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苏轼写诗词常用狡狯的手法。刘贡父《彭城集&;#183;见苏子瞻所作小诗因寄》诗云:“千里相思无见期,喜闻乐府短长诗。灵均此秘未曾睹,郢客探高空自知。不怪少年为狡狯.定应师法授微辞。吴娃齐女声如玉,遥想明眸嘲黛时。”刘贡父认为苏轼诗中含有微辞,很显狡狯。苏轼写诗词常用的狡狯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戴着抒情面具,抒写心中惆怅;另一种是巧妙运用比喻和典故,怨刺新法,抨击时政。  相似文献   

2.
由于古代封建社会交通不便,音信难寄,于是羁旅行役人思归,闺妇思夫,中国古典诗坛上便多了一种抒发相思别情的诗,这些诗歌因其表意的真切,情感的幽咽缠绵,表现手法的独特丰富,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文整理归纳了古典诗词歌赋抒写离愁别恨常用的几种方法:借想象抒写思念;用比喻抒写离愁;用夸张写相思之甚;以反衬写归乡之情;用谐音双关抒情;虚实相生叙别情;善于运用意象写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如日暮、明月、秋景等。  相似文献   

3.
理趣诗又名哲理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类型。理趣诗的创作不乏高手,苏轼之作尤具特色。苏轼的一些诗词极富理趣,大致有在咏物中寄寓理趣,在说理中蕴合理趣,在写景中包孕理趣,在叙事中穿插理趣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鉴赏古代诗词,少不了要掌握其表现手法。而在诸多表现手中,有一种并非罕见的“对写法”。顾名思义,对写法即写对方的手法。请看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见人数版高三册《语文》)一词的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三句是从一个典故演化而来的。唐人孟棨《本事诗》载有一个传说:开元年间,幽州衙将张某的妻子孔氏死了,后来忽然从坟里出来,给张某题诗说:“欲知断肠处,明月照松冈。”由此可知,苏轼于此不是从自身运笔,而是写对方——妻子,通过写妻子的眷恋之情来曲折地反映诗人同样的情怀:你在明月照松冈之时柔肠寸断,“我”也哀思满怀啊!  相似文献   

5.
<正>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咏梅诗词在中国诗坛上可谓车载斗量,而这首律诗却别具一格,在刻画红梅时,不但赋予它性格化,还展示出它的精神世界,同时又寄寓自己的情怀,堪称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  相似文献   

6.
《史记》寄兴悠长,笔法多姿。司马迁善于在叙事中借细节描写、主干外的侧笔等以寄寓微旨。作者还善于借论赞之间的对比、论赞与正文的互相发明等手法寓以微辞。此外,篇目的编排也可见其褒贬抑扬。  相似文献   

7.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顾名思义,写的是物,寄的是意,写在此而意在彼,写景状物是托词,是手法,真正的用意是“借物”或“托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志向罢了!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写作手法,也是作者抒发情志的常用手段。其实,我们平常写作时也没少用过这种手法,我们常常把老师喻为“春蚕”、“蜡烛”,也有同学喜欢把老师喻为“铺路石”,假如择一写成一篇文章,写的是春蚕,而歌颂的是老师的奉献精神,这就是“借物抒情”。许多作家诗人也常常用此法写作。如屈原的《橘颂》,写的是橘,歌颂的却是爱国情怀;于谦的《石灰咏》,写的是石灰,表现的却是…  相似文献   

8.
《西厢记》被喻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花间美人”,是高度融合了诗词意境美、语言美的“诗式戏曲”,其《长亭送别》更是由于特殊的艺术价值而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精读课文。仔细研读这一选段会发现,这短短19曲其实运用了很多古典诗词惯用的方法来抒写人物性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张生的钟情,莺莺的深情,达到了让人沉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透过这一选段的分析,也大致可为我国古典诗词的抒情方法作一个梳理。从抒情类型来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与西方艺术不同,由于中国文化中贯有的“含蓄”风格影响,直接抒情在我国古典…  相似文献   

