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涅(Robot M·Cagne)认为"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环境因素通常是指"在家庭、地理环境、学校和各种社会环境中的事件",从学校这个层面上来看,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与之相联系的学校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虽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其生理层面的因素,但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个体的发展则促进或抑制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俱有的,它是儿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对于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我们主要从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代青少年学生退缩性行为,是以社会性退缩、行为抑制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产生不利影响。形成的原因既有现代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又有个人内在因素。教师和家长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和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4.
陶陶和沙沙正在画画,陶陶缺少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沙沙笔盒里有一支,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沙沙不肯给他,陶陶气得把沙沙的东西全扔掉了,还用脚去踢沙沙。在幼儿园,陶陶总爱打人,一会儿打哭了佳佳,一会儿碰伤了丁丁,把小朋友都得罪了。老师经常跟他妈妈谈话,小朋友一见他妈妈更是纷纷“告状诉苦”。 相似文献
5.
6.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推我"……在学校,这种打闹声音我们会经常听到,教师该如何应对呢?不责备?孩子会打得更厉害;真要责备?好像也没多大的事。其实,这和学生的年龄及生活环境有关,学生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再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子,家长深怕孩子受到欺负,总是跟孩子说"你去打,打伤了爸爸帮忙看"之类的话,使得孩子产生了喜欢攻击别人的想法。具有关资料显示,70%的少年犯在学生时期存在攻击性行为,所以,矫正 相似文献
7.
1引言目前世界上的昆虫就生活习性来说,大多数是独居性的,它们除了交媾外,两性间概无联络,雌体产卵后,也不复关心自己的后代。而有一部分昆虫是营社会性生活的,余体与其子代在一个巢穴里共同生活。这些昆虫被称为社会性昆虫。社会性昆虫的行为和生活史类型是极其多种多样的。其中膜翅目昆虫和等翅目昆虫的社会性行为最为典型。2昆虫社会的一般特征昆虫的社会性群体有别于一般的昆虫群体。一般的昆虫群体的产生主要是由外部的自然条件(如食物的集中、温度、湿度、光线和地理环境等)引起的,群体内的个体之间只可能有暂时性的生活关系… 相似文献
8.
9.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4):75-79
本研究主要通过调查幼儿园大、中、小班各10名幼儿产生的攻击性行为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了解教师应对幼儿攻击行为的方式方法;对取得的素材与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求原因,探究"自然后果法"在幼儿攻击行为矫正中的具体运用,从三方面入手,即教师在何时运用此法、教师在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足,今后如何更好的运用此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春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23(5):111-112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及表现课堂问题行为有多种多样的外在表现,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的;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型的。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 相似文献
11.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既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又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的不良行为。通常,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都会因为难以与他人发展良好的关系,缺乏正常交往的活动与经验,从而影响到其性格、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正常发展。如不及时干预,攻击性行为还可能转化为不良品德,甚至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课堂展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自己的所知所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学生从中总结规律、思路、方法、经验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课堂提问偏差的表现
(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主体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可事实如何呢?笔者观摩了许多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发现许多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着,教师先在教案上设计,课堂上再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有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单向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还是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相似文献
14.
一、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1.学生对学习的认知障碍。突出表现在排斥教学内容,排斥教师,对老师存有偏见,不信任,甚至采取敌对行为。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老师,对老师的知识,能力甚至人品都有明显的不信任感。所以,不认可老师的“教”。在学习上表现为消极应付,没有动力和目标,不能主动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信息闭塞,不会有效的“学”。总之,不能正确对待和分析教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待学习态度不好。 相似文献
15.
16.
17.
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科学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引发因素,探讨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和调控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是课堂学习纪律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调控课堂问题行为,才能创设积极、和谐、愉快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在“问题行为”的确认上,国内外学者存在着许多争论。美国学者林格伦在其《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过,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干扰学生或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的行为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他把问题行为分为“行为问题”“性格问题”“情绪问题”和“社交不成熟”等。前苏联学者常把问题行为称为偏离行为,与不良行为作为同一语用。我国台湾学者在讨论教室气氛时,也曾交叉使用以上概念,还有将问题行为和个体发展结合在一起,直接称“问题少年”“问题儿童”的。我国《…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研究认为,退缩性行为是一种心理和行为障碍。它包括行为抑制、社会退缩及社会性孤独等所有行为和情绪表现。行为抑制是指儿童在社会的和非社会的情景下表现出的害怕、退缩的气质特征,实质为胆小和探究动力缺乏;社会退缩是指在陌生与熟悉环境下表现出的独处行为,实质为社会适应不良;社会性孤独则是指被同伴拒绝,远离社会而表现出的消极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20.
李明德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7(8):77-77,79
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总会遇到一些行为后进生。这些学生虽然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但是对整个班级的管理,良好学风的形成影响极大。如何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性,把他们培养成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所谓行为后进生,是指那种行为放肆,不遵守校规校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