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明 《甘肃教育》2007,(11S):61-61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共同点:自然美是基础 1.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二者之间的表现对象基本相同。二者都是以表现大自然的山川景色、客观景物为主。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用绘画表现大自然的壮美、生机和万千景象,寄托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理解和情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外艺术家共同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2.
情境教学,是通过建立师生之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也不同于教学论,它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发挥人类情感的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听说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的听说训练陈中献一、创设情境,诱发情感音像媒体参与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对于那些以景物描写为主的散文,我们就抓住一个“境”字。这些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生动、形象。透过这...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人类主观思想及其思想情感表达的艺术,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其情感表达的方式是多样性的。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作者的文字抒写部分,及其借助多种表达方式及手法,可以将文章的情感通过壮景抒发出来,这则充分体现出了语文表达艺术的魅力。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三峡》一文中的情景分析手法进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景色和情感表达融为一体,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故都的秋》中包含大量的景色描写,教师应引导学生鉴赏这些景色描写,让学生在对比中、在勾勒中、在品味中不断体会作者寄予在这些景色描写中的思想情感,进而产生心理触动和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6.
为了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笔者在总结了大量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了学习情境创设的探索。所谓情境,是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境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一、创设课堂学习情境的必要条件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普遍使用依据新…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小学自然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地条件。下面是我在自然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写景是对自然景色、客观环境和周围陈设的描写。景物描写有的直接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有的起渲染气氛、烘托中心的作用。一篇好的景物描写,能反映出时代的气息和当时、当地的社会风貌,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串连故事情节。许多写景物的习作,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某一方面的感情,它不仅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读者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还能提高读者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从而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增长见识。一、写出景物最显著的特征世界上的景物千千万,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就是同一景物,…  相似文献   

9.
英语与其他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渗透相关学科教育。通过各学科间的联系、交融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自然渗透的学习情境中活学英语,学活英语。一、渗透思想教育,激活学习情感思想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它是一项艺术性、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协调各种因素,才能在学生心灵这架钢琴上弹出美妙、和谐、动听的乐曲来。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每一节课中都应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在学习“购物”(shopping)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在情境练习中使用“请”、“谢谢”、…  相似文献   

10.
努力创设情境活跃自然课堂教学山西省平定县实验小学田瑞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借景抒情是古诗词中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它主要是指寓情于景,借助客观环境中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的情感。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通过移情于物、融情于景的方式来把自己的情感通过周围的环境和情景来表达,使这些景物带着感情色彩[1]。诗人在对景物的观察中通常包含情感,带着有情之眼去看事物,以有情之笔去进行诗歌创作,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中,使景物浸染上情感,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境教育是指在教育中以情感为基础,通过某种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环境或气氛中接受教育。情境教育可以强化受教育者的自主式认知态度,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抑制、转化消极性情感。情境教育更强调营造一种能引发受教育者思想波澜,产生共鸣与震撼的氛围。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教育改变了过去较偏重理性对感性的制约作用,发掘人的情感因素,促成教育对象自身的参与,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情感与理性的平衡中寻求最佳支点,完善教育内容体系。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重视情境、运用情境,设置情境。而典型实践显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大都以一种怀疑或不肯定的心态看待纯理性教育,他们都怀有“耳闻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的心理态势。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就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将其置身于典型实践环境之中,以自己的亲身感性认识产生丰富真切的情感体验,又通过个体间情感的感染,使受教育者产生情感共鸣,促使外部环境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和谐统一,促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典型人物的参观、访问、调查和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显示的特殊氛围。其途径包括有榜样法、比较法、形象感染...  相似文献   

13.
陈冬蕙 《考试周刊》2013,(69):60-61
情感是教与学双边活动有效开展的思想基础和保障.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看、评议情境,进行问题解决的模拟表演过程,从而达到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把握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性教学策略的使用,有助于初中生学习情感的有效激发,有助于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推进.作者结合情境性教学策略要求,就如何实施情境性教学推进教学活动进程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想象与情感是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中重要特质.诗人认为想象可以使主观感受的自然呈示人类心灵中的自然,并使自我情感融于人类对自然的普遍情感,达到自我灵魂的净化,对人类、生命与自然作真诚的形而上的沉思,从而产生某种人生的顿悟而升华为客观理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教育者,通过设定与所教内容相关联的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通过情境产生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以及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情境教学法的手段是情境的设置,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响应,实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加强记忆的教学目标。情境教学法的关键是情境设置恰到好处,触发学生产生积极联想。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学习的语文课本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课文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写景物为主的课文,如《繁星》、《桂林山水》、《火烧云》、《梅雨潭》、《海上日出》……这些文章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真挚感情。另一种是在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课文中,穿插了一些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的著作《小石潭记》被安排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及感悟生活等。这篇文章展示了优美的景色,加之悲凉的情感,可促使中学生对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进行品味观察,积极关注自然和思考人生,体会当时背景下作者的那份寂寥凄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文人内心世界的体悟。  相似文献   

18.
正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带动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情境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虚拟或者真实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这是通过一种无意识的暗示与培养所形成的情感教育模式,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在如今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情境教学能够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在情感的冲击与体验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从而提高写作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是被看作考试拿分的工具时,教师不可能有更多精力去关注和研究情境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思想政治课“三位一体”的教学任务重新被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将推进其实质性进展的时候,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就逐渐显示出来了。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之爱学、会学、学会,情感教学法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一、情感教学法的意义及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因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首先,情感教学的情境性特点,能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习自觉的最初动因。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常常直接源于他们对这一学科的情感,而情感又是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讲授、生动简练的图表、平等融洽的对话、富有社会生活体验的走访调查,这些情境的创设,都会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从而启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促成他们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情感的两极性特征,有助于引导学生明是非、辨美丑,提高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20.
《草原》是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文笔优美、情感浓郁的记叙文。文章抓住事物的特点,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生动地描述了内蒙古事原的瑰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情景交融,是一篇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教学本文时,教师若能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的景色、美的语言、美的文思、美的意境,将有利于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美好的情操,提高审美素质。一、巧用多媒体,感知景物美审美的基础是审美感觉,即审美主体的审美对象所产生的感性认识。课文作为审美对象,学生的认知障碍是没亲眼见过内蒙古草原,很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