9.
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曲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哀乐倍增。从形式上来看,落笔对方、移情别恋、琵琶反弹是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最主要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曲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哀乐倍增.从形式上来看,落笔对方、移情别恋、琵琶反弹是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最主要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初贬偏僻荒凉的山城,虽有孤独寂寞的感慨,虽有悲苦失意的惆怅,但作为政治家的诗人,有着更多的却是坚毅与自信,他用一首七言小诗,借情抒情,表达了自已政治失意后乐观与旷达的情怀,产生了一种振聋发聩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鉴赏古代诗词,少不了要掌握其表观手法。而在诸多表现手法中,有一种并非罕见的“对写法”。顾名思义,对写法即写对方的手法。请看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见人教版高三册《语文》)一词的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这三句是从一个典故演化而来的,唐人孟棨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中,常有作者写入英雄形象,来帮助自己表情达意的现象,这就是用典的一种。如何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呢?首先要明确类别,英雄大体可分两类:一类壮志未酬,一类功成名就。第二,无论引用哪类英雄形象,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有所寄寓。因此,要注意把英雄形象与作者的经历思想融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答题时,可用下列语言套用:诗人追慕英雄,以英雄自比(自况),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或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表达建功立业的决心。下面以第3册的几首诗词为例进行分析:1.《蜀相》中写诸葛亮看题目可知,杜甫在诗中写了心目中…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经过老师讲解和自己的复习整理,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先回顾一下,大致有四点。一、熟悉类型。我们接触的古诗词成百上千,主要可以归纳为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和即事感怀等几个大类。二、熟悉形象(思想内容)。常见的如:爱国、爱自然;惜别、思乡、送友、怀念亲人;寄寓人生态度、抒写美好理想、隐含生活哲理;仰慕英豪忠烈、渴望建功立业、表达报国无门的惆怅与愤懑;久戍边关、征人思乡、思妇怀远;借古讽今、抨击黑暗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感慨个人遭遇;抒写人生感悟、闲情逸志、热爱生活等。…  相似文献   

15.
“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说过:“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这话说得极为鞭辟人里,通过咏物来抒情言理,这是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这里选两首以“鱼”为描述对象的诗,作些分析比较,赏析其借“鱼”抒情的深远意蕴,借“鱼”说理的深刻寄寓。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的《蝉》不是直写物象,描摹声色,而是托物寓怀,抒情言志。借蝉寄寓自己志行高洁而不遇于时的处境和悲愤无告的心情。前半部分,物我同一,写蝉即写人;后半部分物我相分,咏蝉寄怀,隐显分合。整首诗构思缜密,体物精当,物我融合,是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7.
食指是朦胧诗的先驱者,由他开创并启示后来者的不仅是他诗歌强烈的现代性特征(个体意识觉醒与现代艺术手法),还有与之水乳交融的古典情怀。食指自幼深受古典诗词浸染,兼以时代政治抒情体式的调和,造就他诗歌中弥足珍贵的诗美品质:古典情怀。抒情传统、意境阐发、古典体式(听觉艺术)是食指诗歌具有古典情怀的三个层面,其对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值得重视,给当下众声喧哗却秩序混乱的诗界以警醒。  相似文献   

18.
正抒情散文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物写人,借物言志。例如高尔基的《海燕》、郭沫若的《石榴》。这类作品往往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看似状物,实则写人,化抽象为具体,变直白为委婉,以含蓄代明说,使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更加耐人寻味。近几年适合写借物抒情文章的中考命题渐见其多,例如  相似文献   

19.
诗词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所以讨论一下诗词的抒情手法就很有必要。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直接言明,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手法,不同于直接抒  相似文献   

20.
与同题材作品相比,李商隐的《蝉》不是直写物象,绘形绘声,而是托物寓意,抒情言志,于虚处用力,借蝉以寄寓自己志行高洁而不遇于时的处境和悲愤无告的心情。前半部物我同一,写蝉即写人;后半部物我相分,咏蝉寄恨,隐显分合。整首诗构思缜密,体物精当,物我融合,是咏物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