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小说是“比真的面貌还要有神气、有活力、有生气”的“别具艺术生命的一种文体”,在中西经典文学中异军突起而独领风骚,相对于经典诗歌、经典散文、经典戏剧而言,是发展和成熟最晚的一种艺术样式.经典小说的教育要领略情节设置的生动性、多变性、奇特性和经典小说的教育要体味人物塑造的多面性、层次性、发展性以及经典小说的教育要感悟环境描绘的和谐性、独特性、虚幻性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基本上体现了经典小说的教育策略,用以指导欣赏者米欣赏经典小说.无疑有助于又好又快地培养出“求真”、“向善”、“崇美”的高素质的人才,并继而有效实现“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沟”的全新境域.  相似文献   

2.
经典戏剧是中西经典文学中较晚出现的非常特殊的艺术样式。文章对经典戏剧的教育要把握剧本的结构范型、结构要素和结构技巧,经典戏剧的教育要分析剧本的冲突特色、冲突形式、冲突类别,经典戏剧的教育要琢磨剧本的语言品类、语言个性和语言特点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基本上体现了经典戏剧的教育策略,用以指导欣赏者来欣赏经典戏剧,有助于又好又快地培养出“求真”、“向善”、“崇美”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结构第一”是李渔戏剧理论的经典命题和核心观点,表现出一种重视戏剧结构的审美趋向,其“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等结构原则,标志着戏剧创作和评论开始了从“重曲”到“重戏”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4.
学习英语是为了进行交际,交际离不开听说读写。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相互依赖,听是第一位的,它既是语言学习的起点,又是在口语交际中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丰富课程资源,让学习内容多元化
  我校英语课程补充了“经典戏剧课”。戏剧课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在了解经典戏剧、学习经典戏剧、表演经典戏剧的过程中体验原汁原味的英文,提高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5.
布莱希特论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的传承时提到:“经典戏剧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是因为一直被人们利用甚至滥用。教师用它来宣讲道德,自私的演员和朝廷用它们赚取荣耀,贪婪的商人用它们出售晚间的消遣。经典戏剧被盗取,被阉割,也通过种方式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6.
姚一苇的戏剧是当代台湾“新戏剧”的旗帜和“人”的戏剧的经典、也是他一生探索的“真正国剧”。姚一苇自称“是一个真正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的人”[1],其实,他的戏剧创作是从写实(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写法”,而贯穿和突出的主线是现代主义。晚年,他又对后现代主义剧场表达了深深的担忧与明确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莫泊桑经典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多年来一直钳制着教师们的文本解读思维.文章换了个角度,从意外的故事情节、童年的叙事视角、艺术的审美方式和“去蔽”触文心等四个方面细读文本,发现了这篇传世经典小说其他的解读主题.  相似文献   

8.
戏剧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诸多文体之一,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意蕴丰富,被誉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本文从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着手,首先是从呈现方式来阐释戏剧教学要可读性和可演性并重,然后对戏剧文体特征进行深层次把握,知道教什么才能教出“戏味儿”来。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不是戏剧家,也算不上完全的戏剧评论家,他对《西厢记》的批评,不是更多地从对戏剧审美的角度出发,而是以读《庄子》等的方法来读《西厢》,他说:“读《西厢记》实是用读《庄子》《史记》手眼读得。” (《读法之九》)  相似文献   

10.
小说和戏剧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小说和戏剧作品生命力旺盛,这两类文本的阅读鉴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还有助于学生阅读感受能力和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他的睿智和眼力,将一个东方民间传说与一部西方经典小说加以对比,抽象出了两部作品的相同之处:都有“实的背景”,都有个“钟情、上当、终于被‘镇压’的女子”,都有个“坏事的‘妖僧’”,都有个“不值得爱的、背叛了爱自己的姑娘的男子”,都有个“忠于女主人公、保护女主人公、至忠至诚至烈但终于没有成功的悲剧性的忠臣式人物”。作者还对白蛇许仙的故事设想了全新的解释与戏剧处理,发人所未发。  相似文献   

12.
《阳光搜索》2005,(5):62-62
英国《卫报》根据书店销量研究公司的资料.列出英国人最喜爱的20世纪20本经典小说,结果荣登榜首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一本可以让人一口气读完而掩卷沉思的书。被《时代周刊》称为“现代文学十大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严苛的效率观要求人们不仅能读.而且会读:读得快.读得精.读得高效.读得有创意.这样一种阅读能力显然不是“生而有之”的.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有益地引导和训练.在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前提下.采用如下“五读”将有助于这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重读经典的高呼声中,文章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海明威的经典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两个贯穿全文的男性人物(杰克、巴恩斯和罗伯特·科恩)在身体和人格等不同方面的健全和缺陷进行对比,试图说明海明威暗示给人们人格的健全和道德的高尚高于一切,作者的这种道德诉求就像一缕阳光照在了“迷惘的一代”上。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经典名著只有反复朗诵,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储备,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只有读得多记得牢,才能文思敏捷,应用自如。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母语的基础性时期,纵观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16.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17.
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许多教师都意识到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力求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多数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但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滋有味的却是少数。  相似文献   

18.
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来看,戏剧基本上不考。不少学校认为戏剧不是高考的内容,因而仅在必修课上旨导学生“走马观花”了解一下有关戏剧作家作品等常识,更舍不得花时间开设《经典戏剧选读》之类的选修课程。在美国,中学生都要求看莎士比亚的作品,看过之后还要写剧评。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是元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它与唐诗、宋词 ,明清小说并列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时代经典” ;本文对元杂剧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艺术特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析 ,尤其是通过和西方戏剧的比较 ,论证了元杂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并进一步指出元杂剧对后世戏剧艺术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故典今读”。读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始终是我们坊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大问题”。读得太深奥,谁会喜欢呢?读得太简单,岂非浪费各位的时间?读得零散不好,读得枯燥不行,读得乏味更是可恼了! 那么,我们“贤人雅座”小栏目顺着中国丈学的发展梳理一条简单的脉络,沿脉络来讲解“故典”可好?咱们不妨把这条脉络设想为欣赏“中国文学”这一风景的小道,沿途有山水风光,有人文景观,可驻足细赏,可走马观花,更可神游冥想,如此,岂不美哉乐哉?当然,小道虽小,要读出“今”人的眼光风致,殊非易事。你们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尽快告诉我们哦!“文言坊”要建设好,还靠大家同心协力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