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文忠 《围棋天地》2008,(12):102-103
《围棋天地》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拥有众多读者的围棋期刊,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也作为一名执着的围棋爱好者谈谈关于贵刊定位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围棋天地》2001,(2):49-49
  相似文献   

3.
我能学围棋纯属偶然。记得上学时的一天,同学带去一个旧旧的小盒,启开一看是圆圆扁扁的塑料东西,有黑有白混在一起,如硬币般大小,我就半真半假地问:“是扣子吧?”同学回答:“是围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实的围棋,没想到这玩笑似的提问成了我围棋经历的开始,一步步直到如今。可能是受象棋的影响太深,对围棋子不分种类、没有区别很是不解。但望文生义,形成了围棋就是双方包围与反包围的概念。这就是我对下围棋的最初理解。听同学简单讲述了规则后,那皱巴巴的棋盘便成了舞台,摸爬滚打开练了。我就像跑马圈地一样,在棋盘上追随着对方画圈圈。这位同学的水平也只是稍懂一点点,但对付我已绰绰有余。面对不大的棋盘,我的手、眼都不够用了,本想包围人家的棋被分得七零八落,死的死伤的伤,几乎没有我的子。这与本想包围人家的目标差得太远了。局面没法维持,只好重新开始。我也是不服这口气,一盘,两盘……终于得手了,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却被告知:棋被围住而且没有了气才是被杀死,才能从棋盘上拿出。原来是这样啊!  相似文献   

4.
刘本 《围棋天地》2014,(2):20-20
我们是天地的忠实读者。首先要感谢老祖宗发明了围棋,几千年来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围棋文化,更使无数爱好者受益匪浅。今日.围棋不断发扬光大,走进了学校、企业、社区,甚至也走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是老北京城里拉黄包车的车夫,我要讲的这个“祥子”,是我们这个江南小城的一个车夫。之所以把这个故事说给你们,是因为我和他的交往就是从一本《围棋天地》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江宏 《围棋天地》2011,(22):23-23
在我九岁零四个月,也就是2010年2月放寒假时,我爸对我说:“杰杰,我送你去文化宫学围棋好不好?”一听这话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啊,好啊!”因为,我们班已经有几个同学在学围棋,而且已达到业余3段,他们经常在一起聊天讨论围棋,我一直很羡慕。  相似文献   

7.
王维强 《围棋天地》2005,(18):58-58
闲下来一段时间后,老婆忽然有一天对我说:“赶明儿你教我学围棋,我也教小孩子去。”我一听乐坏了:“好呀,不用等明儿了,现在就学吧。”  相似文献   

8.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4,(24):31-33
围棋界是一个不大的江湖,20年不过一箭之远,这片不大的江湖与不长的岁月连在一起,就串成了一段充实的围棋史。20年来,《围棋天地》是默默谱写这段胜负春秋的一支笔。从1985年围棋爱好者案头陌生的创刊号,到刚刚出版的本期杂志,20年斗转星移,《围棋天地》成为千百万棋迷的挚友。通过这个窗口,看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看为围棋倾倒的众生,一切似隔世,一切又似在眼前。在本刊迈上20年的最后一个台阶之际,我们有一种行过之后追忆往昔的冲动。谨以此文从《围棋天地》的窗口眺望历史,重读过去曾经的头条、沧桑的光影以及那些朴实抑或激扬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吕卫东 《围棋天地》2005,(15):67-67
不经意间,《围棋天地》过二十岁生曰了,算算我也该有二十年的棋龄了。二十岁前,尚在“大二”的我,一个来自边远小城,只知世间有“车、马、炮”而不晓得黑白子的学生,于一个炎炎夏日的夜晚,在学校的阅览室初遇“天地”,结识众多擂台英雄,从此,与“天地”一往情深,相依为伴。自己的人生轨迹,至少是业余人生吧,从此多了几分清雅之感、灵智之花,  相似文献   

10.
《围棋天地》2010,(11):20-21
我很喜欢《围棋天地》,每期都看,也有好多年了。我接触天地的时间应该比现在的大多数天地的工作人员都要长,没有卖老的意思,只是说明我对天地很有感情。每当看到天地都有非常亲切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感谢天地     
两年来,每次捧读赠阅的《围棋天地》,心中都有一种激动,那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关怀”二字,叫我感动不已。我们威远煤矿有三万多人,围棋爱好者也有几十号,但是订阅杂志的爱好者却寥寥无几。说来痛心,很多爱好者想订,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温饱是第一位的。当然,这种情况在全国也许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2.
《围棋天地》2010,(2):21-21
年近八旬,与木野狐相恋六十多年,身为《围棋天地》老订户的我,新年之际,建议《围棋天地》: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08,(1):103-103
近几年我一直坚持购买和阅读围棋天地,今天我想谈谈对《围棋天地》封面的印象和看法:我个人认为2005年和2006年的封面设计富有中国文化气息,既华丽又纯朴,而且每一期的封面都可令人感觉到它是一个很有味道的故事。(但也有几期不太理想。)可是自从今年以字为主题以后,封面的设计却给人一种“乱”的感觉,缺少围棋重厚的味道。选择的汉字好多不是单薄就是死板。特别是用字的大小浓淡都缺乏讲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方说有的字是半透明的与背景混成一体,到底是背景重要还是文字重要已经说不清楚,看起来感觉非常乱。此外,有的字竟然大得出现残缺、有的字又小得可怜。  相似文献   

14.
赵国胜 《围棋天地》2011,(20):23-23
我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今年只有11岁,棋力不过区区业余3段,但是棋龄已经4年多了。  相似文献   

15.
我的围棋     
刘宇飞 《围棋天地》2014,(17):20-20
近来又购买一本《围棋天地》,无意间看到了有关“围棋初体验”的话题。那些投稿者写得非常的好,而从那一刻起,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我回味着我原先与围棋的点点滴滴,于是。这篇文字就在笔下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16.
17.
解释围棋     
《围棋天地》2006,(7):17-17
今年《围棋天地》第1期的封面,有这样一些元素:黑白棋子、《孙子兵法》、竹简。摄影师的构思大概是要传达围棋的古老与自然,或许还有某种与战争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19.
天地读后感     
《围棋天地》2008,(14):102-103
前几天乘兴写了些对今年《围棋天地》第12期的读后感,但多言之未详,趁现在有兴致,决定更饶舌些,展开来谈。解剖的仍旧是这只麻雀。以一个老读者的身份,谈谈自己对天地的一些看法和希望。  相似文献   

20.
《围棋天地》2008,(23):95-96
《围棋天地》的乔婷向我约稿,我提出交换条件,给我寄点旧杂志来。她一古脑儿收集了十几本,厚厚一沓子发过来了。我笑回她短信:够我看几年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