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徽县佛爷崖石龛整体为一个摩崖帐式大龛,其中大龛4个,小龛16个,佛、菩萨、力士等雕像20身。帐形龛是北朝、隋唐时期的常见龛形。三世佛造像流行于初、盛唐时期。弥勒倚坐之姿在北朝,隋,初、盛唐时期盛行。石龛及造像组合彰显初、盛唐时期风貌。与其他石窟比较凸显初、盛唐时期窟龛、造像特点。从石窟寺兴衰与一定时代佛教起伏的对等性和关联性方面判定龛像始凿于初、盛唐时期顺理成章。总之,北禅寺、南禅寺、西禅寺初建于西魏时期,佛爷崖石龛开凿、佛像雕造于初、盛唐时期。  相似文献   

2.
帐形纹饰进入佛教窟龛,并逐渐成为摩崖窟龛中的一类主要装饰纹样,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最后,帐形纹饰与方形龛相结合,构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形式--帐形龛.本文通过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帐形纹饰做一梳理、考察,并结合窟龛开凿年代探讨帐形纹饰在各时期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3.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4.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5.
佛寺在汉晋时期曾几经变化。汉代外来佛僧主要居住于官署从事译经活动,中土奉佛者则在浮屠祠事佛。至三国孙权为康僧会造塔始有塔寺,其后,随着两晋佛教的勃兴,寺塔剧增,以致南北朝时不仅出现了精舍式佛寺(庙寺),而且在北方出现了支提式佛寺——石窟寺。  相似文献   

6.
根据会仙观玉皇殿的历史沿革和建筑遗存的概况,在现场考察和测绘的基础上,对其建筑残损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并从保护的角度有效地制定出对会仙观玉皇殿进行修缮的方案,实践证明此方案达到了保护与传承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桂学,与中原文化相辅相承;桂学,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有桂人的努力,也有桂人与外地人的共同努力。全真和尚,是开发全州最早的人之一。他集智慧与神秘于一身,活了一百三十多岁,五次受到皇帝的敕封,全州县名因他而设,他创立的湘山寺,在韩国、朝鲜与越南都有影响,他是千多年来全州知名度最高的一人。  相似文献   

8.
汤帝庙乃是阳城古籍记载和实物遗存数量最多、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庙宇类型。古籍记载自宋元以来汤帝庙达380余处,还有更多实物遗存。阳城诸多汤帝庙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下交汤帝庙,最迟可追溯到金大安二年(1210)所建,不仅建筑精美独特,保存完好,还存有明代浙江按察使杨继宗等人的大小碑刻20余通,碑文记载了建筑历史沿革,详实、严谨、细致,是阳城目前现存庙宇中文献记载最为详实的庙宇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安县与城固摇钱树佛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安县和陕西城固出土的摇钱树枝叶佛像非常相似,其像可能出自同一粉本;安县佛像保存完整,可以补充城固佛像的缺失,纠正一些错误描述和结论;两者年代均为东汉中期,是我国最早的佛像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佑宁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历史上不仅以“湟北诸寺之母”而著称,而且人才济济,高僧辈出。章嘉活佛既是佑宁寺的著名活佛,同时又是清朝的国师,在清朝治理蒙藏地区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拉梢寺石窟由造像记可知造像人及相关信息,但因题记内容与史料有出入,导致学界在造像时间及人物身份的认识上理解各异.本文通过对相关人物的职爵变化分析,认为记文所载时间无误,符合当时的政治背景与造像人的意图.尉迟迥秦州刺史的职衔或可补史料记载之不足,大佛的雕造工期也可为该地区石窟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