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钟敬文先生民间文学的学术历程起始于客家山歌的调查与研究,是客家山歌的天籁之音激发了他对民间文学的浓厚兴趣。搜集、记录和研究客家山歌是他田野作业的最初尝试。尽管是初步尝试,这些成果却符合民间文学的学术规范,特点突出,达到很高的学术水准,具有引领现代民间文艺学学风的开拓与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钟敬文先生曾阐述了民间文学学科的建构体系,并长期指导这门学科的建设,他说①: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它应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民间文学理论(包括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艺学等)二、民间文学史(包括神话史、歌谣史、谚语史、民间小戏史等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3.
论钟敬文文学评论的学术品格蔡清富199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一部钟敬文先生的文艺评论集,书名为《芸香楼文艺论集》(杨占升编)。它搜集了钟老从20年代到90年代的文艺评论106篇(关于民间文学的文章因另有专集,故基本未收),全书53万余字,内容涉...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钟敬文先生(1903-2002),广东海丰人,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诗人、散文家、作家、教育家,在民俗学研究、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方面卓有建树,被国际学界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是著名前辈编委和重要作者之一。改革开放后,钟敬文先生与学报共同创办了"民俗学专栏",成为大学学报与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合作共建的开拓者。今年适值钟敬文先生110周年诞辰,我们特发表一组知名学者的笔谈,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钟敬文先生丰富的学术文化遗产,藉此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学科.本文分析跨文化语用学的渊源、传统的研究取向,提出其新的研究范围、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探索跨文化语用学视野下的跨文化误读与跨文化传递,并提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走向从语义、语用、文化、交际等跨文化语用层面进行动态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汉字研究除了本文化视域,还应有跨文化眼界。"跨文化汉字研究"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把"跨文化"当作研究方式和视角,即联系外部文化因素研究本文化汉字;另一个是把"跨文化汉字"当作研究对象,即研究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汉字。"跨文化汉字研究"内容丰富,包括跨文化汉字文本及其汉字现象、跨文化汉字传播、跨文化汉字发展、跨文化汉字比较、跨文化汉字教学、跨文化汉字学术史、外来文化对汉字系统的影响等。"跨文化汉字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该成为汉字学研究、汉字史研究和汉字文化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和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7.
199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一部钟敬文先生的文艺评论集,书名为《芸香楼文艺论集》(杨占升编)。它搜集了钟老从20年代到90年代的文艺评论106篇(关于民间文学的文章因另有专集,故基本未收),全书53万余字,内容涉及一般文艺理论、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诗歌、散文、小说、绘画等诸多领域。这说明,钟先生不仅是众所周知的民间文学的一代宗师、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文艺评论家。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末,钟敬文先生提出了一个在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民间传承文化"。为了阐明这个概念,他亲自选编了论文集,收入了46篇文章(其中一篇是他自己的文章),并于1999年8月发表了带有总论性质的《民间传承文化研究的历史和收获》,说明了他对"民间传承文化"的理念,也说明这个论文集选文的设想。但是这个论文集钟敬文先生生前没有出版,此次全集编纂时,为了体现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思想,董晓萍教  相似文献   

9.
中国搜集口头文学活动及其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代,也延续到现在。对20世纪初到1949年的中国民间文学工作,已有人做过较详细的研究,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民间文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仍被西方汉学界搁置一旁。但西方学者应该注意1949年以后中国民间文学发生的背景和成绩,特别要注意钟敬文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项目的进行情况和资料成果,以便对民间文学的记录和整理这一复杂问题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三年级167名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高职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中等偏低,跨文化效力略低于平均及格水平;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整体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两者各因子之间也基本呈正相关;男女学生在跨文化敏感和跨文化效力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为高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理论研究表明,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跨文化意识由三个部分组成:针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习文化差异的愿意度和对文化差异的尊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存在三个障碍:外语能力的缺乏,不可靠的信息来源和文化偏见。只有提高外语能力,寻求可靠信息来源和具有多元文化思维,才能提高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 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过程中产生变异的原因,钟敬文同志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段宝林同志主编的《中国民间文学概要》、乌丙安同志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间文学刊授大学的刊授教材《民间文学原理》所揭示的均不外乎这样四点: 第一、民间文学作品是依靠记忆保存的,因之便导致了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第二、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没有创作权的观念,作品无所谓属于谁所有,从而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研究始于二战后的美国,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敏感的研究现状,全面回顾了近年来对跨文化敏感从各个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邓云安 《海外英语》2024,(7):194-196+200
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引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者逐渐将研究重点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目前,国内已有的跨文化学习研究重点在于对跨文化学习的内涵界定、跨文化学习能力的培养、跨文化学习的国别与区域比较以及跨文化学习影响下的研究。跨文化学习中的文化适应、主体意识、跨文化学习主体的身份构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研究方向,顾名思义就是跨越某一特定的文化圈子内的人类心理而同另一文化圈子的人类心理进行对比研究。跨文化研究方法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话题,进行多维度的研究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必然趋势,文化间的差异不仅影响不同群体中的个体,同时也影响跨文化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在设计一个跨文化研究这样的准实验时,必须降低研究过程中取样、施测时或者施测项目中各种偏向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借鉴西方跨文化身份的理论模型Cultural Identity Model(CIM)、提出四个跨文化适应后期(post-adaptation)的跨文化身份认同类型的研究,并探讨了跨文化身份认同类型与旅居者遣返回国后的跨文化心理适应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际跨文化心理学的影响,中国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30多年来,中国心理学家在跨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和认知发展、人格和智力、情绪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做了大量跨文化研究。但在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中国30多年来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回顾了美国文化人类学学者爱德华.霍尔从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时代背景,介绍了霍尔受到学术思想影响及其实践活动,分析了霍尔的跨文化传播思想体系,并对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拓宽学习者知识面,了解不同文化的过程。英语学习兼备工具性和人文性,更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高度的跨文化敏感度,能够包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学习者逐步意识到外语学习中跨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文章简要介绍跨文化敏感度的内涵及国内外研究趋势,旨在探究跨文化因素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以探求更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能提升我国人民民族文化认同感,满足民族文化传播需求。本文强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意义,分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问题,提出尊重跨文化差异传播、加强传统体育认知、丰富跨文化传播载体的路径,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实现有效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