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丽萍 《考试周刊》2010,(24):174-175
主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促进人的发展,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和发展其主体性。本文着力讨论的问题就是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的价值是教育的最高价值;培育和完善人的主体性,使之成为时代需要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主体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为目标,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成为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王程成 《考试周刊》2013,(78):178-178
所谓创造教育,就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别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且创造是学生个人或集体的自发行为。他人的引导,都必须服从学生的自主性,是处于次要地位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学的理解、接受、深入和参与。教师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即是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深层意义,其实就是以生命为本。生命教育的本质——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教育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其实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调整不断发展变化的师生关系。使之呈现出一种良性互动的和谐局面。尤为重要的是,主体教育思想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活动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求学校和教师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深入探究的活动氛围。在以“人文性”为基本特征、“多元性”为价值取向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主体教育思想,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就是学生介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主体参与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他们投身教育实践,使其“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丰富”、“成为社会进步的参与者”。最近,在素质教育的研究中,人们纷纷把目光集中在主体参与上,这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前瞻知识经济的新世纪,经济的公平和自由竞争就是对人的文化含量的测试,就是通过教育提炼的人的创…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性之一就是人本化。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存、引导人生、使“人”成为“人”的活动,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活动。“以学生为本”是人本思想在学生管理中的体现,其理念就是重视人性,把学生视为学校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和境界,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就是激发。诚然,学习动机问题,即学生能否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以及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被很多有识之士认为是学校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玉梅 《吉林教育》2008,(3):109-109
人的经历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及所处环境所受教育和交往的总和。经历教育的本质是实践育人,核心是体验感悟,关键是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经历教育又是开发型的德育,离不开最原始的人生资源,那就是情感资源。我们的实验定位是:充分发挥情感影响力,激励学生在全面的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学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依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挖掘和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其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促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基本特征是三性,即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只有在参与教学实践中亲自体验,尝试探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相反,如果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个性教育的真谛是注重每个学生自身潜能的开发和人自身特长的充分发展,使每个个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扬长迁移原则是利用学生自身之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机制,调动学生内在的自我发展潜能,促进和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确立了现代教育的目抚、内容什么是素质教育?人的素质是人具有的品德和才能,人的才能主要表现在从事劳动时具有的体力和智力的综合能力。人的抽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能最本质地反映人的基本素质的各个方面。人的素质是在人出生以后,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具有的。素质教育是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施的教育,是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科学的、正确的教育途径,使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促使人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应始终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通过学生的意志努力形成优良的品德,即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简单讲,自我教育就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依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挖掘和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其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促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基本特征是三性,即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中最根本的属性,发展人就是要发展人的本质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探讨和研究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相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主体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是否能建构一种尊重人的主体发展性和主体生成性的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很值得反思,并在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人的主体性的理论视野反思当下的基础教育,我们看到,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正在走失,学习处于“无自我的主体”状态,要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实际就是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和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多元智能观,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要打破教育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思想的权力与话语权力;要建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并通过心理暗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培养创新精神。赏识教育主要应从抓教育契机、捕捉闪光点、开展活动、更新家长观念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快进步。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单道华 《江苏教育》2012,(11):51-53
学生自能发展是学校教育一个永恒的课题。教育知识无论如何增长,教育观念无论如何创新,都不能忽略关心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学习与自我成长这条主线。我们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把"自能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就是要培养能不断改变和超越的"自燃人",就是希望"为了社会和谐发展、个人能力充分发挥以及个人能够终身学习"提供应有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和谐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现代教育的系统理论、方法为指导,探索学校教育内容合理配置与协同运行机制、促使学校教育整体结构达到优化和谐,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