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有荣 《求学》2004,(3):47-49
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言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得分率一直很低,从1997、2003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得分率始终在0.5~0.58之间。为使高考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06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答对率整体上还未达到60%。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因而得分率一直很低,从1997-2003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得分率始终在0.51-0.58之间,而2004年辽宁卷抽样统计中该题得分率仅为0.34,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两条复习对策。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题目,而从答题的情况来看,都不够理想,其原因是文言虚词因依附的句子的变化,意义和用法也发生变化,考生就感到难以把握。其实判别文言虚词的用法也不是没有办法,下面的几种方法,就可以快速地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6.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08年高考相关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答对率整体上还未达到60%。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  相似文献   

7.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旬,表示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聿 《现代语文》2004,(1):21-22
“10年”指1993年-2002年,范围限于全国卷。进行大盘点,虽属炒冷饭,但可以由此分析哪些是已考过甚至是多次考过的(如“以”),一般暂时不会再考到;哪里是未曾考过的,登陆高考试卷的可能性极大。另外,可以粗略地了解  相似文献   

9.
2011年高考17套试卷中有9套单独设题考查了文言虚词,2012年则有10套。没有单独设题考查的高考试卷也常在文言文翻译题中涉及到虚词的用法及意义。但在复习过程中,不少教师与考生却对文言虚词颇感头痛。因为考纲要求考查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却十分复杂繁冗。不少考生是靠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和白话文语言差距很大,加上古代文化常识、口语俚言,因此十分费解。教师们难教,学生们难学。六年的中学生涯,学生们尽管也学了大几十篇的文章,但是往往只学个皮毛,零碎散乱,高考时多是凭着想当然去猜答案,自然得分不会理想了。 高三进行全面的复习.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曾经让学生大量背诵经典名篇,每周至少背诵一篇长文、五首诗词。“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种方法来自传统,也确实能潜移默化地提高能力,但它用于高考前的文言文复习就不合适了,因为它根本不是短时高效的好方…  相似文献   

11.
郝海英 《快乐阅读》2011,(9):125-125
1.梳理好知识网络。复习时,教师要以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必须掌握的文言虚词为"经",以高中语文课本(含归类练习)介绍的文言虚词用法为"纬",以"词性—用法—意义"为序列,对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进行一次梳理,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网络。在梳理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主干"知识,避免烦琐分类;  相似文献   

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一个比较固定的考点,每年必考,出现率为100%。其考查形式一般为三种:一是四项中同一虚词比较用法的异同;二是不同虚词比较用法的异同;三是四组八句,每组内两两比较,辨析其用法的异同。以第三种形式居多。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只依据虚词在该句中的意思,而该句的意思多数考生搞不准确,从而导致答案准确率不高,做错的情况严重。笔者多年从事高三备考工作,就这个考点的答法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下面以05年全国各省部分文言虚词题为例,将本人的一点心得贡献给广大考生及同仁。  相似文献   

13.
一、把握词性,辨别用法。即根据某一虚词在不同词性下的用法差异来掌握虚词用法的方法。“以”与“因”两个虚词均主要有介词和连词两种用法。如何在句中区别呢?我的方法是:后跟代词或名词(包括名词性短语),是介词;后跟动词或句子,是连词。例如:  相似文献   

14.
李聿 《学语文》2003,(3):26-27
“10年”指1993—2002年,范围限于全国卷。进行大盘点,虽属炒冷饭,但可以由此分析哪些是已考过甚至是多次考过的(如“以”),一般  相似文献   

15.
师:上个星期,我给大家布置过一项课后作业,要求大家把12个文言虚词的结构图画出来。这个任务完成得怎样呢?我随机抽几位同学上黑板吧。  相似文献   

16.
杨帆 《考试》2004,(6):4-6
相对于文言实词而言,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的文言虚词要少得多,但文言虚词词性多变,用法灵活,想轻松驾驭它绝非易事。这里略谈一下虚词的考查形式和辨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佳凤 《广东教育》2008,(11):38-39
【原题解析】 这道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采用给出四组8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找出异同的方式进行考查。共考查了4个虚词。设置这道题是为了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把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自觉迁移到阅读中,因而沿用了将课文所学例句与阅读材料中的句子对照组合的考查形式——在用来比较的8个例子中,除原文外,其余4个全部选自中学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向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既多又杂;而且散见于教材。因此整理、复习这部分知识内容是令广大考生深感头痛的事情。本刊急考生所急,特别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及诗歌鉴赏四个方面入手,“烩”制出这道特制的有关文言文复习与解题技巧的“拼盘”以帮助考生备考。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文言虚词中常犯五病:死记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孤立地理解虚词;只从结构形式取义;不顾文言句式特点而硬译;以今律古。有鉴如此,在文言虚词学习中要抓五个“着眼”。一、着眼虚词变化发展,把握它虚化了的引申义。针对多数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变而来的特点,着眼虚词变化发展,由较实在的意义入手把握它虚化了的引申义。以介词“以”为例,其基本义是“用”,如《活板》“以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阅读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在这一要求之下,又安排了“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能力层级。在这两个能力层级下又提出了6条具体的能力要求。“理解B”中第一条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条是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第三条是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