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学校始设于19世纪60年代,叫做“学堂”。当时仅有若干新学,尚无学校系统。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后,中国开始有了近代学制。  相似文献   

2.
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1901年,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为求自保,被迫实行“新政”。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1月13日,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时称“癸卯学制”,一直沿用到1911年清朝覆灭为止。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从清政府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开始真正独立设科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从新中国成立,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是我们半个世纪以来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不管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已经过了百余年,语文学科也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语文教育在一次次的变革中发展、成熟。但是语文教学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少、慢、差、费”的现象似乎仍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清政府推出“新政”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有现代意义的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外国语文进入中学课程,而外国文学作品的译本最早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则是在1920年洪北平、何仲英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套中学白话文教材《白话文苑》(四册)中,共有四篇:胡适译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6.
语文,作为现代学校课程,起源于1902年清朝政府颁定的《钦定学堂章程》,至此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已整整探索了一个世纪。回眸百年历程,科学地分析过去,汲取各种实践成果,对指导语文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由“旧时期”向“新时期”转变过程中的两种思想交峰及叶圣陶的历免贡献,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因其废旧(科举)而终止了一个施行了1000多年的教育制度,又因其倡新(学)而开启了近代中国教育的新篇章,所以在中国教育史上地位特殊。从介绍近代以来至“新政”前的教育概况入手,通过对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特征、局限性及其原因的分析,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科举制度的废除,为近代教育和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发展扫清了最严重的一道障碍;《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官派出国留学和鼓励自费留学,培养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大才;新式学堂开设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推动了“新学”的传播,促进了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1902年,清政府公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这是中国第一次由国家正式发布的近代作教学章程。壬寅学制虽经公布。但并未实施。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正式颁布后并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教育学制。也正是从此时改变了传统语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混合的局面,是  相似文献   

9.
一、1904-1952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制定的在全国普遍实施的第一个课程设置方案。“章程”正式规定在中小学均开设地理课程。从此地理课被正式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即使作为我国普通教育阶段的一门独立学科.即以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的施行为标志.语文教学也有了近100年的历史。先辈们对语文教学体系的建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筚路蓝缕之功不可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超  谢佳 《文学教育(上)》2008,(23):153-153
一、中美德三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一)百年回眸: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1、20世纪上半叶的外来影响 (1)世纪之初日本的影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条全面模仿日本教育的道路,190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和1904年“癸卯学制”皆是日本学校教育制度的翻版。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国家,不同年代乃至不同的学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国自汉代开始,学校教育中普遍采用等级记分法。如汉代太学的成绩评定分成及格和不及格两个等级,后又分甲、乙、丙、丁四等或优、良、中、可、劣五等。中国学校采用百分制最早始予清代末年,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中规定:“评定分数以百分为满格,通过各科平均计算,每科得60分者为及格,不及60分者为不及格。”百分制记分法断断续续地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起初学习苏联广用五分制,后改百分制。“文革”期间,学校曾用及格与不及格两级制以及百分制等方法。现在我国学校教育习惯上采用百分制记分方法,60分及格似乎天经地义。尽管有时人们也采用“及格与不及格”两级记分法以及“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法,但百分制毕竟是人们最常使用,同时也是最熟悉的一种记分法。  相似文献   

13.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拟对《中国工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进行修改。为什么要修改此次《章程》?具体作了哪些修改?改后将对工会工作产生什么影响?针对以上问题,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副部长贾端阳接受了记者访问。贾端阳表示,此次《章程》的不少修改都紧跟时代变化,一些条款的修订有利于吸纳日益庞大的农民工团体加入工会。  相似文献   

14.
奚少庚 《吉林教育》2000,(11):33-33
1、“语文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观,影响颇大,人们对此尚缺乏认识,此小论纲,以求醒目。据敝目之所见,此观点始见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供谋生应世之需要。”此观点成型,在穆济波《中学校国文教学问题》中:“‘语文的本身绝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语文只是人类生存必有之一种工具……教育之目的亦别有所在,而语文不过是为便利达此目的之工具。”而穆济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因教时的限制,需抓要义,才有收效。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巧妙切入,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教学鲁迅的《鲁迅自传》,本人从“转折”入手,展开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鲁迅自传》,呈现了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一)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设置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结构从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至今,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100多年来,语文课程结构都是以"课堂必修"为主导。人们对于语文课程的理解,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种统一认定的形式单一、呆板的语文教科书。但值得高兴的是,国家教育部2001年6月报经国务院同意执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正式强调"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可以说,中国二千多年的语文教育史,就是一部人文教育的历史,只不过不同的时代,人文教育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直至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中国语文学科才真正确立,在这之前,中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严格意义上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1923年由当时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下属的“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讨论制定并颁布试行的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8.
于建福 《教育学报》2012,8(6):26-32
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孝经》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列入中小学堂"读经讲经"科目,体现出时人对儒家经典价值的认同和自觉传承。细读该章程文本不难发现,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实施中,注重"博""约"相济,避免"泛滥无实";系统设置,少读浅解,循序而渐进;善于诱导,晓之以义,慎之以罚;区分天资秉性而因材施教,明确反对"强责背诵";兼顾"中学"和"西学",实现"无一荒经之人";将修身诸科目与"读经讲经"相融通,发挥育人的综合效能。这对当代切实重视经典价值的传承,优化经典教育内容的设置,破解经典教育面临的难题,增强经典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都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全校都在传唱着一首歌,歌名叫《男儿第一志气高》,它的曲调来自日本童谣《手戏》,教唱者为该校乐歌课老师沈心工。此歌标志着中国学堂乐歌的正式诞生。所谓“学堂乐歌”,其实就是清末民初新式学堂的学校歌曲,就是我国学校校歌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但是,对于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具体的解题策略,《标准》没有进一步说明。本文打算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