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党报的评论员每每要撰写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积极引领舆论先声.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社论、评论员文章似乎属于各种新闻文体中的"重型武器",媒体的倾向和立场,也往往要通过社论、评论员文章得到最直接、最鲜明的反映.此类文章的撰写者--地方党报的新闻评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呢?这是本文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本报评论员文章”的署名问题,首都有几家报纸曾分别在内部酝酿过。前几年,中国青年报曾用过署名评论员文章,去年福建日报也曾用过。可惜,这种做法没有能坚持下去,也没有引起新闻评论界的广泛注意。对“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认为,它既非个人署名的一般评论文章,又不代表编辑部,只标明是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其实,这类文章既然不代表编辑部,只是说明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莫如署上评论员的名字,以表明这篇文章是编辑部某位评论员写的。当然,文章的观点,见解也是属于他个人的。所以,我以为凡“本报评论员文章”皆应署名。报纸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读者发言,使读者能经常地、及时地听到报纸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种是代表编辑部的;一种是编辑部内某个评论员的,一种是读者或社外某个人的。代表编辑部的可以以社论,评论、短评等形式出现,代表编辑部某个评论员的可以用署名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代表某个读者或作者的也可以用个人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既然代表读者或作者意见的文章都署名,那么代表评论员个人意见的评论文章也应署名。现在,评论员文章一律不署名,使读者很难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意见是代表编辑部的,还是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而且同报纸的社论、评论,短评等也难以区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给新闻评论的分类也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3.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目前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仅以1990年12月份的《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为例,前者只发表一篇社论,而本报评论员文章则是十二篇,另有短评七篇;后者发表三篇评论员文章,七篇短评,社论一篇没有。在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言论工作的形势下,面对评论员  相似文献   

4.
党报评论主要是指: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及编者按、专栏评论。就权威性而言,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居于前位。社论最重要,往往直接传达中央声音;评论员文章次之,通常是阐述本报编辑部观点。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之所以分为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是考虑“格”。特别重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您好!在报纸上常见到“社论”和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这些文章是报社的人写的吗?一篇“社论”是怎样产生的?望贵刊能作一介绍。谢谢您了! 湖北宜昌读者 李 红  相似文献   

6.
在报纸评论中,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起着主导作用,其权威性、影响力不容置疑。然而,要使报纸办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贴近生活,仅靠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署名言论。它就像报纸的表情和橱窗,向读者传递着喜怒哀乐。但是,有些署名言论的作者板着面孔,  相似文献   

7.
每逢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以示重视和祝贺。“节日评论”是新闻评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众多读者这样认为:每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都代表党中央新一年的路线、方针,事实也如此。不少人至今未忘,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这篇社论产生  相似文献   

8.
新闻言论大致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编后等形式。作为地市党报,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新闻言论都应当而且应该组织好,但是,地市报毕竟很少刊发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部头的新闻言论,如何使新闻言论与地市报结合得更好,使新闻言论的旗帜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笔者以为,为新闻配发编后,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二、几种常见新闻评论的风格特色新闻评论的类型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当前新闻媒介常用的新闻评论类型主要有:社论(本台评论)、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述评、署名评论六种。这六种新闻评论的风格大同小异。下面就谈谈各种新闻评论的小异——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吉林日报>2001年11月15日刊登的<干净干事出活>一稿,被评为三等奖. 这是一篇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既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又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它的选题面更广一些,一般不从正面全面论述某个重大问题,而是选择一个侧面单刀直入,对所要论述的问题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分析.其篇幅一般比社论短.不署名的评论员文章,通常主要表达编辑部的意见,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更多地表达评论员个人的见解.这篇"本报评论员"文章,从写作上来说有如下三个特色.  相似文献   

11.
谭健 《军事记者》2006,(9):24-25
(二)文章合为时而著(杂文的新闻性特征)报刊是杂文诞生的母腹。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起着负载和传播信息的作用。它及时地把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以及人们对它的看法和评论告诉读者。人们的看法和评论在这里包括两类:一类属于集团组织,比如社论、本报评论员、短评等;一类属于个体,杂文就属于这一类。随着报纸这个大众传播媒介的运转,附丽其中的杂文也像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一样,包孕着新闻特征。新闻特征种种,在杂文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信息素质和涉世性素质。传播信息是新闻的一大特征,杂文也具有这种传播信息的功能。虽然它在…  相似文献   

