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狗日的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川 《青年教师》2010,(3):16-17
什么是“国学”?在网上搜索一下,有如下一段文字:“这在学术界存在着若干不同的观点。章太炎先生称国学为一国固有之学术,吴宓先生称之为中国学术的总体,张岱年先生界定为中国学术的简称,曹伯韩先生认为,国学的范围是指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还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说法:钱穆先生曾经条析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人统、事统和学统,亦即为人、做事、治学的三大传统”。  相似文献   

2.
为学与为人的统一、化学术为德性是中国古代贤哲的优良传统。潘懋元先生的人生历程和为学经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尺度,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是如何将学术融入生命,实现为学与为人高度统一的。潘懋元先生治学与为人是学术研究者"化理论为德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章开沅先生是近代史学界的泰斗,其学术成就和影响力无与伦比。从其在读秀学术空间内的78部著作来看,他的学术成果可以分为教育和历史两类,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是其著述的丰产期。章开沅先生的学术研究率先在辛亥革命史发力,并将此研究贯穿近70年的学术生涯;同时,以此为基础,延及张謇、基督教史、苏州商团乃至抗战史、地方史以及古代史等研究。截至笔者起草本文(2021年7月),从知网学术空间中查寻到研究章开沅先生的学术类文章76篇,学界对章开沅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著作、教育思想、人物访谈和人生经历这五个方面的关注已持续近50年。这些研究是章开沅先生学术影响力的具体体现,也是章开沅先生思想脉络的全面展示。  相似文献   

4.
靳希斌先生是中国教育经济学界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四十余年的学术探求历程中,先生的教育经济思想日益丰富且个性鲜明,学术观点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引领性和指导性,为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思想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更好领悟先生丰富的教育经济思想及其蕴含的学术精髓,本文将先生的教育经济思想归纳为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教育投资与经济效益、人力资本与教育人力资本、教育服务与教育经营、教育创新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自学考试制度与考试经济等六个研究领域,针对先生教育经济思想体系和学术特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与评述。先生的学术智慧对于准确把握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进一步开拓当代教育经济学研究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传承意义和未来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术年谱是以年月为经纬,全面叙述谱主一生学术研究的传记。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立足相关史料,考证胪列谱主一生的重要经历、学术活动和学术业绩,编撰了南国农先生学术年谱。南国农先生学术年谱起于谱主生年,终于谱主卒年,按时间顺序,依客观性、整体性、连续性、迭代性等原则,采用简明的平叙体学术年谱叙事体例,以期系统描绘谱主的学术生涯,呈现其学术思想发展脉络,总结其学术贡献,为开展南国农先生和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学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历史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6.
吕思勉先生史学的最大特色是“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其治史严谨扎实,然又非为学术而学术,始终关注着现实人生,留意于生民福祉。先生的五代史研究就非常鲜明的体现了其学术的追求,例如对五代政权性质的论断,对梁太祖朱温定乱、恤民功绩的抉发与表彰,都是融贯今古的洞见,深具史识与史德。  相似文献   

7.
丁声树先生是我国名语言学家,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言组主任、词典室主任,《中国语》杂志主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二任主编。本作在丁声树先生的指导下工作、学习20余年,本是作对丁声树先生的治学与做人的回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丁声树先生的述情况及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二、丁声树先生的无形论及其在学术上的贡献;三、丁声树先生作为一代学术大师未能写出更多论的原因;四、丁声树先生的治学之道;五、丁声树先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一些情况,包括对祖国、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对老师的尊敬、对学生在学术上的培养和在生活上的关怀、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批评、在革时期对极左路线的无言反抗,以及丁声树先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徐鸣谦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的学术大家,他的道德、功业、文章永昭国史。今年是他百岁诞辰,我们应该纪念这位为国家、为民族、为学术作过重大贡献的学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李肇星先生为赵宝煦先生的新书《和为贵——赵宝煦学术文集》(英文版)所写的序言。赵老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资深教授,改革开放后首位出访西方的政治学者。在序文中,李肇星谈及了赵老赤诚的爱国之心,谦逊博达的学术修养,以及对建设和谐、民主社会的诉求,殷殷真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0.
静水流深见“气象”——鲁洁先生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洁先生的贡献在于对教育问题一以贯之的关切和睿智的思虑。对教育公共理性价值的孜孜以求,构成了鲁洁先生卓然的人格和教育品质,即有精神、有境界、有道理、有正气,是为气象。鲁洁先生学术气象的养成之道,概有四者:一是立乎其大的学术视野;二是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三是知行合一的精进功夫;四是居敬涵泳的人生态度。鲁洁先生之教育研究气象,于其自身而言,实有其独特性,不可摹仿,难以复制;对所有有志于教育研究以至于学术研究的人来说,又确具一般性,是一个值得悉心领悟的文本。  相似文献   

