,产生了"闲置"问题,要通过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团队新模式,以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走进林纾"是福建工程学院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公选课。该课程着眼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客观认识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展开,通过编写《林纾读本》及系列教材、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强化课堂内外互动等,开展大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探索。几年的实践证明,"乡贤文化""大学校史""文化创新"是开展富有区域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元素,也是培植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元代江西文学是古代区域文化和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年来,元代江西文学的研究主要围绕文献的整理、作家生平考证、作家文学观念和创作研究等方面展开,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以往的研究中,江西文学的整体研究仍十分薄弱,个案的研究也多局限于著名的作家.因此,个案研究的面要拓宽,整体研究更需加强.还有,家族文学、群体文学、多视角的探讨是今后元代江西文学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