12.
杨青 《新闻知识》2003,(12):31-32
“观点新闻”乍一听是一个新名词,但事实上,只不过是言论的新叫法。 比起以往中规中矩的言论来讲,现在的言论不仅叫法新颖,而且版面也非常多,以往只是作为一个栏目的言论,现在却整版整版出场。以往由报社总编或专门的评论员撰写的社论或本报评论员文章,现在仍然保留;但更多增加的却是来自专家学者、普通百姓的观点和意见。观点新闻版面增加,用稿量随之加大,写作门槛降低,让读者普遍感觉言论这一以往高高在上的写作方式,现在已经成了普通读者手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写作方式,言论写作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样的时评版在读者调查中往往是深受欢迎的新锐版面。  相似文献   

13.
读者喜闻乐见的专栏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论、评论员文章大多由专职评论编辑撰写,而专栏评论则大多采用读者来稿。从某种意义上说,专栏评论拥有大量作者和读者,堪称“群言堂”,最为群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党报的理论版是令读者望而敬畏的圣坛,典型的像文革后期拨乱反正的大块文章,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头文章, 振聋发聩,至今叫人记忆犹新;像响当当的社论、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15.
党报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以下简称社评),是党报言论中的“重武器”,也是最具权威性、导向性的言论。作为党报,需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组织撰写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有的放矢地阐明工作部署的重要性及如何去组织实施,从而增强指导性和启迪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行动,为中心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报纸的新闻言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专栏论坛的广泛出现和愈见活跃。各种各样的论坛以不同的风格和个性,传递着社会各个层面的声音,丰富和活跃了报纸的版面,增强了报纸对读者的吸引力,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今在报纸上,除了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等言论形式  相似文献   

17.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一书出版 本书收入江泽民总书记今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要点和5月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要点。同时,还收入有关“三个代表”的人民日报社论和新华社特约评论员、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等。本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自5月下旬起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陆续发行。 江泽民为《保险知识读本》题写书名并作重要批语  相似文献   

18.
评论理论中心自报纸改版以来,大家积极投入到这项涉及到每个人的工作中来,把报纸做好当成自己的事业和饭碗。目前,中心主要工作是三大块:一是本报评论员文章,也就是所谓的大评论。二是群众性言论。三是"理论前沿"版块的策划、编辑工作,主要是"理论"和"论丛"两个专刊。倾心打造,精心经营,拓展和强化评论宣传的影响力每遇国家有大事,省委、省政府有重大部署,我们都在第一时间撰发出社论或评论员文章。半年来,共发评论员和社论60余篇。《春天播种惜时如金》,是今年上班后第一天刊发的社论。文章仿如早春激昂的号角,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它创造性地传递了省委声音,动员全省人民迅即投入工作状态、投身跨越式发展,不失时机地发挥了评论的引导和先导作用,在荆楚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凝铸发展文化"系列评论12篇。  相似文献   

19.
在党报评论写作中,相对于时评和为会议配发的单篇社论、评论员文章而言,政经系列评论是最难写的.掌握这类文体的写作,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把握写作调门 把握写作调门,是写好政经系列评论的一个突破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经过多年工作实践的锻炼,评论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应该是优秀的,但需要体会、把握政经系列评论的调门,逐渐熟悉,领会掌握.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界有人把社论、评论员文章等称为大言论;把短评、编者按、编后和一些署名的专栏评论称之为小言论。大多数读者是喜欢阅读报刊上的新闻评论的,其中受欢迎的大都是小言论,尤以《人民日报》一版上的《今日谈》这类专栏署名小言论最受青睐。而爱读社论这类大言论的却只占被调查者中的很少数。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大言论”的一些思考。我以为,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或当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所发表的带有倾向性的言论。它在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论这类大言论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