11.
唐文治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在他主持无锡国专的30年时间里,他把中国传统书院和西方大学办学制度进行了有机结合,把无锡国专办成了传统书院向现代大学转型的典范,形成了无锡国专独特的教育管理模式,并从中折射出唐文治鲜明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这给当今的学术界和教育界留下了很多值得认真思考、研究和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唐廷枢是唐山近代工业的拓荒人,为唐山近代工业的发轫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主要表现在创建开平煤矿、开办唐胥铁路修理厂和创设唐山细绵土厂。这些近代工业企业的出现,促进了唐山工业化及其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魏征赋诗作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上古圣王的崇敬之情,其盛赞五帝并借以颂扬唐太宗,同时也体现了自身对太平盛世的执着追求。魏征《五郊乐章》20首,按宫、角、商、徵、羽五音,分别礼赞黄、青、赤、白、黑五帝,体现了顺应天地之气祭祀五帝之神的特色以及祈祷"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的目的;其奉和唐太宗之作,以黄帝等为题来颂扬明主,也蕴含着对唐太宗的深切厚望;其进谏之疏、论政之文,以三皇五帝为帝王最高标准,为唐太宗树立效法楷模,并借以批评其执政得失。魏征的政治理想就是期望唐太宗和贞观重臣励精图治,圣贤相遇开创盛世太平,直至超越古人,为后世师法。  相似文献   

14.
学校荣誉位列一流大学名单,物理也成为一流建设学科。从教全英医学大学物理十余年,分析并总结医学留学生大学物理课程办学现状,探索并实践若干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学校和物理学科双一流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实践性的课程中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文章探索在信息化背景下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设计改革,以“炫彩流水灯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例。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和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课前导预习、课上导学习、课后导拓展的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将工作过程融入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唐廷枢 (1832— 1892 )是中国近代著名买办、实业家 ,又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官员。 186 3— 1873年是唐廷枢从事买办生涯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他扮演了两重性角色 :一方面凭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为怡和洋行不断开创在中国的业务 ,为英国在华的经济侵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明显表现他的买办性 ;但另一方面 ,作为洋行的高级“打工仔” ,不信任和屈辱时时伴随着他 ,特别是在经营洋行的轮船业务中 ,作为中国人的唐廷枢强烈意识着要拥有自己的轮船招商局 ,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7.
YAO Yunhong;TANG Jiabu;TANG Zeli;CHENG Ying;HU Xinrong(Department of Pathology,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企业在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企合作是独立学院的生存、发展之路,校企合作企业在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中为学院指明了人才培养方向,是学院学生实习、就业的主要接纳者。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与学生合同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高校与学生各类法律纠纷不断,双方“对簿公堂”时有发生。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日益增加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法律问题将愈发突出。因此,正确认识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性质、种类和特点,特别是要认识到高校与学生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是合同关系,这对于规范高校管理行为,防止高校“身份错误”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改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唐甄所著《潜书》,汇集了众多的文化词,"悦"便是其一。长期以来,学界对唐甄晚年大力提倡的"悦"道说解纷纭,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唐甄及其思想的解读与研判。从《潜书》文本语义分析,唐甄"悦"道不是走向自我适意和自我放任,而是由超越现实困境的个体自适与心忧天下的士子情怀构成,包含了旷达淡然的人生追求、超然物外的生命体悟、安贫乐道的士人情怀等文化内涵。唐甄"悦"道与其经世传统、批判精神并不矛盾,而是不同层面展开的问题,体现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