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化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这是近几年高考的一大特点.其中思维能力是《化学科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要考查的四种能力的核心.在有限的时间里解答数量较多的试题,关键是思维要敏捷,即敏锐地判断题目的特征,通过巧解、速解来解答一些题目.95年高考化学题对思维的敏捷性做了较多的考查.现举例简析如下:第8题:在体积为V升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摩NO和b摩O_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A)a/b(B)a/2b(C)a/a 2b(D)a/2(a b)解题关键:不论NO和O_2如何反应,反应前后氮原子和氧原子守恒.故应选(C).第13题:100毫升6摩/升H_2SO_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度,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碳酸钠(固体)(B)水(C)硫酸钾溶液(D)硫酸铵(固体)解题关键:减缓酸与金属的反应速度,但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稀释酸液是方法之一,除加水外,硫酸钾溶液对硫酸来讲同样起稀释作用.故选(B)、(C).  相似文献   

2.
一、原子守恒 例1(二.8)体积为V升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摩No和b摩O_2,尺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A.a/b B.A/2b c.a/a 2b D.a/2(a b) 解析;在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各种原子始终是守恒的。在密闭容器中,不管NO和O_2反应后是否有气体剩余,也个管是哪种气体剩余,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会改变。因此,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就等于通入密闭容器中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与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因a摩NO中有a摩N原子和a摩O原子,而b摩O_2的2b摩O原子,故答案为C。  相似文献   

3.
一、电子守恒法解题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得失或偏移,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里,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而电解或电镀实际上也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在同一时间内,阴极上物质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阳极上物质失去电子的数目,电子守恒法就是依据这种等量关系来解题的。 二、电子守恒法在解高考化学选择题中的应用 1.求元素的化合价 [例1](95年高考23题)24毫升浓度为0.05摩/升Na_2SO_3溶液恰好与20毫升浓度为0.02摩/升K_2Cr_2O_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相似文献   

4.
NO、NO_2是氮元素重要的氧化物,在高考命题中除对其性质知识直接考查外,更重要的是以这些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笔者将NO、NO_2和O_2等混合气体溶于水的反应计算总结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题:在一定温度下,把2摩O_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 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和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_2,O_2和SO_3的物质的量(摩)。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平衡时,反应混和物中3种气体的百分含  相似文献   

6.
某次考试中有一道题说: 在某高温下,NO_2分解 O_2)达到平衡时,NO摩尔数占混和气体总摩尔数的40%。 (1)求平衡时NO的摩尔数。 (2)求平衡时NO_2和O_2的摩尔数分别占混和气体总摩尔数的百分率。 这道题没有给定NO_2的起始摩尔数和反应器的容积,但指出了反应温度是一定的,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一定值。考生能不能任意假设NO_2的起始摩尔数,从而求出NO的平衡摩尔数呢?本文仅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 假设NO_2的起始摩尔数为n(n>0),平衡时NO的摩尔数为x、x符合题意,平衡时混和  相似文献   

7.
一、元素守恒法[二、8](指95年高考化学卷第二大题第8小题.下同)在体积为V升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NO和bmolO_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  相似文献   

8.
’96高考第36题:将 a 摩 H_2S 和1摩 O_2置于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101千帕),在120℃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分别为 d_1和 d_2。若 a 的取值不同,则 H_2S 的氧化产物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宋庆 《高中生之友》2012,(21):11-12
与201 1年高考数学江西卷理科第17题一样,2012年高考数学江西卷理科第17题仍是一道常规三角题,考查考生运用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的能力。我们首先把这两年的试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2011年高考数学江西卷理科第17题: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已知sinC+cosC=1-sin C/2。(1)求sinC的值;  相似文献   

10.
例1 在同温同体积的两个容器a、b中,a中充入1molN_2O_4(g),b中充入2molN_2O_4(g),发生同一反应:N_2O_4(g)(?)2NO_2,到达平衡时,哪个容器中N_2O_4的分解率大?解析:初次接触这个问题,学生总是左思右想,模棱两可。确实,从一般的正面入手,很难想通这个问题。但如果变  相似文献   

11.
化学平衡体系中,在同一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不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反应混和物的各组分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根据这一原则,只要平衡体系气体百分含量不变,任一状态时各物质的量均能确定.教学中我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通式,使用简便,运算快捷,效果较好.下面以1993年高考化学试卷第34题为例说明此通式的运用.在一定温度下,把2摩尔SO_2和1摩尔O_2通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以下反应:2SO_2 O_2催化剂2SO_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和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浓度不度,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_2、O_2和SO_3物质的量(摩),如果 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有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新平衡时反应混和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跟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a=0,b=0,则c=______.(2)若a=0.5,则b=_____,c=_____.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什么?(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相似文献   

