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品格,即品质和风格。政治品格,是人的道德、品行及作风等基本政治素质的综合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尤其是他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坚定信仰、绝对忠诚、敢于担当、务实求真、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给人们留下了深  相似文献   

2.
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执政的承担者、实施者和中坚力量,执政为民的核心是坚守党的政治忠诚,执政为民的根本是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执政为民的情怀是牢记宗旨为国谋事为民谋利,执政为民的境界是清正廉洁展示人民公仆形象。只有通过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履行党执政的方针政策,体现党执政的价值取向,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于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造和孕育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丰富的廉洁意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期建设廉洁政治的动力源泉。在新时期建设廉洁政治的历史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振精神面貌,消除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增强创新意识,提升能力水平,消除党员干部能力不足的危险;继承优良作风,践行群众路线,消除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强化宗旨意识,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党员干部消极腐败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川陕苏区时期,石刻标语记录了红军进行民生建设的伟大尝试。平分土地,满足农民要求;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开展禁烟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妇女解放,追求男女平等;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工农文化水平等民生举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成为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全国苏区创建、发展过程中,在红色政权建立和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造和培育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既是我们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武器,也是新时期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强化宗旨观念,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继承优良作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创新意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始终保持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真正做到保持党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苏区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执政实践,当然,开展职业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内容。这一时期,苏区的职业教育得到较大的发展,不仅在形式上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也充分重视对妇女权利、教学内容、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灵魂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精神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红色政权建立、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苏区革命果实的保卫实践中,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苏区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外化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和苏区群众的精神面貌,而且是各个苏区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强大精神支柱,是苏区军民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历史发展的文脉而言,它的原生形态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客家精神,它有自己的生化规律,对今天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执政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要把人民群众赋予的执政权力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执政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执政为民继承了唯物史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主力军和决定力量的观点;执政为民发展了唯物史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界定了执政为民中“人民”的内涵,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舒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22-25,34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建设,保障了苏维埃革命的开展,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组织优势与政治优势。在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开展苏区社会调查;建立苏区群众组织,开展社会建设;进行社会风气建设,重建苏区社会秩序;关注苏区民生问题,兴办社会事业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延安时期和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在斗争中开拓新局面;星火燎原,信念坚定;反对‘本本’,开拓进取;执政为民,争创第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等苏区精神,是塑造三明新形象和提升三明精气神的有力途径。通过弘扬苏区精神,提升三明精气神,推动“三促”工作,树立“开明创新、清明正气、文明和谐”三明形象,从而有力推动三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7.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