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改前,教师备课更多立足于教材,尽量让学生来适应教材,专注于课本知识的上传下达。新课程对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都做出了新的要求与调整,因此,教师的备课也要跟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2.
再说备课     
吕品品 《学前教育》2007,(11):50-51
备课是每个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它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时的重要准备、是一项需要用心、用脑,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精力的劳动,是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关心的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对学生是否“会学”知识缺乏思考。然而,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竞争激烈的今天,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通过自学去掌握、更新和发展,可是现在很多学生不懂得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不.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高投入、低产出、负担重、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变教为学”就是要体现教学的生本位思想,实现师生角色互换,但是,一些规定性知识和概念,其内容几乎都是既定和现成的,是毋庸置疑的,没有太大的探究空间,导致它们的互动教学常常沦为全盘灌输。其实,只要教学得法,这一现状是可以得到扭转的。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角的再认识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直线中直的含义以及角的作用。直线中的直有确定的方向,一直走不会出现拐弯的现象,一直走也就不会改变方向。拐弯了就意味着方向改变了,也就会出现角,所以说角的作用是描述方向的改变。这在我国现行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并没有体现。[1]  相似文献   

6.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备课?备课应做哪些工作呢? 一、要备教材。于漪备课法指出:教师钻研并掌握教材,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的过程,达到懂、透、化的需求,“懂”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一、数学教学的文化性这里所说的文化性是相对于工具性而言的。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传统,是把数学知识和方法视为数学家制作完成,留待后人学习使用的工具。对于工具的使用追求的是正确和熟练。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并且熟练地掌握工具的使用,课程内容力图做到模式化和程序化。因此使得数学课程内容缺少了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性、可以这样还可以那样的多样性以及前人创造知  相似文献   

8.
教师备课时应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而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标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同时需要考虑另外两个目标,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2008,(7):99-100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深入,变“为教而教”为“为学而教”己逐渐为大家所认同。“学习设计”的理念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性和学习成效的最优化。因此,我们在进行备课设计的过程中,遵循“学习设计”的理念,在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师的教应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把“教”转化为“学”。  相似文献   

11.
众多教师在来稿中交流了他们开展集体备课的经验,我们从中选择了三篇.前两篇从学校层面讲了集体备课的开展与管理,最后一篇讲了一种广义上的集体备课。循着他们的经验,我们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讲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本来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课堂上,却是"教"成了绝对的"上风",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析高中数学课堂变教为学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时。一些教师感到这套教材是“学生好学。教师难教”。这恰好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因此.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已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适应地理教材的变革。教师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生动、  相似文献   

14.
正"变教为学"的主旨在于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发明",试图在教师不讲的情况下,自行完成教学目标。这似乎有些难以置信,不通过教师的讲解,真的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吗?其实,不讲并不代表不思、不想,这更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新知识,挖掘知识本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为学生设计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下面笔者就以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实践"变教为学"教学的过程与思考。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种较为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针对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数方格、割补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教要服务于学。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已被人们所共识。在教学中。只有依“学”施“教”,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结合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使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不理想,这是当前中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扭转现状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遵循这种理念,彻底变革课堂教学,让出讲台,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教为学,变听为讲,教师不见自我,采用自主、合作、互助的学习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学习自信,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大面积提升了教学质量.现将本人的一些教学心得综述如下,供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7.
正"变教为学"的课程与教学研究,特别强调学习目标(Objective)、学习任务(Task)和学习活动(Activity)这样三个概念。其中"学习目标"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用于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紧密相关的。备课中首先要思考的不是"学习活动"如何设计,而应当集中精力思考"学什么"的问题。换言之,也就是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以分为"总目标"和"子目标",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仅是“学会”,而更重要的是“会学”。为达到“会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这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知识目标的获取,是靠学生自学或讨论来实现的,因此,只有通过授予学生自学之道,求知之法。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钻研、去思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就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就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习惯思维,教师高高在上,是绝对的主动者,学生永远是被动者。这种教育思想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应该摈弃。  相似文献   

20.
胡平 《现代教学》2008,(7):66-67
按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一课时一课时的备课是长久以来为大家所熟悉和使用的备课方式。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某些大单元里内容很多,需要十几个教时或更多教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是一课时、一课时进行备课,所以有的课安排的内容单薄,一节课下来教学的实效性太差;有的课容量又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