12.
第36题:将a摩H_2S和1摩O_2置于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维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101千帕),在120℃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分别为d_1和d_2。若a的取值不同,则H_2S的氧化产物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 (1)全部是SO_2,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__。 (2)全部是S,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__,并且d_1d_2(填小于、大于、等于) (3)部分是SO_2,部分是S,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__。① 反应所生成的SO_2的物质的量是__摩。② 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摩。③ 对该题的第(3)问(即第三种情况)提出七种解法,是本文的主要意图。但第(3)问与第(1)、(2)问题有某些牵连,因此先将第(1)、(2)问解析如下,以便展开本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已知氮的氧化物跟 NaOH 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3NO_2+2NaOH=2NaNO_3+NO↑+H_2ONO_2+NO+2NaOH=2NaNO_2+H_2O现有m mol NO_2和n mol NO 组成的混合气体,要用 NaOH 溶液使其完全吸收无气体剩余,现有浓度为a mol·L~(-1) 的 NaOH 溶液,则需此 NaOH 溶液的体积是(A)m/a L (B)(2m)/(3a) L (C)(2(m+n))/(3a) L (D)(m+n)+a/ L分析:由题给出的两个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 NO_2与 NaOH 反应的生成物有 NaNO_3、NO 气和 H_2O,NO和 NO_2再与 NaOH 反应生成 NaNO_2和 H_2O,将两个反应式合并,得出 NO_2与 NaOH 反应的数量关系为:4molNO_2与 4mol NaOH 反应,生成2mol NaNO_3、2mol NaNO_2和2mol H_2O;由第二个反应式可知1mol  相似文献   

14.
平面向量是解决代数、三角、几何等问题的现代化工具,因而倍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已成为近四年高考新课程卷的重要考查内容.为帮助考生了解高考题型变化和发展趋势,下面介绍平面向量试题的考点及其求解思路与方法.考点1 向量概念和性质正误判断例1 (2000年新课程卷高考题)设a、b、c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1(a.b)c-(c.a)b=0→;2|a|-|b|<|a-b|;3(b.c)a-(c.a)b不与c垂直;4(3a+2b).(3a-2b)=9|a|2-4|b|2中,其中真命题的有(  )(A)12. (B)23. (C)34. (D)24.解析:在实数与向量积和向量内积的两种运算中,满足乘法交换律和乘…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安徽高考理科填空压轴题第15题是:设x3+ax+b=0,其中a、b均为实数,下列条件中,使得该三次方程仅有一个实根的是___(写出所有正确条件的编号).1a=-3,b=-3;2a=-3,b=2;3a=-3,b>2;4a=0,b=2;5a=1,b=2.该题以实系数的三次方程为依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三次)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考查数形  相似文献   

16.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相关试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而利用图像为载体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问题,从而实现高考化学大纲提出的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考查,这类图像题已成为近年高考的热点。本文以2006年高考试题为例,挑选有代表性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试题加以解析,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一、典型试题解析例1.(2006·广东)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a的正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7.
核反应是中学原子物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常考查的内容.核反应过程中遵循四个守恒关系:(1)核质量数守恒;(2)核电荷数守恒;(3)动量守恒;(4)能量守恒.下面谈谈如何用守恒规律解核反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全国高考广东卷第5题: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相比,NO2的体积分数()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在新高三开学初笔者用该题对学生进行一下检测,结果发现学生的错答率  相似文献   

19.
一、材料1.仪器及药品①仪器:广口瓶、大试管、玻璃管、分液漏斗②药品:浓硫酸、铜片2.原理Cu 4HNO_3(浓)=Cu(NO_3)_2 2NO_2↑ 2H_2O3NO_2 H_2O=2HNO_3 NO2NO O_2=2NO_23.现象a、b 管为红棕红;c、d 管为无色。4.使用情况及优点此装置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便于观察。能使 NO_2或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Na_2O_2的计算题中,有一道题非常典型,充分考查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其题目如下: 例题将CO_2与CO的混合气体a g通入过量的Na_2O_2的密闭容器中(内有点火装置,并不间断点火),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质量为b g,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是多少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